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4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光照:调控光强是海带自然光低温育苗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海带幼苗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并根据不同天气条件,采取多种调光措施。育苗期间应回避直射光,特别要回避中午强光的直射,以免造成幼苗的损伤。通过调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巨藻幼苗发育及生理生态适应性规律,以巨藻配子体为材料,研究光照周期(10 L∶14 D、12 L∶12 D、14 L∶10 D、16 L∶8 D)对配子体采苗的影响;以光照强度、温度、营养盐浓度3种环境因子设置单因素实验,研究其对巨藻幼苗(0.5~1 cm)的表观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及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的影响,并进行上述3因素对RGR的正交实验。结果显示:(1)10 d后显微观察发现,长光照周期(14 L∶10 D、16 L∶8 D)下采苗效果较好,配子体大量发育为孢子体。(2)光强为70μmol/(m2·s)、温度为13℃和氮营养盐浓度为2 mg/L(N/P=10∶1,下同)的条件下幼苗的RGR较大,表观光合速率较强。90μmol/(m2·s)光强组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其RGR显著小于其他实验组。10℃组的RGR显著小于13℃(P0.05)。氮营养盐浓度上升到8 mg/L,RGR显著降低。(3)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0.2 mg/L组的Pn显著小于6 mg/L、8 mg/L组,且Rd与其他组差异性显著(P0.05)。(4)相同光强下,温度升高,Pn随之降低,在40~80μmol/(m2·s),10℃、13℃组与16℃、19℃组的Pn差异性显著。经正交实验验证,适宜巨藻幼苗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40~70μmol/(m2·s)、温度13℃、氮营养盐浓度2 mg/L。  相似文献   
43.
鼠尾藻直立枝光合特性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研究鼠尾藻直立枝的顶端、中部和基部光合器官对光能的光合响应机理以及3个部位生长速率与光合作用的联系,用液相氧电极和叶绿素荧光仪分别测定3个部位的净光合放氧速率、暗呼吸速率、快速光曲线、荧光暗弛豫参数;通过培养,比较了3个部位的比生长速率,观察了气囊的产生过程。结果显示,(1)顶端净光合放氧速率和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中部与基部(P0.05)。(2)低光(LL)适应后,叶片重新启动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立即照光将会产生光抑制。中光(ML)适应下,叶片光化学反应与热耗散处于平衡态。高光(HL)适应下,叶片实际电子传递速率ETR接近最大值ETRmax,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升高,顶端与中部ETRmax显著高于基部(P0.05)。(3)LL、ML适应后,叶片暗弛豫较快,HL适应后,暗弛豫较慢。顶端NPQ恢复较快并能完全恢复至0,说明顶端光修复能力较强;而于中、基部较慢且不能恢复至0,表明存在光损伤。(4)顶端色素含量高于中、基部;顶端叶绿素a含量高于类胡萝卜素,而中、基部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叶绿素a。(5)3个部位比生长速率为顶端中部基部(P0.05),说明顶端生长最旺盛,有机物质积累较快。狭形叶前端可以裂开形成囊腔,并最终形成气囊,推测温度是主要诱导因素。研究表明,顶端光合作用速率、生长速率和光损伤后的修复能力均高于中、基部。  相似文献   
44.
为阐释鼠尾藻对干露胁迫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应用RNA-Seq技术从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了鼠尾藻对干露胁迫的分子响应过程。对照组CO1获得17 532 085条clean reads,3 h干露胁迫的处理组DR2获得14 479 820条clean reads。CO1中检测到的表达基因数为20 966个,DR2中检测到的表达基因数为20 588个。CO1和DR2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总数为476个;相对于CO1,DR2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数为135个(28.36%),表达下调的基因数为341个(71.64%)。GO分析共富集得到915个GO term,其中143个GO term涉及的基因表达上调,860个GO term涉及的基因表达下调。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104个代谢途径被富集,其中表达上调基因参与的代谢途径数为10个,表达下调基因参与的代谢途径为101个。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热休克蛋白家族、抗氧化酶系统、与蛋白合成、加工及降解的相关因子等。以上结果表明,鼠尾藻对干露胁迫的分子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众多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45.
正长茎葡萄蕨藻别名凸镜状蕨藻。长茎葡萄蕨藻的营养与保健价值较高,近年来在我国开始兴起养殖。因长茎葡萄蕨藻外观浑圆饱满晶莹剔透的绿色球状小枝,有如串串葡萄而得名"海葡萄",其食用口感类似鲑鱼卵却没有鱼腥味。长茎葡萄蕨藻主要分布于日本冲绳、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北部等  相似文献   
46.
1.15℃为长柄羽叶藻幼孢子体最佳生长温度,10~20℃为适宜生长温度。长时间把温度控制在23℃以上,对幼孢子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幼孢子体在26℃水温中8~10天后停止生长。 2.长柄羽叶藻幼孢子体假根在10~20℃水温中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以15℃组最佳。高温组(23、26℃组)假根生长发育不良,常呈球状,无明显分枝。 3.长柄羽叶藻可以在青岛海区度夏。  相似文献   
47.
1.巨藻夏孢子体海上暂养以1~2米水层生长最快。2.在自然海区,巨藻配子体发育适宜水温为13~15℃,培育水层以当时透明度的平均值为宜,水温偏低,(6.0℃以下)发育缓慢。在同一水温条件下,配子体发育快慢取决于培育水层的适宜与否。3.在秋、冬及春季都可进行人工采孢子,由于季节不同透明度变化很大,秋季采孢子以深水层(8~10米)萌发率最低,甚至全部死亡。春季则相反,浅水层(6米以上)几乎全部死亡。4.自然海区培育巨藻幼苗,采孢子时期以10月中旬为宜,这时的水温、透明度均有利于巨藻幼苗的发生和生长。附着基质以竹条和石块最佳。  相似文献   
48.
pH与盐度胁迫对鼠尾藻光合作用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在逆境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及抗氧化系统的调节机理,利用液相氧电极技术和抗氧化酶试剂盒,检测了pH、盐度胁迫对鼠尾藻表观光合作用、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H 6.0与pH9.5胁迫处理24 h后鼠尾藻表观光合速率均大幅下降,48 h后均与对照组(pH 8.5)差异显著(P0.05);(2)pH 9.5胁迫处理48 h后SOD、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盐度15胁迫处理24 h,盐度20与25胁迫处理48 h后表观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盐度31,P0.05),胁迫72 h后3个处理组表观光合速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4)盐度20胁迫处理24 h后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0.05),SOD、CAT活性由24 h至48 h时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盐度15胁迫处理72 h后MDA显著上升(P0.05),而SOD、CAT活性较低。可以得出pH胁迫使鼠尾藻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强碱性使藻体受到活性氧损伤。盐度为15时,鼠尾藻抗氧化酶活力较低,当高于15时,抗氧化系统对活性氧有较高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49.
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渔业大国,是我国渔业"走出去"和渔业科技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印度尼西亚的海藻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是海藻胶加工原料的重要出口国,其产卡拉胶海藻约有70%出口中国。文章介绍了印度尼西亚海藻养殖产业的相关概况,包括养殖海藻的品种、产量、分布、养殖技术、收获、初加工和贸易等,旨在梳理印度尼西亚海藻养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为我国海藻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也为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开展海藻产业领域方面的合作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50.
以成熟的鼠尾藻生殖托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3~23℃)、光照度(3000~12000lx)和光照周期(15L∶9D,12L∶12D,9L∶16D)对鼠尾藻排卵及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在20~23℃范围,有利于鼠尾藻卵子的排放;在3000~12000lx范围内,光照度越高,越有利于鼠尾藻卵子的排放;光周期不是影响卵子排放的主要因素,光照度是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重要因子;温度是制约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关键因子,水温低于16℃时不利于幼孢子体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