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31.
加工处理对鲢小清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鱼丸加工、烘烤、油炸、高压4种方式对鲢进行加工,并比较在这4种鲢制品中小清蛋白的含量、免疫活性以及体外模拟胃液消化稳定性的变化情况.通过Tricine-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鱼丸加工、烘烤、油炸、高压等方式处理可降低鲢制品中小清蛋白的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清蛋白的胃液消化稳定性;高压几乎可完全破坏小清蛋白的IgG结合能力,是较为理想的降低食物过敏原免疫活性的加工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2.

为了优化人工养殖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 以加酶量、液料比和酶解时间为试验因素, 胶原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 采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试验。通过响应面法考察了3个因素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建立了胶原蛋白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 3个因素对鲵皮中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 液料比>酶解时间>加酶量; 交互项中“液料比-酶解时间”项对提取率影响显著, 其他交互项对提取率影响不显著。为满足实际需要, 对模型预测得到的大鲵皮胶原蛋白最优提取工艺稍做调整, 具体参数为: 加酶量16.5%、液料比15 mL/g、酶解时间29 h。此条件下, 大鲵皮胶原蛋白提取率可达到66.99%, 与模型理论预测值(67.83%)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3.
我国虾类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进口虾类产品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性标准,我国的虾类产品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长期困扰我国虾类产品出口的发展.逐一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虾类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虾类产品贸易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虾类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应时技术贸易壁垒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张青  王锡昌  刘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407-1409
[目的]探究鲢鱼肉中的挥发性气味活性物质,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鱼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h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鱼肉中的挥发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及气相色谱一嗅觉测量(GC—olfactometry,GC-O)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以及气味特征的评价。由8人组成的评价小组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进行嗅觉测量。[结果]通过GC-MS分析鉴定得到了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1种化合物具有气味活性,另外,有2种未知物也显示了较强的风味。它们分别具有鱼腥、青味、油脂、蘑菇等气味特征。通过稀释分析法发现,(E)-2-辛烯醛和3-甲硫基丙醛对鲢鱼肉的腥味有很大贡献。[结论]SDE—GC-O法能有效地筛选出白鲢鱼肉中的气味活性物质,并能确定各种物质对鱼肉风味的贡献大小。  相似文献   
35.
结合当前食品安全新形势,根据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f*-I题,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3个方面对该专业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从酵子中筛选出发酵香气较好的菌种,使其发酵产物能增强发酵面制品风味。[方法]通过平板划线分离法,从传统酵子中分离出1株酵母样真菌,对其形态学特征及18S r DNA区序列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该菌株糊化小麦淀粉发酵产生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被命名为FN001的该菌株属于Wickerhamomy cesanomalus,该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香气组分主要为酯类、醇类和酸类,包括乙醇、乙酸乙酯、丁醇、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酸丁酯、苯乙醇、丁酸、乙酸等,其中,乙醇的相对百分含量高达20.33%、乙酸乙酯14.52%、丁醇14.51%、乙酸丁酯13.90%。[结论]利用此菌株发酵可为发酵面制品提供较浓郁的香气来源。  相似文献   
37.
追踪检测虾夷扇贝品质变化过程中的存活指标,生理指标以及电子鼻气味图谱的变化,建立保活流通过程中不同等级的活品虾夷扇贝电子鼻气味指纹图谱,购买市场上不同状态的活品虾夷扇贝,分别通过学习向量量化(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LVQ)、概率(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P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神经网络对测试样品快速模式分类,最后通过对电子鼻传感器的筛选探索便携式快速品质鉴别设备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24 h的极端胁迫环境放置较为完整的模拟了虾夷扇贝在保活流通过程中状态变差的过程;将电子鼻数据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与存活指标(开口率、缩边率以及死亡率)和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耗氧率以及海水浊度)相结合可以把品质变化过程中的虾夷扇贝分成5个等级,并分别得到每个等级的扇贝气味指纹图谱;3种神经网络均可以对测试样品等级进行快速测定,其中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兼具精确和快速的特点,测试样本T全部预测为等级4,测试样本N全部预测为等级3,从交叉验证到仿真预测所用时间仅为7.652 s;筛选得到的8个电子鼻传感器也可以对不同等级鲜活虾夷扇贝气味特征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38.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MAE-SAFE)提取中华绒螯蟹两大可食部位-体肉(不含足钳肉),性腺(含肝胰腺)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GC/HR-TOFMS)结合保留指数及精确质量数进行香气定性分析.共鉴定出122种挥发性成分,60种物质经精确质量数二次定性,在同原料研究中检出种类最多.其中性腺检出108种化合物,体肉75种,性腺中具有更为丰富的醛类,酮类及含氮类化合物.MAE-SAFE法获得的20种酮类、27种醇类、7种含氮类,4种含硫类化合物,使得其对该类极性热敏性挥发性成分化合物具有其他前处理方法所不具有的富集优势,温和快速的加热萃取方式保证了所获香气成分的真实性.GC×GC/HR-TOFMS的高分辨率和高峰容量使得(E)-2-戊烯-1-醇与(Z)-2-戊烯-1-醇等多种同分异构体实现完全分离,甲酰胺(氨味),麦芽酚(焙烤样香)及其前体物4H-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吡喃-4-酮为首次在中华绒螯蟹中检出,为后续进行关键香气成分的筛选提供了可靠全面的香气成分信息.  相似文献   
39.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教学改革,包括合理选用教材、提高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培养综合能力和改革考核方式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多种途径最终达到了掌握这门课程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黄鳍金枪鱼眼窝油中DHA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鳍金枪鱼眼窝肉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法提取眼窝油,并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GC/MS外标法测定眼窝油中DHA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法提取眼窝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85.7 min,提取温度57.8℃,提取压力35.8 MPa,眼窝油提取率为20.2%;眼窝油中DHA的含量为19.6 mg/g,相对总脂肪酸含量为27.1%。眼窝油中DHA含量较高,可用于DHA相关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