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选用体重和断奶日龄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平均体重为9.08kg)60头以研究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玉米/豆粕型),试验一、二、三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15%的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05%、0.10%和0.15%的复合酶制剂,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8.82%(P0.05)、15.06%(P0.05)和11.53%(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6.77%(P0.05)、10.53%(P0.05)和8.27%(P0.05);日粮中添加0.05%、0.10%和0.15%的复合酶制剂,仔猪饲料纤维和磷的消化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添加0.10%的复合酶制剂,仔猪饲料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因此,在断奶仔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含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α-淀粉酶、糖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及木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可促进饲料养分的消化,显著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减少腹泻的发生。复合酶制剂的添加量以0.10%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丁酸钠和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72头遗传背景相似、平均体重为(6.68±0.23)kg的28日龄的"长×大"断奶仔猪,以研究丁酸钠(SB)和甘露寡糖(MO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试验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2头仔猪.9个处理分别饲喂含0、0.10% MOS、0.20% MOS、0.05%SB、0.05%SB+0.10%MOS、0.05% SB+0.20% MOS、0.10% SB、0.10% SB+0.10% MOS、0.10%SB+0.20%MOS的饲粮.预试期为3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28~41 d时,饲粮中添加0.10% SB+0.10% MOS可显著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并降低料重比(P<0.05);28~55 d时,添加0.05% SB+0.20% MOS、0.10%SB+0.10% MOS和0.10%SB+0.20%MOS显著提高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前两者还降低了仔猪料重比(P<0.05);2)仔猪平均日采食量以0.10% SB+0.10% MOS组最高(P<0.05);3)仔猪注射卵清白蛋白(OVA)后第7天,饲粮中添加0.05% SB+0.20% MOS、0.10% SB、0.10% SB+0.10% MOS及0.10% SB+0.20% MOS的仔猪血清OVA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4)SB与MOS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水平均没有体现互作效应.由此可知,丁酸钠与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水平有促进作用,尤其以0.10%丁酸钠+0.10%甘露寡糖的组合效果最佳,但在本试验条件下两者未表现出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水体中的鱼类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暴露在25%、50%、100%浓度的污水中,在实验持续到第4天、7天和14天后分别采集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鱼的肝脏,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肝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病变程度加深,肝窦隙扩张,细胞核肿大甚至裂解消失,胞质疏松,空泡明显增加。利用RT-PCR分析NF-κB基因表达变化发现斑马鱼经25%、50%、100%浓度生活污水处理不同时间后,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研究表明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将对水体中的鱼类的肝脏产生毒性效应并可能出现NF-κB的激活,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蛋白质饲料原料需求日益剧增,导致蛋白质饲料原料供应不足。因此,寻找新的饲粮蛋白资源迫在眉睫。构树叶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是一种价值较高的植物蛋白资源。文章从构树叶的营养成分以及其在畜禽上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构树叶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人工合成的对应于β-conglycinin分子α'亚基上的一段抗原表位肽(RPQHPER,78-84α')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OVA)交联后,作为免疫原制备了致仔猪过敏性大豆抗原蛋白β-conglycinin的单克隆抗体(Mab 6G4),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单抗Mab 6G4属于IgG1;该抗体能与大豆β-conglycinin特异性结合,IC50为4.7 ng/mL,并对β-conglycinin表现出较强的亲和力,亲和常数达6.9×109 L/mol。因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 6G4为分析大豆制品中β-conglycinin的含量及探讨β-conglycinin对仔猪的致敏机理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能比保持一定的情况下,低蛋白质补充前3种限制性氨基酸日粮对9~16周龄宁都三黄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160羽体重为(573.1±11.0)g的9周龄健康宁都三黄母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处理Ⅰ组(对照组)为玉米-豆粕型日粮,按照我国黄羽肉鸡饲养标准(2004)进行配制,其中代谢能为13.3 MJ/kg、蛋白质含量为16.5%(蛋白质/代谢能=12.3 g/MJ)。处理Ⅱ、Ⅲ、Ⅳ组(试验组)日粮蛋能比与处理Ⅰ组一致,代谢能分别为12.6、11.8、11.0 MJ/k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5%、14.5%、13.5%。4组日粮均补充了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以满足三黄鸡对其需要。结果表明:(1)日粮蛋白质水平由16.5%降至14.5%,9~16周龄宁都三黄鸡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当蛋白质降幅达3个百分点时,尽管补充了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但宁都三黄鸡的生长性能受到显著影响(P<0.05);(2)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宁都三黄鸡全净膛率显著升高(P<0.05),但对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及腿肌率影响不显著(P>0.05);(3)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及以上同时补充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时,宁都三黄鸡的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综合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指标,在补充前3种限制性氨基酸的情况下,宁都三黄鸡日粮蛋白质降低的幅度不应超过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从卵受精当天开始,受精卵每2 d(仔鱼阶段每5 d)采集1次,每次取120粒卵(仔鱼),用于测定受精卵胚胎发育期(第1、3、5、7 d)和仔鱼发育过程(第1、5、10、15、20 d)中机体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鳝机体湿重在胚胎发育期和仔鱼期变化都不显著,但出膜前后变化显著,出膜后相比出膜前湿重含量下降了41%(P<0.05)。机体干重在整个胚胎发育期差异不显著,但在出膜后第10 d开始,机体干重显著下降(P<0.05)。仔鱼发育阶段,1日龄含水量为71.28%,之后,含水量逐渐回升,10~20日龄稳定在81.52%~82.02%。胚胎发育期,每颗受精卵蛋白质含量在3.4~3.7 mg之间。出膜后,每尾仔鱼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1日龄时蛋白质含量为3.51 mg,发育至20日龄时,蛋白质含量降低为2.44 mg,相比胚胎发育初期,蛋白质含量下降了28%。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差异不显著,但进入仔鱼发育阶段后,脂肪含量线性降低,从0.77 mg(1日龄)降低至0.38 mg(20日龄),相比胚胎发育初期,20 d时脂肪含量下降了57.8%。综上可知:黄鳝受精卵胚胎发育阶段能量消耗较少,但在仔鱼发育阶段,特别是仔鱼发育的前10 d能量消耗较多。  相似文献   
18.
19.
低蛋白质日粮在肉鸡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产品已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降低氮摄入量和保持氨基酸的充足供给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通过营养学技术,以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代替粗蛋白配制氨基酸平衡的日粮,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水平(2%~4%),从而使氮的排出量显著减少。这样既节省了蛋白质资源又减轻了环境污染,而且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