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陈琛  卢彤岩  王荻  李绍戊 《鲑鳟渔业》2011,(4):25-28,58
实验水温为15±2℃,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平均体质量100±10g)单剂量肌肉注射30.0 mg/kg诺氟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CL)法于0.15,0.25,0.5,0.75,1,1.5,2,4,6,8,12,24,48,72 h测定了鱼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药物的浓度,研究了诺氟沙星在金鳟组织中的分布及药物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金鳟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药物动力学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诺氟沙星在金鳟血浆、肝脏和肾脏中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0.866、1.985、0.388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1.369、36.402、30.97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08.005μg/mL.h、622.721μg/g.h、794.362μg/g.h。  相似文献   
62.
在水温23℃、pH值6.5、溶氧10mg/L、氨氮含量小于0.1mg/L和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001mg/L的条件下,将恩诺沙星按照0、20、40、60、80和100mg/kg浓度,连续口服给平均体重50.0±5.0g的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及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5d,停药2d后测定其血浆及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以期掌握不同恩诺沙星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变化趋势,探讨分析该酶在药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两种鲟两种组织内均含有一定量的SOD酶,且在对照组及所有给药组肝脏中酶活力均高于血浆中。不同给药浓度下,两种鲟两种组织中SOD活力均先受诱导升高,而后被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40mg/kg浓度组达到最大值。血浆中SOD活力受给药浓度影响较小,起伏较平稳,而小体鲟SOD活力始终高于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变化较剧烈,在低浓度组(〈40mg/kg)史氏鲟肝脏中SOD活力明显高于小体鲟,而在高给药浓度组(〉40mg/kg)则小体鲟略高于史氏鲟。  相似文献   
63.
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药效学。主要包括: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生长动力学曲线、杀菌动力学曲线、抗菌后效应、四种培养因子对恩诺沙星体外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活性影响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16μg/mL、0.32μg/mL和2,嗜水气单胞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大约持续10h;在用药4~8h时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恩诺沙星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为4MIC的抗菌后效应大于8MIC的对应值,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作用的最适pH值为7~8;二价阳离子(Mg2+)对恩诺沙星药效影响较大;随着Mg2+浓度增大,药效降低;血清可降低恩诺沙星的药效;细菌数量对其抗菌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4.
将四种复方中药(分别编号为AB、AH、CD、IV)和黄芪多糖(APS)作为添加剂添加入基础料饲料中,连续饲喂1龄鲫鱼45d,于第45d及第60d分别采样,测定鱼体重和肝脏、脾脏、肾脏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研究中药复方对鲫鱼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45d时称量体重,复方AH、复方AB两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三种中药复方组,饲喂60d对照组及所有中药组增重率均无显著差距。投喂45d,方剂AB显著降低鲫鱼肝脏、肾脏中NO的含量,五种中药方剂均能提高鲫鱼脾脏中NO含量。AH、AB、IV、APS四种方剂饲喂的鲫鱼肝脏中N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投喂60天,五种中药方剂饲喂的鲫鱼脾脏中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除IV外,均差异显著。肝脏中NOS含量各组无显著差异,脾脏中IV组TNOS含量最高,APS组iNOS含量最高。肾脏中APS方剂组的iNOS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添加剂对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水温17 ℃条件下,采用投喂饲料的方式研究了复方A(茵陈、板蓝根等)、复方B(三七、大黄等)、复方C(甘草、金银花等)对1+龄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200尾施氏鲟,三种中药复方分别按照2.0 %、1.0 %、2.5 %的质量比以液体的形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5 %投喂制备的饲料,投喂等量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连续饲养35天。待饲养结束后,每组取15尾施氏鲟,尾静脉采血,与采集的肝脏组织一同被检测。测定施氏鲟的血清、肝脏中活性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复方A肝脏中白蛋白(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其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并且C组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但高于A组。A组肝脏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GLB)高于对照组。A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和C组血清中B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A组和C组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组和C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上,说明复方B和复方C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需进一步研究适宜的给药剂量。而复方A按照原药占饲料2.0 %的质量比添加进饲料,对肝脏及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助于提高施氏鲟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6.
复方中草药对虹鳟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应用于虹鳟养殖生产,探讨了复方中草药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水温为(17±1)℃条件下,将体质量为(200.0±1.5)g的1+龄虹鳟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20尾鱼,每组设1个平行,饲养在室外循环水圆形水泥池(直径6 m)中。两个试验组鱼分别投喂添加茵陈、板蓝根等(复方一)和添加紫草、金银花等(复方二)的全价饲料,对照组鱼只投喂全价饲料,共饲养30 d。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的血清、肝脏、脾脏、肾脏,测定各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虹鳟肝脏中SOD活性均上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方一试验组肝、脾和肾脏中NO含量,脾脏中i NOS活性以及血清中T-AOC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GSH-PX活性也相应提高;复方二试验组肾脏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复方一较复方二能更有效地提高虹鳟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7.
鲤鱼及鲫鱼种分别置于敌百虫浓度为0.2、0.3、0.4、0.5、1.0ppm的水体中,并于实验开始后的5、10、15、20、30、40及60d取实验鱼肌肉进行高效气相色谱分析,检测鱼肉中敌百虫含量,结果表明:此检测方法下线性范围为0.02~5.00μg/mL,测定限量为0.02 mg/kg,且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检测要求,从实验结果中可看出,养殖水体中敌百虫低于0.5ppm时,鱼体中的敌百虫残留量均符合卫生标准,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在白点鲑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对白点鲑以0.3mg/kg的剂量分别单次口灌和腹腔注射伊维菌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连续进行采样检测,通过3p97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在2种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血浆、肌肉、肝和肾中的药时关系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口灌给药方式下,血浆中药动学参数为Tmax=4.503h、Cmax=0.252mg/L、t1/2ka=0.476h、t1/2ka=331.160h、AUC=121.524(mrdL)·h;腹腔注射给药方式下,血浆中药动学参数为Tmax=2.751h、Cmax=0.230mg/L、t1/2ka=0.306h、t1/2ka=153.868h、AUC=51.689(mg/L)·h。[结论]两种给药方式下伊维菌素在白点鲑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差异,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  相似文献   
69.
中药方剂对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口灌方法研究了贯众、方1、方2这3种中药方剂水煎剂对1+龄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每50 kg施氏鲟贯众、方1、方2给药剂量分别为9、175、36 g,以口灌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给药结束后,取部分鱼高温30℃热刺激2 h后,与其他常温试验组同时采样,对鱼体生长状况、血清中蛋白含量、4种酶活性及6种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方2能有效提高施氏鲟增重率。方1能提高施氏鲟血清中AKP活性,对促进施氏鲟免疫反应及机体代谢有一定作用,且其药效在高温刺激下不仅稳定性良好,还有一定的提高,能促进鱼体对热应激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但方1也表现出对鲟鱼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和负担。贯众对保护鱼体心血管具有一定作用,而方2则对其有所损伤。结果还表明,高温热刺激对用药后鱼体心血管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压力或不良影响。中药方剂的使用对促进鱼体免疫力提高、增强抗应激能力有较好作用,但仍应继续探索科学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70.
采用三种复方中药(编号分别为AB、CD和AH)分别饲喂1龄鲫鱼28 d,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探讨所用方剂对鲫鱼肝脏中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期间水温20℃,每天按照体重的2.0%投喂制备的饲料。采集鲫鱼肝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四个代表性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三种复方中药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AB、C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H、CD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三种复方中药均能提高T-AOC,其中AB、CD组提高效果显著(P<0.05)。所选的三种复方中药均对鲫鱼肝脏抗氧化能力有促进作用,其中CD组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