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53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72篇
  62篇
综合类   435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57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分析速冻调制食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企业本身的内部质量控制提出建议和对策,并展望速冻调制食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2.
为研究寒冷环境对延边牛生理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同一批次、体重为400 kg左右、生理状态相同且健康的雌性延边牛20头,分别在秋季(2021年9月20日—2021年9月26日)、冬季(2021年12月10日—2021年12月16日)对其生理生化及免疫、抗氧化等功能指标进行比较。首先测定试验秋、冬季的THI从而确定秋季为非冷应激期,冬季为冷应激期。随后在试验期间测定延边牛的生理指标,试验最后1 d尾静脉采血并离心获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去甲肾上腺素(NE)、胰高血糖素(GC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结果表明:冷应激对延边牛产生了一定的应激,冷应激状态下延边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低于非应激状态(P<0.05),血清中T3、NE、GCG高于非冷应激状态(P<0.05),ACTH、GH、TSH低于非冷应激状态(P<0.05),冷应激状态下的T-AOC、SOD、GSH-P...  相似文献   
933.
[目的] 明确寄生沙棘木蠹蛾的白僵菌不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筛选优良菌种加以利用。[方法] 测定温湿度对分离自沙棘木蠹蛾幼虫和蛹的5株白僵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平板测定法和Lowry及DNS测定法对白僵菌各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白僵菌SJ 01、SJ 02、SJ 03、SJ 04、SJ 05菌株在15~35 ℃范围内均可萌发,15、20 ℃和35 ℃时孢子萌发率相对较低,25 ℃时5株菌株萌发率均高,为90%~98%。相对湿度为41%、50%和61%时,各菌株均不萌发;76%和80%时,SJ 05的萌发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分别达60%和80%。50 ℃高温胁迫24 min和30 min后,各菌株萌发率均显著降低,几乎不萌发。胁迫12 min和18 min后,SJ 05的萌发率较其他菌株高,表明其抗高温性强。5株菌株均可产生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其中SJ 05菌株胞外蛋白酶产量为55.3 U/mL,几丁质酶产量为137.9 U/mL,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结论] SJ 05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热性,一定的抗低湿能力,较高的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为最优菌株。  相似文献   
934.
2009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进行6个土壤水分水平控制的大豆盆栽试验,土壤水分分别是:15%、18%、24%、30%、40%、48%.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大豆产量有很好的二次曲线关系,决定系数R<'2>达到0.97,大豆产量在田间持水量条件下达到峰值,低干、高于田间持水量时,大豆均减产,田间持水量80%~133%减产幅度...  相似文献   
935.
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研究了病毒在介体体内的循回时间、接种时间、接种强度、水稻接种苗龄4个因素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病毒在介体体内的循回时间为12~15天或21~24天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8~11天和16~17天处理;接种48~72 h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12~24 h处理;有效接种强度4~20虫/苗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1~3虫/苗处理;水稻接种苗龄0.5~2.5叶龄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2.5~3.5叶龄处理。由此构建了水稻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循回时间为12~15天、接种时间48~72 h、有效接种强度4~20虫/苗和水稻接种苗龄0.5~2.5叶。在此条件下对不同抗性表现的水稻品种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与重病区田间鉴定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所建立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能客观地反映水稻品种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36.
为研究我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分子流行特点,对2013—2017年我国37株PPRV流行毒株进行血凝蛋白(H)基因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7个毒株H基因核苷酸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7 7,变异分布在41个位点,H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3 2,变异分布在24个位点。与15株代表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发现,2013—2017年我国37株PPRV流行毒株H基因的13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序列突变,其中9个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以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发现2013—2017年我国流行的37个毒株构成基因4系中一个独立的进化小分支。本研究阐明了2013—2017年我国PPRV H基因的分子演化特征,从而为该病控制和消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37.
蜂蜜是指蜜蜂采集植物花蜜或分泌物,与蜜蜂自身特殊物质结合后酿造,并在蜂巢中贮存至成熟的天然甜物质。蜂蜜素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由180多种不同的物质组成,其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1]。因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增强抵抗力,缓解呼吸系统疾病,抗菌消炎抗癌等功能,蜂蜜被人们称为“玉液琼浆”、“老年人的牛奶”等[2]。  相似文献   
938.
1.起源.早年,北京东郊潮白河一带有一种小白眼鸭,俗称"白河蒲鸭"、"白蒲鸭".当时的潮白河水草丛生,鱼虾甚丰.得此优越环境,鸭体在不断的繁育中逐渐肥大起来,养鸭逐渐成为当地人们备加喜爱的行业.辽代时,辽国帝王常在北京地区游猎,捕获的鹅鸭,还专门设人管理.尤其在偶然捕获到纯白毛色的鸭子时,更作为吉祥之物放养于园林湖泽间.  相似文献   
939.
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系统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过程是依赖于不同的受体来完成的,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连接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的"桥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生物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PAMPs)来启动免疫反应。已发现TLRs在炎症、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肿瘤等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有关TLRs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同时也会进一步拓展对机体免疫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40.
鱼粉是养殖业最优质的动物源蛋白质饲料,但其价格昂贵,鱼粉替代研究成为饲料研究关注的热点,而饲料适口性问题是其中的难点。氨基酸作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兼具呈味功能,并能作为重要的诱食剂。为找出鱼粉良好的适口性与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大量鱼粉、豆粕、鸡肉粉和DDGS中氨基酸含量的测试,比较分析其中16种氨基酸含量、酸碱氨基酸含量以及酸、甜、苦、鲜四种呈味氨基酸含量的特点,结果发现鱼粉中氨基酸总量越高,Met、Lys、Thr、His、Leu、Ile及Tyr含量的占比越高,Glu、Gly、Pro和Phe含量占比越低,Ser、Ala、His、Arg和Phe含量占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鱼粉中酸、碱氨基酸含量比值以及酸、甜、苦、鲜四种呈味氨基酸的比值分别稳定在25.18和37.25.2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