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208篇
  266篇
综合类   1088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483篇
园艺   153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笔者对7篇2013~2017年间国内猪群中环曲病毒(PToV)调查文献汇总发现:(1)被检猪群只局限于四川、浙江、上海及周边,其中自四川猪群中的采样频次和样品数较多。(2)核酸检测样品中PToV的阳性率区间为1.69%~37.96%、平均阳性率为26.6%(436/1639)。(3)样品多采自腹泻猪群,占全部样品的90.24%(1479/1639),但采自腹泻仔猪群的样品数(11.47%,188/1639)偏少。由此推测期间国内猪群中PToV的总体感染率或低于26.6%。(4)尚不能从时间为序的样品阳性率中预测出猪群中PToV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狗尾草具有NADP-ME型C4光合作用,适合高光效形成机制的研究,生命周期短暂,基因组较小,植株低矮,种子数量多,便于进行遗传操作,被认为是研究C4光合作用的模式物种,并且狗尾草生长要求简单,抗旱耐盐,适应性广,与谷子、柳枝稷近缘,又是理想的旱生禾本科粮食作物和生物能源植物的遗传研究模型.该研究介绍了狗尾草的研究基础,综述了狗尾草的生长发育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种质资源、功能基因以及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并对狗尾草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大穗优质粳稻新品种泗稻1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稻16号是以苏秀867为母本,以泗稻09-5966为父本进行配组,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性良好等特点,2016~2017年连续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区区域试验,2年试验平均产量9720 kg/hm~2,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5.37%。2017年参加同步生产试验,泗稻16号的产量达到了9861 kg/hm~2,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7.06%。2018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安徽北部及江苏灌溉总渠以北的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稻局部少耕、旱种水管技术提出的碎土质量好、耕层深、耕作带底部平整度高,以及适时调整排肥量的要求,设计了一款立式水稻条耕施肥机。该机主要由条耕和电动排肥装置组成,采用相似设计原理,建立旋刀几何参数关系;利用图解法推导出正切面刃角、侧切面刃角与行走速度、刀具转速、旋刀旋转半径之间的关系式,并得出该机作业过程中侧切面刃角为24°和正切面刃角为41°;按照农艺要求,确定电机的转速为50~60r/min之间可调。水稻条耕施肥机田间试验表明:该机耕层深,碎土能力强,沟底平整度较好,作业顺畅、性能稳定,匹配动力为66~92kW,耕深平均值15 cm,稳定系数90%土壤颗粒小于8cm的碎土率为85.2%,施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1.23%,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17.05%,满足行业标准规定和农艺要求。该研究为下一步水稻条耕施肥播种一体机的研发和水稻局部少耕、旱种水管技术大面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防控商品蛋鸡和种鸡H9亚型禽流感发生,2008年以来,商丘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H9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市养鸡生产的免疫程序,对59群蛋鸡,于开产后按存栏量0.5%采集748份血清样品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开产后HI抗体平均值为9.70Log2、平均离散度为0.93,有效控制了我市H9亚型禽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以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林2种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有机碳、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初步探讨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均呈现递减的趋势;有效钾含量在杨树纯林中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杨农复合系统中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6.34±0.22)~(16.88±1.07)g/kg,(0.57±0.09)~(1.35±0.17)g/kg,(4.76±0.44)~(13.88±1.01)mg/kg和(52.8±3.99)~(176.1±8.45)mg/kg。由于间作植物的影响,N,P,K和有机碳的含量在杨树纯林和杨农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层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杨农复合生态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实验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以NH4Cl为实验药物,设置0、50、150和250mg/L实验浓度。通过对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四鼻须鲤鱼氨氮对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力的影响,比较两个群体抗氨氮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氨氮浓度和胁迫时间下,四鼻须鲤鱼养殖群体GST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与野生群体大致相同。除250mg/L浓度组在胁迫5d和10d时,野生群体酶活性略低于养殖群体外,在其余时间点的野生群体酶活性均高于养殖群体,而且,在高浓度氨氮胁迫下,野生群体肝脏的GST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养殖群体更短,显示出较强的抗氨氮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王磊 《山东饲料》2014,(21):28+45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关键部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作为农业发展的命脉以及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建设和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引黄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阳谷县引黄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调查,以《阳谷县引黄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探析了阳谷县引黄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