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62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在乙醇钠条件下与氯乙酸乙酯反应生成乙烷-1,2,2-三羧酸乙酯,再用硼氢化钠还原得2-羟基-1,4-丁二醇,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脱水环合成3-羟甲基四氢呋喃,再与对甲苯磺酰氯、三乙胺反应生成3-四氢呋喃甲基对甲苯磺酸酯;甲醛水溶液、甲基硝基胍、甲胺水溶液在乙醇中反应生成1,5-二甲基-2-硝基亚胺六氢-1,3,5-三嗪;3-四氢呋喃甲基对甲苯磺酸酯与1,5-二甲基-2-硝基亚胺六氢-1,3,5-三嗪反应生成呋虫胺。  相似文献   
22.
菌株A12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基于16S rDNA及种特异的recA基因同源性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利用对峙实验测定了该菌的抑菌谱,发现该菌对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graminearum,Verticillium dahliae等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室内盆栽试验发现,A12对烟草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促进根系生长等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素在土壤中累积和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肥料用量较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大幅减少肥料施用的不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均能保证番茄产量稳定,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平均增收19 127元·hm-2,其中(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2)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降低番茄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降低5.4%和7.0%;施用有机肥的3个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可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提高9.4%.(3)与番茄种植前相比,番茄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表现出表层增加、深层降低的趋势;大幅减施肥料的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处理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相应土层硝态氮含量.(4)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模式可显著降低渗漏水中硝态氮渗漏量,较全部施用化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平均分别降低35.5%和55.1%.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适宜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模式为(3/4)化肥N+(1/4)猪粪N模式处理.  相似文献   
24.
基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本农田划定及布局受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但是当前基本农田布局研究中仍然缺少对地质环境因素的系统考察。该文试图从耕地利用的地质环境约束出发,以徐州市城市规划区为例,开展面向耕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对现行基本农田布局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耕地利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整合地形、土壤、水文、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等要素开展区域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前提。2)研究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等级为较不适宜、不适宜的基本农田面积共2 431.69 hm~2,研究区基本农田存在明显的地质环境约束。3)通过将较不适宜、不适宜的基本农田调出,再从一般农地中调入适宜、较适宜的耕地形成新的布局方案,从地质环境角度看研究区基本农田布局实现了优化。该研究探索了基于地质环境约束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路径,还可以在城乡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等类型的土地布局优化中进行应用,从而为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实现"矿地融合"服务。  相似文献   
25.
为进一步降低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研制了一种施用于较陡坡地且具有良好水土保持效益的新型覆盖材料土壤表面固定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合成参数比例;采用室内模拟降雨法进行地面覆盖效果的对比试验,探讨其在坡面土壤侵蚀中的作用机理及防治效应。制备条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剂中添加淀粉4.0%、甘油35.0%(甘油占淀粉的比例,下同)、柠檬酸4.0%、碱化玉米秸秆粗纤维2.0%时,土壤表面固定剂的平均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91±0.12) MPa,(60.55±0.95)%。经SEM表征,土壤表面固定剂表面明显比较粗糙,且其与土粒间明显形成的双层结构粘结层共同起到固土透水作用。对2种覆盖处理的坡面地表径流、产沙量指标进行测定,土壤表面固定剂覆盖下径流量与液体地膜覆盖相比最大可减少3 7.9%;土壤表面固定剂覆盖和液体地膜覆盖处理抑制产沙作用明显,减沙率分别在74.5%和86.6%以上。所以土壤表面固定剂覆盖的抗水蚀效应优于裸地;透水能力优于液体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提高膨润土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方法 采用氢氧化钠和壳聚糖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分别得到碱改性膨润土(B-NaOH)、壳化膨润土(B-CS)和壳化碱改性膨润土(B-NaOH-CS)。以钠基膨润土(B)为对照,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表征3种改性膨润土的理化性质,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 B-NaOH-CS中出现了强N—H吸收峰以及增强的C—H对称弯曲峰,同时B-NaOH-CS表面片状结构卷曲分散,层间孔隙增多,比表面积是其他膨润土的1.2倍以上。当Cr(Ⅵ)质量浓度为50 mg·L-1时,B-NaOH-CS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为1.03 mg·g-1,分别是B-CS、B-NaOH的1.26、1.84倍。描述膨润土吸附Cr(Ⅵ)的动力学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优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膨润土吸附Cr(Ⅵ)的热力学过程,Langmuir等温模型优于Freundlich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H>0、△G<0、△S>0,表明膨润土吸附Cr(Ⅵ)为吸热、自发、无序反应。B-NaOH在pH=7.0时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B-CS、B-NaOH-CS在pH = 3.0时对Cr(Ⅵ)的吸附量最大。结论 B-NaOH-CS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膨润土对去除Cr(Ⅵ)污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在控制条件下,PCNB 在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中PCNB 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土壤中微生物对PCNB 降解过程有强化作用, 使未灭菌土壤中PCNB 降解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反映了生物降解的特点;在4 ℃~30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对微生物激活作用的增强,从而使PCNB 降解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28.
造纸污水灌溉对地下水及土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年用造纸污水污染的A河水灌溉区域、A河水渗漏后的井水灌溉区域和对照区域中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调查试验,研究了长年用造纸污水污染的灌溉水对于地下水以及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A河水灌溉区域地下水的总硬度、亚硝酸盐氮、氯化物、硝酸盐氮等值均有增加的趋势;土壤pH值、氮、磷、钾含量变化不大,没有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土壤的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多,有利于改善土壤性质;但会导致土壤全盐量的增加以及Cr、Pb、Zn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而用A河水渗漏后的井水灌溉对土壤质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9.
甲基叔丁基醚(MTBE)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甲基叔丁基醚(WTBE)是一种汽油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中高档汽油中。其对环境造成的污粢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文中介绍了MTBE对人和环境的潜在危害,阐述了国外对MTBE污粢地下水的异位和原位生物处理方法,并综述了MTBE的分析方法,指出了我国开展WTBE有关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0.
中俄两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也分别采取了渐进和激进的不同方式,在改革的目标、具体做法、范围和深度以及改革的绩效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在对这些差异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产权改革方式的选择必须与该国的国情相适应,必须有其它方面的改革与之相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