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96篇
农学   100篇
基础科学   85篇
  146篇
综合类   683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376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承启  王晓妍  陈莉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59-2768
【目的】Abp1作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各种真核生物肌动蛋白骨架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中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gAbp1在生长发育、对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敏感性以及毒素体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融合PCR和酵母空隙修复技术分别构建FgAbp1基因敲除打靶片段和融合荧光蛋白载体,再通过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获取基因缺失突变体ΔFgAbp1和荧光标记菌株。观察比较野生型PH-1、突变体ΔFgAbp1和回补体ΔFgAbp1-C的菌丝生长、有性生殖以及无性繁殖,并测定基因敲除突变体ΔFgAbp1对杀菌剂氰烯菌酯的敏感性。通过融合绿色荧光蛋白,明确FgAbp1在菌丝中的分布情况;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FgAbp1对细胞中液泡/囊泡形态的影响。在非产毒环境和诱导产毒条件下,通过双荧光共定位分析FgAbp1在禾谷镰孢毒素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禾谷镰孢中,FgAbp1主要呈颗粒状定位于近细胞膜处。在MM培养基中,基因敲除突变体ΔFgAbp1的生长速率与野生型相比降低了15%,但在营养丰富的CM中ΔFgAbp1的生长速率却减慢了38%。突变体ΔFgAbp1在无性繁殖以及有性生殖过程中相较野生型没有明显缺陷。然而在0.5 μg·mL-1氰烯菌酯的作用下,ΔFgAbp1的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并且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下降。此外,敲除基因FgAbp1导致细胞中液泡不能正常形成且囊泡增多。在非产毒条件下,FgAbp1与DON毒素合成关键酶Tri1共定位于囊泡中;在诱导产毒条件下,FgAbp1与Tri1则共定位于毒素体中。此外,敲除基因FgAbp1会导致毒素体不能正常形成。【结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gAbp1在禾谷镰孢营养生长、发育、氰烯菌酯敏感性以及毒素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明基质槽培番茄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方法】在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吉诺比利为试材,采用氮磷钾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共计20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然后以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编码值为自变量,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氮、磷、钾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氮、磷、钾肥进行主效因子、单因子以及互作效应分析,最终确定了番茄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结果】建立了氮、磷、钾肥施用量编码值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经F检验可知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主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料因子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以氮肥最大,钾肥次之,磷肥较小,表明氮是影响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单因子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均先增加后降低。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磷钾、氮钾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利用模型决策分析表明,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槽培番茄目标产量大于80 000 kg/hm2时的施肥方案为:N 284~367 kg/hm2,P2O5 173~228 kg/hm2,K2O 437~566 kg/hm2;番茄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311~407 kg/hm2,P2O5 221~291 kg/hm2,K2O 454~592 kg/hm2。【结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大于80 000 kg/hm2、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施肥方案为:N 311~367 kg/hm2,P2O5 221~228 kg/hm2,K2O 454~566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量之比约为1∶0.66∶1.50。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不同连作、轮作组合对土壤细菌群落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择北方旱地常见种植作物甘蓝(C)、菜豆(B)和玉米(M),以3种作物轮作下甘蓝-玉米-甘蓝(CMC)、菜豆-玉米-甘蓝(BMC)、甘蓝-甘蓝-甘蓝(CCC)、甘蓝-玉米-菜豆(CMB)、菜豆-玉米-菜豆(BMB)、菜豆-菜豆-菜豆(BBB)、甘蓝-甘蓝-玉米(CCM)、甘蓝-菜豆-玉米(CBM)、菜豆-菜豆-玉米(BBM)、菜豆-甘蓝-玉米(BCM)共10种轮作组合为对象,利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子测序,研究10种轮作模式下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其不同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细菌OTU数目差异较小,丰富度间没有差异;前茬种植作物为甘蓝时,CCC处理特有OTU数为2,BMC处理特有OTU数为1;前茬种植作物为菜豆时,BBB处理无特有OTU,CMB处理轮作特有OTU数为1;前茬种植作物为玉米时,CCM、CBM、BCM处理均有1个特有OTU。BCM处理的土壤细菌丰富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低于CCC处理,但CCC、BCM处理与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CCC处理相比,BCM处理的Ace指数降低了2.6%,Chao1指数降低了2.5%。CMC、BMC、CCC、BMB、CCM、BBM处理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较CBM处理显著提高了3.3%~3.6%。与连作相比,CBM处理土壤细菌相对丰度和群落结构变化最大,BCM处理次之;与CCC处理相比,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土壤细菌多样性。CMB和BMB处理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余处理细菌优势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各处理相对丰度最大的门是变形菌门(25.0%~31.1%)。与连作相比,CBM处理显著降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属水平相对丰度聚类热图显示,CMC、BBB、CCM处理与BMC、BBM、BCM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相似性较高,CCC、CMB、BMB处理与CMC、BMC、BBB、CCM、BBM、BCM处理群落相似性次之,CBM处理与其余9种处理细菌群落差异最大。前茬种植作物相同时,各处理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其中CMC、BMB、BBM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而言,菜豆-菜豆-玉米为最优轮作组合。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栝楼干燥过程中干燥特性与色差值的测定,考察不同干燥条件(晾干、晒干、40℃热风干燥、60℃热风干燥、80℃热风干燥)对全栝楼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比传统自然干燥明显提高了栝楼干燥效率;低温热风干燥与传统自然干燥的全栝楼色泽在其赤道上部没有显著性差异,赤道下部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温热风干燥与传统自然干燥的栝楼在色泽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是60℃与80℃热风干燥的全栝楼在色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热风干燥温度,以提高栝楼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一般在综合考虑商品外观和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可选择60℃热风干燥方式,如想获得与传统晾晒相似的外观品质,可采用40℃低温热风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长白9号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CK(无秸秆还田)、S1(40%秸秆还田)、S2(60%秸秆还田)、S3(80%秸秆还田)、S4(100%秸秆还田).于水稻成熟期,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并测定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在S4处理增加最显著,但S4与S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7年增幅分别为11.54%~26.92%、11.84%~40.00%、17.1%~19.9%、6.0%~35.0%、18.3%~42.3%;2018年增幅分别为7.4%~33.3%、6.25%~40.63%、4.3%~25.4%、18.0%~36.0%、22.8%~35.2%.2年秸秆还田处理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增加20.24%,增幅为11.26%~32.24%;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15.32%,增幅为10.80%~20.15%.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017年增幅为37.2%~100.6%,2018年增幅为43.0%~69.8%,2年均为S3增产效果最显著.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其中80%秸秆还田(5.6 t/hm2)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6.
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农业节水工作的关键环节,关乎国家水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广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现状出发,阐述了全省改革实施区供水计量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农业水权分配制度、水权交易体系、水价形成机制、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等主要改革内容和实践情况,总结了创新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建议。相关经验可为省内其他城市和南方地区周边省市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钙(Ca)是家禽产蛋和维持骨骼健康最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为更好了解钙对蛋鸡龙骨微结构参数和骨骼元素浓度的影响,将180只罗曼白蛋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钙饮食组,饲粮钙浓度分别为3.37%和1.5%.蛋鸡饲养于富集笼,每组6个重复,每个富集笼为1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试验周期20~37周.分别在第25、29、33和37周收集龙骨样品测量骨矿物质密度、骨微结构参数和骨元素浓度.结果表明,随蛋鸡年龄增加,低钙组蛋鸡正常龙骨比例减少,龙骨损伤率高于对照组,37周龙骨偏离率为31.25%,骨折率为56.25%.低钙组龙骨微结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TV、Conn.D.、Tb.Sp、BS、BS/BV、BMD降低(P<0.05),BV、BV/TV、Tb.Th、DA增加(P<0.05).低钙组蛋鸡钾、铁、铜、锶、钼、锰、锌、钒、硒、铊、铅含量增加(P<0.05),钙、镍、锂、汞含量下降(P<0.05).产蛋期饲喂低钙水平日粮影响蛋鸡龙骨生长和代谢,改变龙骨骨密度、微观结构和元素稳态,损害龙骨质量和蛋鸡健康.  相似文献   
98.
黄龙山区猪的高热是困扰和影响我县规模生猪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出一种急性、高致病性致和致死性‘‘猪高热病,的特点,在不同区域具有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此病再临床上具有典型的表现,故临床上应防治措施,做好各类疫苗的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猪场应坚持自繁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措施。制定了预防与治疗方案仅供广大养猪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以胡萝卜品种"新秀三红"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及不同覆盖方式对胡萝卜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胡萝卜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和时间延长显著降低,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缓解水分胁迫下肉质根膨大后期叶绿素降低的趋势.透明膜覆盖条件下,胡萝卜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大于不覆盖和黑色膜覆盖,充足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维持肉质根膨大后期胡萝卜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冷凉地区胡萝卜栽培应该采用透明膜覆盖,以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肉质根快速膨大期次灌水量应维持在325~450m3/hm2.  相似文献   
100.
指出了因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望东垟自然保护区含有比其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更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具有重大意义,也是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也是浙江省内陆山地第一大高山湿地、华东地区第一大丘陵盆谷高山湿地、世界五大特有湿地之溪源性湿地典型代表,并被评为浙江省环境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保护区之一,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对畲乡景宁生物基因库建设及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为从事生物多样性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