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91.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过高的饲料蛋白水平会导致鱼类排泄物含氮量高,促进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严重污染.目前氨氮对水体的污染及其对鱼类的毒性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鱼类内源氨的代谢机制及其营养调控措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文章综述了鱼类内源氨的产生和耐受机制,并分析了营养调控对内源氨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水环境中氨的浓度和提高鱼类的生长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对水生动物健康及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20世纪80年代以前,黑木耳人工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80年代末期代料栽培黑木耳试验成功,90年代中期发展到畦床立袋出耳模式,如今我们又总结出全日光畦床栽培黑木耳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93.
选用体质量为(5.14±0.09)g的建鲤,采用2因子3水平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个DHA水平(0%、0.5%和1.5%)和3个维生素E水平(62.5、125、250 mg/kg)配制9种试验饲料,饲养8周后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试验,探讨DHA和维生素E对高密度养殖建鲤的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和DHA都可显著提高高密度养殖的建鲤血浆SOD、血浆和脾脏LZM及血浆NO(P<0.05),攻毒存活率亦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显著降低血浆MDA(P<0.05),维生素E和DHA二者交互作用显著提高脾脏LZM和血浆NO(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DHA和维生素E可提高建鲤的抗氧化、免疫力和抗病力,适宜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中作为免疫增强剂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94.
以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中分别添加0、62.5、185.5 mg·kg-1维生素E(VE),每种维生素E水平分别添加0%、0.5%、1.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共制成9种试验饲料,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和DHA对建鲤生产性能、饲料利用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E的添加对各组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DHA的添加显著影响鲤鱼的特定生长率(P<005),随DHA的添加,鲤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fP相似文献   
95.
<正>现代水产养殖以集约化养殖方式为主,这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如空间的不足、水环境的富营养化、消毒剂和药物的滥用及不适当的管理方法等,使养殖系统中的水产动物时时处于各种应激环境当中。这些应激因子对鱼体的作用常常是剧烈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2种不同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91.47±3.70)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10 542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757尾,分别投喂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养殖75 d。结果显示,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及全鱼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低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与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差异不显著。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而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太平洋玉筋鱼组。相对冰鲜太平洋玉筋鱼而言,商品专用配合饲料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显著降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升高,但是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Ⅱ(CPT-Ⅱ)在2组饲料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太平洋玉筋鱼更适合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商品专用配合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肝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参考冰鲜太平洋玉筋鱼优质的营养特性,优化和调整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建鲤适宜的投喂模式。【方法】以初始质量(33.52±0.17)g的建鲤鱼种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分别配制添加0.0g/kg(对照饲料)和5.0g/kg(试验饲料)Ala-Gln的等氮(350g/kg粗蛋白)、等能(17kJ/g)饲料,采用5种不同的Ala-Gln投喂模式(Ⅰ.连续8周投喂对照饲料(对照组);Ⅱ.试验饲料2周间隔投喂;Ⅲ.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投喂对照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Ⅳ.前4周投喂对照饲料,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Ⅴ.8周连续投喂试验饲料),研究Ala-Gln投喂模式对建鲤生长、饲料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Ala-Gln连续投喂和间隔投喂时,建鲤的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4周间隔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2组4周间隔投喂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平均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8周连续投喂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后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a-Gln的4种不同投喂模式下,建鲤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周间隔投喂组和前4周投喂试验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组建鲤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连续8周投喂组(P0.05);只有8周连续投喂组建鲤的白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Ala-Gln可提高建鲤的生长、饲料利用和白肌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投喂模式间有显著差异,从建鲤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角度,并结合经济性和适用性等进行考虑,建议采用2周间隔投喂模式或前4周投喂添加Ala-Gln饲料的4周间隔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98.
平菇种质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菇的7个菌种进行了菌丝拮抗、长势长速、耐热性、抗霉力、生育期和生物学效率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7个菌种隶属与3个菌株;Pn5和Pn7的菌丝长势好、长速快、抗逆能力强、生育期短、生物学效率高.是优良菌种;Pn3和Pn4抗逆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99.
白灵菇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豆秸粉为主料,设不同处理对白灵菇的原种培养基和栽培培养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豆秸粉做白灵菇的原种和栽培培养基的主料是可行的。原种培养基中以D处理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最好;栽培培养基中以B处理生物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0.
摄食对鱼类生存、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摄食过程主要受下丘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其中刺鼠相关蛋白(AgRP)神经元和阿片黑素促皮质激素原(POMC)神经元是控制摄食的2个关键神经元。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在概述AgRP/POMC神经元及其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摄食调控中的作用,并基于AgRP/POMC神经元途径探究调控鱼类摄食的策略,以期为鱼类等水产动物摄食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