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3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激活蛋白1(AP-1)是具有亮氨酸拉链功能域的转录因子,参与了发育和免疫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为研究该基因在杂色鲍发育和免疫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杂色鲍AP-1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HdAP-1),并分析了HdAP-1在各组织、各发育时期以及副溶血弧菌刺激后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HdAP-1cDNA全长为1482bp,5′非编码区域(5′UTR)为133bp,3′UTR为401bp,开放阅读框为948bp。该基因编码蛋白预测分子量为34.83ku,等电点为9.43,具有典型AP-1蛋白家族的Jun转录因子功能域和bZIP功能域。HdAP-1在所检测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血淋巴表达量最高,鳃、肾、肠和黏液腺的表达量次之,肝胰腺和外套膜表达量最低。自受精卵至囊胚期HdAP-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原肠胚(P0.05),由原肠胚到担轮幼虫该基因表达量继续上升,担轮幼虫至匍匐幼虫期均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变态后在稚鲍中的表达量下降。在副溶血弧菌感染24h后,HdAP-1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其他时段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2.
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得到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重组蛋白。以日本囊对虾卵巢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双标签(GST和His)的方法,用带有EcoRⅠ和NotⅠ酶切位点以及6×His-tag的特异引物扩增Cathepsin B的开放阅读框,并连接至表达质粒pGEX-4T-2中。将重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在30℃条件下,用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诱导5h得到最佳诱导量,His亲和柱进行纯化,纯化蛋白依次于8、6、4、2、1、0 mol/L尿素缓冲液中梯度透析,得到复性后可溶于水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得到单一条带,其分子质量约为63ku。取冻干后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50 000,经Western blot检测,同样可在63ku处得到该条带,表明制备的组织蛋白酶B(CB)多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该抗体可特异识别CB蛋白。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Sox14基因在拟穴青蟹胚胎发育和性腺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实验从青蟹性腺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全长为2558 bp的Sp-Sox14 c DNA序列,该序列编码一个包含427个氨基酸的蛋白,包含一个HMG-box。进化树分析表明,Sp-Sox14与其他节肢动物的Sox14亲缘关系较近。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p-Sox14在成蟹雌雄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卵巢和雄蟹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SpSox14在复眼色素形成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在性腺不同发育阶段,Sp-Sox14在卵黄发生前期(O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其他发育阶段;而在精巢发育过程中,其表达量在成熟精子期(T3)高于精母细胞期(T1)和精子细胞期(T2)。推测其参与卵巢的前期发育以及精子成熟等过程。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p-Sox14在青蟹胚胎复眼色素形成期阳性信号定位于头部以及鄂足附近,在近孵化期定位于复眼附近,幼体孵出期则在头部仍有少量信号,暗示其与青蟹神经器官的形成以及体节附肢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4.
张丽莉  和四梅  王国栋  王艺磊 《水产学报》2018,42(10):1520-1530
为探讨Caspase募集功能域(CRAD)在鲍发育和应激中的作用,实验通过比对杂色鲍转录组序列和RACE扩增的方法,获得了杂色鲍一条含CRAD的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Hd CRAD;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获得了该基因在发育和应激中的表达谱。结果显示,Hd CRAD的c DNA全长1 371 bp,开放阅读框735 bp,编码244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具有保守的CRAD功能域。该基因在各检测组织中均可表达,在黏液腺中表达量最高;在发育各阶段也均有表达,面盘幼虫晚期表达量最高。在细菌感染、高温或缺氧应激处理后,血细胞的Hd CRAD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变化。在担轮幼虫时期,RNA干扰该基因会显著提高幼虫畸形率;幼虫的caspase-8和DAD1的表达水平会显著上升,而caspase-3的表达水平会下降。研究表明,该基因参与了鲍幼虫发育过程;在成体免疫、耐高温和抗低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5.
十足目甲壳动物性别决定与分化途径有多种方式,其中多数表现出雌雄二态性模式。本文综述了十足目甲壳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眼柄、促雄腺等组织,以及IAG和dmrt等关键基因的功能,探讨通过激素诱导和RNA干扰技术等获得十足目甲壳动物单性群体的性别控制方案,以期为十足目甲壳动物性别控制深入研究和单性苗种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Spfox-1基因及存在靶向关系的lncRNA在拟穴青蟹性腺发育和幼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从其成熟雌雄性腺转录组中得到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410 bp的Spfox-1序列,该序列编码的蛋白包含1个RRM结构域,进一步预测获得1个可能与Spfox-1基因存在靶向关系的lncRNA HX26820。多重比较和进化树分析表明,Spfox-1的RRM结构域高度保守且与其他节肢动物的fox-1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pfox-1基因在成熟青蟹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卵巢和雄性脑神经节中表达量最高。在性腺不同发育阶段,Spfox-1基因在卵黄发生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其他发育阶段,而在精巢发育过程中,则表达量持续下降。在幼体不同发育过程中,Spfox-1基因的表达量从溞状幼体Ⅴ期到仔蟹Ⅰ期表达量呈逐渐上升趋势。lncRNA HX26820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表达量持续下降,在幼体发育过程中只在溞状幼体Ⅴ期有较高的表达量。研究表明Spfox-1和lncRNA HX26820可能参与卵巢发育和幼体发育。过表达试验显示,lncRNA HX26820能够抑制Spfox-1基...  相似文献   
27.
根据GenBank中已有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NNV)RNA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福建厦门具有典型NNV发病症状的斜带石斑鱼中克隆了RNA2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MF510920,命名为XMNNV。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XMNNV与RGNNV聚类在一起,与SJNNV、BFNNV和TPNNV等其他鱼类神经坏死病毒亲缘关系较远,说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XMNNV属于RGNNV基因型。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对病毒进行提纯,得到了纯化的NNV病毒。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直径20~25 nm,结构为正二十面体,与已经报道的NNV结构一致。通过对XMNNV与其它RGNNV RNA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在保守区设计引物,运用RT-PCR方法建立了RGNNV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达67 copies/μL。纯化的病毒对E11(条纹月鳢细胞系)和大黄鱼肌肉细胞进行感染,结果表明该病毒可以感染这两种鱼类细胞。E11细胞被感染病毒后,细胞出现空泡化,并最终导致细胞分解死亡;大黄鱼肌肉细胞感染后,细胞变圆,慢慢从培养皿壁脱落,最终解体死亡。另外,对感染后细胞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进一步确定了分离的NNV具有感染这两种细胞的能力。本研究通过电镜观察和PCR检测两种方法确定了患病石斑鱼携带NNV,通过对两种鱼类细胞的感染实验,确定了该病毒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综上,本研究为石斑鱼NNV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石斑鱼NNV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为了揭示拟穴青蟹受精膜形成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其受精膜形成过程中环形颗粒的形成与胞吐。结果显示,拟穴青蟹精子入卵后,发生皮层反应而形成受精膜。皮层反应包括致密颗粒首先胞吐以及环形颗粒的相继多轮胞吐。每轮环形颗粒的胞吐参与到受精膜的平缓期、增厚期和举起期3个阶段。环形颗粒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受精膜的增厚期,受精卵的皮层和靠近皮层的内质中都在形成大量的环形颗粒,并且迅速移至皮层质膜附近发生爆发性胞吐,参与到受精膜的快速形成中。环形颗粒的形成与2种卵黄颗粒以及脂滴密切相关,在皮层中发现了线粒体参与其中,推测在拟穴青蟹受精卵的皮层和内质中可能存在环形颗粒合成的两套不同机制。研究表明,卵黄颗粒、脂滴及环形颗粒在拟穴青蟹受精膜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用Cy3标记DNA片段,打印在聚赖氨酸包被的载玻片上,制作DNA芯片.在不同的光电耦合装置(photoelectric mu lti-p lication tube,PMT)电压下对DNA芯片进行扫描,研究PTM信号增益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TM信号增益仅在一定范围内与信噪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
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注射感染大肠杆菌(E.coli)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在感染后第4、8、12、24、48、96、192小时分别采集无细胞血淋巴,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明,弧菌组ACP的活力在第24小时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弧菌组的ALP与对照组相比,在第8小时显著增高,第48小时极显著升高,第96小时显著下降.弧菌组的SOD活力在24小时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大肠杆菌组ALP、ACP和SOD的活力跟对照组相比,各个时相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杂色鲍对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可能有着不同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