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研究了不同年龄组(3~8龄)细鳞鱼(Bachymystax lenok Pallas)亲鱼的繁育效果,分析其繁育主要技术,包括亲鱼培育、繁育技术、受精卵孵化、鱼苗培育等,结果发现,5~6龄和7~8龄细鳞鱼产卵量没有明显差异,产卵量、孵化率、出苗率均较高,繁殖效果明显好于3~4龄亲鱼。  相似文献   
22.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水流刺激对不同体重(小、中、大3种规格的体重分别为13.348g±1.751g、21.71g±1.247g、30.308g±3.009g)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幼蟹在水流刺激(23cm/s)1h及恢复12、24h时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氧氮比和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中、大3种规格幼蟹最大耐流流速分别为23.0、26.7、31.0cm/s,水流刺激对幼蟹的运动行为影响显著。当流速为23.0cm/s时,3种规格的幼蟹均在水槽底部顶流爬动;流速高于23cm/s时,小规格组幼蟹趴于拦网区不动。幼蟹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随体重增大而降低,在水流刺激1h后,3种规格幼蟹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血蓝蛋白含量均下降,而氧氮比升高;静水中恢复12h,其氧氮比恢复至正常,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血蓝蛋白含量升高,至24h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水流刺激1h后和恢复12h时幼蟹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恢复24h后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3.
采用组织块法对体质量为120~140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脾组织细胞进行短期培养并对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 H为7.2、温度为25℃的条件下,松江鲈脾组织细胞在含有20%南美胎牛血清(FBS)、人碱性成纤维样细胞生长因子(b FGF)、硫酸软骨素、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迁出细胞有悬浮和贴壁两种形式;悬浮细胞为圆形和椭圆形,贴壁细胞呈变形细胞样和成纤维细胞样;利用悬浮细胞进行的染色体分析显示,松江鲈的染色体数2n=40,核型公式为14m+10sm+16t。本研究结果为松江鲈脾组织细胞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并初步建立了利用短期培养的脾组织细胞制备染色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玉米种植的最适密度会因生态条件、品种、栽培措施以及耕种方式等不同而有差异。因此,研究某个类型品种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下的最适密度有其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5.
<正>虹鳟是一种适应性较广的冷水性鱼,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虹鳟疾病频发。目前,用化学药剂或抗生素药物治疗虹鳟病害存在成本较高、鱼体质减弱、污染养殖水体和周围环境等缺点。针对该问题,虹鳟免疫技术的研究日渐成熟,各种复杂的免疫技术被逐渐运用到虹鳟养殖过程中。在现有技术中,复方草药免疫方案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不同草药的组合发挥综合作用,提高虹鳟的整体免疫力,降低虹鳟免疫系统的失调率。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养殖过程中光照环境(光色、光照度和光周期)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采用初始体质量为(3.17±0.07)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共设置5种颜色的LED光源(冷白、红色、蓝色、绿色和暖白),并在冷白光源下设计5种光照度[600、300、100、25 lx和黑暗对照(0 lx)]和5种光周期(24L∶0D、16L∶8D、12L∶12D、8L∶16D和黑暗对照),养殖试验周期为65 d,试验结束后,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进行测定,同时对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神经肽Y(NPY)的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光源处理组大菱鲆幼鱼出现了较多的死亡,但光色、光照度和光周期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红色光源处理组幼鱼的生长和摄食性能显著低于冷白和绿色光源处理组(P<0.05);光照度300、100 lx处理组幼鱼的生长和摄食性能较高且显著高于600 lx处理组(P<0.05),持续光照组(24L∶0D)幼鱼的生长和摄食性能显著低于12L∶12D...  相似文献   
27.
28.
针对温室内蓟马监测中存在的人工计数调查费时费力且蓟马正确识别率低的问题,试验设计了一种基于性诱的害虫诱捕器和自动化计数器,实现了对蓟马的自动识别计数。以蓟马为研究对象,运用蓟马诱芯和蓝色黏虫板对蓟马进行诱捕;图像采集设备定时拍摄蓝色黏虫板图像;基于图像处理方法构建自动化计数软件对蓟马进行识别与计数,并将自动化计数软件对蓟马的计数结果与人工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于蓝色黏虫板上的蓟马计数,人工计数和图像计数的误差在8%左右,自动化计数软件能够实现对蓟马数量的自动统计。该方法不仅是田间害虫远程监测系统的基础,促进了植保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且为运用图像处理识别微小昆虫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9.
1984年—1986年西安地区猫流行以呕吐、腹泻、发热、白细胞减少为特征的泛白细胞减少症。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诊断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据对1425只病猫调查,本病仅见于猫,尤以一岁以下的幼猫最易感染,占发病总数的80.5%,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据调查,1979年西安市某动物园  相似文献   
30.
根据2014年1月对江西省不同重点公路沿线农田里白菜中的重金属Pb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重点研究了临近公路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Pb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交通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道以及国道以上级别的公路土壤中的Pb含量超过当地的土壤背景值,属于污染区域;临近公路蔬菜中的Pb含量虽然在国家限量标准范围之内,但单因子污染指数仍大于1,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郊区土壤平均值低于当地的背景值,属于无污染区域;临近公路蔬菜中Pb含量很低,属于绿色蔬菜。公路沿线交通环境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中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的车辆流动量是主导因素,车流量与土壤和蔬菜中Pb的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