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39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福建明溪橄榄玄武岩红壤B层和由橄榄玄武岩坡积物发育的潜育型水稻土潜育层粘粒中发现了一种形态特异的矿物.经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综合鉴定后,确认这种矿物为球状埃洛石.其形态多为扁平的圆形或次圆形颗粒,少数为球形;多数颗粒中央较薄,有的甚至中空,少数颗粒整体厚度较大;粒径多在0.25μm以下.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这种矿物可能是由层状晶层构成的,层状晶层的脱失可能与细管状埃洛石有关,扁平颗粒可能是球形颗粒演变而来的.上述演变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02.
以紫娘喜和无核荔枝花药为外植体,采用L16(44)正交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及组合对荔枝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质量的影响,以期建立紫娘喜和无核荔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以MS+0.4 g/L水解乳蛋白(LH)+30 g/L蔗糖+7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紫娘喜花药在添加1 mg/L KT、0.5 mg/L NAA和2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无核荔枝花药在添加0.5 mg/L BA、0.5 mg/L NAA、3 mg/L 2,4-D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3.
以 15 种籼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福建省典型籼稻种植区进行表层样品土壤和稻米的协同采样,并研究钒(V)在表层样品土壤和稻米中的迁移特性。结果显示:调查区域样品土壤全 V、有效 V、稻米 V 含量分别为9.31~123.9 mg/kg、0.3~41.16 mg/kg、18~449 μg/kg。15.63%的样品土壤超过了福建省样品土壤 V 背景值,10.63%的样品土壤超过了我国样品土壤 V 背景值。糙米 V 与有机质、游离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粘粒、CEC 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度达到了显著正相关(p<0.05),三系、二系、常规籼稻糙米之间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籼稻有效基富集系数是常规籼稻的 2.66 倍。常规籼稻耐受性最强,是适宜耕种的品系,特优 009 是适宜耕种的品种。研究区域 V 的最大摄入量(0.19 kg/d)远远大于口服参考计量,该地区食用糙米摄入量风险较大。该结果可为福建省不同地区水稻的安全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霜疫霉侵染对不同荔枝品种果皮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荔枝品质和产量。本文以霜疫霉病抗病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成熟果实为材料,研究霜疫霉悬浮孢子接种后果皮中苯丙烷类代谢通路相关酶活性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苯丙烷代谢通路与荔枝对霜疫霉侵染抗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接种霜疫霉菌后,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抗性品种‘黑叶’的P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桂味’。与之相反,‘桂味’的β-葡萄糖苷酶(BGLU)活性高于‘黑叶’。抗性品种‘黑叶’的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高于感病品种‘桂味’,而‘桂味’的香豆素含量高于‘黑叶’。接种霜疫霉菌后,总酚、类黄酮和花色素苷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香豆素含量则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相关分析表明,上述指标与病情指数显著相关,暗示它们与荔枝对霜疫霉侵染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5.
林君锋  王果  李玉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6):104-106,119
以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阴阳控制液对Cd在土壤中的动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控制阴极液,Cd聚集于距阳极距离/土壤室长度(Z/L)为0.5~1.0的土壤层内;阴极液中加入乙二胺四醋酸(EDTA)络合剂,Cd聚积于Z/L为0~0.5范围的土壤层内,通电时间延长到720h,最高浓度出现于Z/L=0.3处,说明延长通电时间Cd螯合络合离子大部分迁出土壤。通过对电流密度的变化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阴极液中加EDTA络合剂能够有效去除pH缓冲能力强的土壤中的Cd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6.
比较了1种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与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等农户常规使用的传统机型,以及单旋翼无人施药机、多旋翼无人施药机等近年来各地快速应用植保机具田间作业条件下,对稻株损伤程度、倒伏与恢复情况以及用药分布均匀性、药液沉积量、防治效果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该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利、适应性强、作业效率高,喷雾质量好、雾滴分布均匀,减少了用药用水量,适应江苏省大面积机械化插秧条件下的水田植保作业.  相似文献   
107.
土壤Cd对蔬菜的毒害临界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Cd对福建省Cd毒害的高敏感蔬菜——芥菜的毒害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推算出了农业土壤Cd对蔬菜的毒害临界值.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d添加量的增加,芥菜的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长和根鲜重逐渐降低,地上部鲜重对土壤Cd的毒害最为敏感.根据移栽36 d后的芥菜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Cd有效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推算出当芥菜地上部生物量减少10%时,以有效态Cd(0.1 mol.L-1 CaCl2提取)表示的土壤Cd的毒害临界值为0.15 mg.kg-1.再根据本区域野外调查所得到的土壤Cd全量与土壤有效Cd之间的回归方程,推算出相应的以土壤Cd全量表示的土壤Cd的毒害临界值为0.40 mg.kg-1.  相似文献   
108.
酸性土壤有效汞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更好地评价酸性土壤中汞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风险,以酸性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比较国内外几种常用的土壤有效汞的浸提剂的提取效果,筛选适合于酸性土壤的有效汞浸提剂并优化相应的提取条件,从而建立酸性土壤有效汞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在0.1 mol·L-1 HCl、1 mol·L-1 NH4OAc、0.005 mol· L-1 DTPA、0.03%TGA-1/15 mol·L-1 Na2HPO4这4种常用浸提剂中,0.03%TGA-1/15 mol·L-1 Na2HPO4是最佳的浸提剂,因为它具有最高的提取率,且其所提取的有效汞与相应稻米中Hg含量的相关性最好.0.03%TGA-1/15 mol·L-1 Na2HPO4的最佳浸提条件为土液比1∶10、振荡时间120 min、振荡速度250 r·min-1,浸提出的有效汞量与油菜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相关,能较好地指示田间条件下土壤汞对作物的可给性.  相似文献   
109.
为探讨水土保持草种在重金属污染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南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广泛应用的草种百喜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Pb浓度(150,250,500,1000,1500和2500 mg/kg)的室内土培模拟胁迫试验,定量测定不同Pb胁迫浓度、不同胁迫时间百喜草的叶绿素荧光、SPAD值、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等指标,分析百喜草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试验初期(8月),Pb胁迫对百喜草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在试验后期(9和10月)则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Pb胁迫对百喜草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作用并不显著(P>0.05);Pb胁迫对百喜草的POD和SOD活性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百喜草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铅胁迫增大百喜草体内MDA含量,但高浓度Pb胁迫(1500和2500 mg/kg)条件下,百喜草体内MD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Pb胁迫对百喜草生理特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并不显著。百喜草可通过提高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POD和SOD)活性,减轻Pb胁迫的危害,以适应Pb胁迫逆境环境。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对撒施于酸性赤红壤坡地的污泥铜随径流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污泥撒施1 d后的径流中混匀样总铜(MTCu)、静置样总铜(STCu)、颗粒态总铜(TPCu)、悬浮态总铜(TSCu)浓度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大小依次为25°>20°>15°>10°,其中25°MTCu、STCu浓度和流失量峰值分别高达6 475.8,300.2μg/L和90.78,4.32 mg/m2,分别是10°对应峰值的4.6,3.4倍和5.7,4.6倍。随时间推移,各坡度撒施径流MTCu,STCu,TPCu,TSCu浓度和流失量总体呈递减趋势,坡度引起的径流同期铜浓度和流失量差异逐渐变小。10°~25°处理径流中75.4%~92.9%MTCu和65.1%~73.5%STCu流失量发生在污泥撒施前期(1 d和18 d)径流中,MTCu径流流失系数为0.48%~1.75%,颗粒态铜是铜随径流流失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