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南极磷虾拖网结构优化设计与网具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中国南极磷虾渔业缺乏专用捕捞网具,针对现有网具与渔船匹配性差、网口扩张较小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多种现用南极磷虾拖网结构及性能,提出了缩短南极磷虾捕捞网具总长度和网身长度的优化方案,自主设计了TN01型4片式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实船海上生产测试结果表明:当曳纲长度小于230 m时,囊网部位后翘影响导鱼效果。当曳纲大于230 m后,随着作业水深增加,囊网所处水深增加,拖网网型展开良好,建议网具浮沉比配备为1:1.1;网口垂直扩张与曳纲收放长度关系无显著相关,拖网航速为1.542 m/s时试验网具网口高度为26~29 m,垂直扩张比达到0.11~0.12;随着曳纲长度由90 m放长到370 m,水平扩张也由14 m扩张到20 m,水平扩张比为0.22~0.32;渔获量对比分析表明,昼夜之间渔获量差异不大,白天平均网次产量为33 t,夜晚平均网次产量为28 t,平均每网次渔获产量为30 t,较同渔区作业渔船(平均每网次产量约20 t)提高约50%。试验网具达到设计预估性能、渔获效率理想,可为进一步自主研发南极磷虾捕捞网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东海与浙江省伏季休渔制度历次完善情况进行梳理和比较,探讨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结果表明,东海伏季休渔制度调整的特点是延长休渔时间、增加休渔作业类型及细化休渔海域,浙江省的特点是规定了"定置作业"和"帆式张网作业"伏季休渔时间、保护区休禁渔、针对特定生物资源的休禁渔及捕捞辅助船纳入休禁渔范围;与东海伏季休渔制度内容相比,浙江省在保护区休渔、保护特定生物资源休渔和捕捞辅助船实施休禁渔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并为从建设海洋生物保护区、延长休禁渔时间、管理捕捞辅助船等方面完善伏季休渔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常规性伏季休渔期基础上,提出设立终年渔业禁捕区、特殊鱼类资源休禁渔期、临时性休禁渔期等多元化海洋休禁渔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渔用自增强聚乙烯单丝的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标准实验室环境里,对渔用自增强聚乙烯(self-reinforced polyethylene,简称SRPE)单丝的结晶形态、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用SRPE单丝结晶度、声速值比普通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单丝均有提高,其内部生成了串晶结构;SRPE单丝断裂强度、结节强度和结强损失率比普通PE单丝分别提高了12.75%、4.82%和12.69%,而断裂伸长率降低了27.72%。结论可供渔具设计及网线材料选配时参考。  相似文献   
24.
对捕捞自闽东海域的209尾体质量7.70~66.09 g、体长79.88~150.70 mm的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鱼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部呈浅弧形;头大而圆钝,额部隆起;口大,口裂倾斜度大;吻短钝,眼小;头部及体部被薄圆鳞,鳞小;侧线发达,略呈弧形;背侧面灰黄色,腹侧面金黄色,鳃腔上部深黑色;唇橙红色,口腔浅色。背鳍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为灰黑色,各鳍为淡黄色。(2)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尾柄高、眼后头长和体质量与体长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体宽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3)以体长为自变量、各参数为因变量进行拟合处理,结果显示,全长、肛前长、尾柄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宽和眼后头长与体长呈指数相关,而尾柄高、头高与体长呈线性相关,其中体质量(W)与体长(Sl)的拟合方程为:W=4.506 5×10-6Sl3.290 7(R2=...  相似文献   
25.
海水贝类养殖是形成渔业碳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核算原理为基础,通过对2010年全国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进行核算,得出以下结论:(1)2010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总量约97×104t,其中,按省区排序,山东省位居第一,而按品种排序,牡蛎则是主要来源;(2)长三角地区海水贝类养殖直接碳汇量不具有优势,仅占总量的11.58%。为了提高长三角地区碳汇渔业发展地位,以相应海区养殖容量为基础,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借助地区内外两种资源,提高长三角地区海水贝类养殖产量;二是在现有养殖产量基础上,通过优化海水贝类养殖结构,提高贻贝养殖比重以实现增汇,据估算,养殖结构调整可使江苏、浙江两省碳汇量分别提高到18 703.87 t和9 048.56 t。  相似文献   
26.
中国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冬冬  王鲁民 《湖南农业科学》2012,(15):120-122,130
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量最大的品种,目前年产量已超过1 000万t,同时海水贝类养殖还具有碳汇功能。为了科学核算其碳汇量,在介绍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及渔业碳汇定义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该体系包括直接碳汇和间接碳汇,其中直接碳汇核算相对简单,只需要获取转换系数、质量比重及碳含量3个参数,而间接碳汇以食物链机制为基础,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具体核算过程较为复杂,应该作为下一步海水贝类养殖碳汇核算体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7.
大肠杆菌病在我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虽然它主要危害仔猪,但对母猪的危害也不应忽视。近年来我们选用了吉林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特效米先注射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病例的选择选用1992年10月11日早突然发病的14头初产母猪,均食欲废绝,拉黄绿水,其中有两头精神沉郁,全身性发紫,肛门失禁,于当日下午死亡。剖检:内脏变化均为明显微循环障碍。化验室检查:大肠杆菌阳性。最后确诊:由大肠杆菌致病引起自身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2.治疗方法选用吉林生物制品厂生产的高效广谱抗菌剂“特效米先注射液”。使用  相似文献   
28.
超强纤维材料的试验研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鲁民 《水产学报》2000,24(5):480-484
海洋捕捞作为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 ,随着渔船动力化、大型化 ,助航、助渔仪器和甲板机械的现代化 ,捕捞技术的进步 ,对海洋渔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 ,渔具材料的更新换代以及物理性能、渔用适应性能的不断提高 ,为捕捞渔具的大型化和高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 ,随着高分子新材料的不断研发成功以及化纤工业技术的进步 ,超强纤维材料已成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课题。世界上许多具有雄厚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化学、化工公司 ,如美国的杜邦公司、阿兰德信号公司 ,荷兰“DSM”公司 ,日本东洋纺公司等 ,相…  相似文献   
29.
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产业。从捕捞生产规模角度来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20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与规模扩张阶段、规模调整阶段和产业调整提升阶段。分析了市场从外向型向内外兼顾型、产品加工由低层次向多层次平衡发展的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结合对舟山等地的调研分析认为,我国远洋鱿钓产业主要存在捕捞量与加工市场需求量不协调、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不协调、个别利益与产业整体利益之间不协调三大制约瓶颈。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公海鱿鱼渔场的调查、加快拓展国内鱿鱼消费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鱿鱼产品深加工能力、建立紧密型行业服务组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海藻养殖是我国渔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生态功能。利用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价格法、生产成本法等方法,对海藻养殖的固碳、释氧、吸收水体营养物质三方面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2年海藻养殖产生的生态价值为6 090 284万元/a。其中,固定CO2生态价值为42 916万元/a,释放O2生态价值为63 389万元/a,吸收N、P元素生态价值为5 983 979万元/a,约占到总价值比例超过98%。构建了海藻养殖生态价值指数和固碳、释氧生态价值指数与吸收N、P元素生态价值指数两个子指数。加强对海藻养殖生态功能的研究,为海藻养殖生态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