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1篇
  11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5 毫秒
91.
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于2017-2018年,以粳稻品种垦粳7号和垦粳8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种氮肥运筹,即不施氮肥(N0)、农民常规施氮(N1,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6:3:1)、平衡施氮(N2,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平衡减氮施肥(N3,纯N总量13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4:3:3)、氮肥前移(N4,纯N总量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5:3:2),其中以N1为对照,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地上部分植株含氮量、穗部氮素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N1相比,N2和N3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1.45%和5.71%,且N2与N1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4的产量减少了10.43%;N2和N3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植株含氮量及穗部氮素积累量均得到显著提高,而N4显著降低;N2和N3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和氮肥偏生产力(NFP),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依存率(SNDR),且N2的NRE和NAE高于N3,而N4显著降低了NRE,显著提高了SNDR。综上,平衡施氮和平衡减氮施肥通过调整施氮量、施氮比例及施氮时期,可协同实现苏打盐碱地水稻高产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本研究结果为苏打盐碱地区水稻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宠物犬肠道寄生虫调查及其公共卫生意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宠物犬肠道寄生虫,尤其是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郑州市宠物犬404份粪便样品进行了调查。结果共发现10种肠道寄生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7.12%,其中球虫和贾第虫为优势虫种,感染率分别为18.32%和12.62%;7种为人兽共患虫种,贾第虫、隐孢子虫、钩虫、弓首蛔虫、狮弓蛔虫、粪类圆线虫和犬复孔绦虫感染率分别为12.62%、3.71%、3.96%、6.93%、0.20%、1.73%和0.50%;2~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率为9.90%。结果分析表明,寄生虫感染与样品采集地点和犬年龄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宠物犬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人兽共患寄生虫流行率较高,应加强对其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93.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明显的偏籼分布,生态环境对程氏指数六性状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降低趋势。不同地区株高的类型间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剑叶长表现为籼型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趋势,剑叶张角地区和类型间大多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剑叶宽的类型间差异因组合而异。总之不同地区从籼型到粳型,均有穗长递减而穗弯曲度递增的趋势。籼粳稻杂交F2代植株个体籼粳属性与株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和组合间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4.
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给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ree Air CO2Enrichment,FACE)研究平台,以春小麦‘定西2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增加,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推迟,最大积累速率增大。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千粒重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日期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升高;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灌浆持续期天数与粒重关系不大。从灌浆的3个阶段来看,渐增期持续时间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千粒重的影响作用更大;CO2处理小麦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62%、29.42%和36.98%,平均增产27.34%,均达极显著水平。本试验中CO2处理使春小麦显著增产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95.
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鞭毛蛋白FliC的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和原核表达,为鞭毛蛋白佐剂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以鼠伤寒沙门氏菌8014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lic基因,产物与T载体连接,经测序鉴定正确后与表达载体pQE30(+)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Flic—pQE30,将此重组质粒转化人表达宿主E.coliXLI—Blue菌株内抽提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对转化菌株以1PTG进行诱导后,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测序结果显示,FliC为完整的编码区基因1485bp,编码49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kDa。经SDS—PAGE分析表明,以37℃、1mM的IPTG诱导5h,表达效果最好,诱导产物是与理论值相符的56kDa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FliC可与小鼠抗鼠伤寒沙门氏菌全菌体多抗血清反应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成功进行了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nic基因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对转基因鸡的生产方法,如病毒载体法、生殖器官注射法、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法等进行综述,探索转基因鸡各生产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各方法的应用特点以及转基因鸡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7.
安婷婷  李玲娜  王鹤 《安徽农业科学》2017,(32):138-139,177
[目的]从麒麟菜中提取溴酚化合物。[方法]以海洋红藻类麒麟菜为原料,采用50%甲醇、50%乙醇、50%丙酮超声提取和95%乙醇、60%乙醇和50%乙醇浸提的方法,最后评价提取物和分离后组分的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50%乙醇浸提的效率最高,且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高达73%,且氯仿∶甲醇=100∶0组分活性最高,达70%。[结论]为进一步开发海南经济藻类及新的降血糖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Cd胁迫诱导拟南芥幼苗DNA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南芥为供试植物,通过基于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法的DNA损伤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的DNA甲基化分析以及Real-time PCR的DNA损伤修复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了Cd(0、0.125、0.25、1.0、2.5 mg·L~(-1))胁迫5 d的拟南芥幼苗DNA损伤、DNA损伤修复系统以及细胞周期对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随Cd浓度的增加DNA损伤加剧,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CNA1、PCNA2,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MSH_2、MSH6,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标志基因KU70、MRE11、GR1,同源重组(HR)标志基因RAD51、BRCA1的表达均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型剂量效应关系,DNA修复系统对Cd胁迫的敏感性依次为MMRHRNHEJ。该结果表明:轻度Cd胁迫主要引起DNA错配损伤,并且该损伤易修复;随着Cd胁迫的增强,会引起DNA断裂与染色体损伤,损伤较难修复。另外,对Cd胁迫响应最敏感的MSH6、MLH1基因可作为表征Cd胁迫对于拟南芥遗传毒性效应的有效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9.
DREB2As是一类可以激活干旱响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为了提高花生的耐旱性,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式将AlDREB2A转录因子基因导入花生中。同时对影响花生转化的3种因素(烟草提取物添加量、超声波处理时间、抗生素浓度)进行优化。在聚乙二醇的干旱胁迫压力之下,AlDREB2A转基因花生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非转基因花生,而丙二醛含量低于非转基因花生。在表型方面,转基因花生的萎蔫程度也低于非转基因花生。研究证实,转基因花生比非转基因花生有更高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00.
生物炭对坡耕地土壤肥力和大豆产量的影响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东北黑土区不同坡度坡耕地土壤肥力和大豆产量影响的持续性,于2016—2018年在3种典型坡度的坡耕地上开展生物炭持续效应试验,分析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土壤养分指标、大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影响的持续性,并采用改进的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对大豆产量进行预测,进而确定生物炭一次性施入后的增产作用年限。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使土壤团聚体直径d 0. 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明显减少、d 0. 25 mm的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施用生物炭使大于0. 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例R0. 25、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加,使土壤不稳定团LT粒指数E_(LT)减小,即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该稳定性增强幅度随坡度增大、施炭后时间延长而减小;施加生物炭使土壤pH值、铵态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这4个指标显著增加(P 0. 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17. 88%、27. 23%、20. 31%、17. 51%,施炭后土壤养分等级有所上升,土壤肥力增强,增强效果与施炭后年限呈负相关,但生物炭对有效磷含量并无明显影响;施加生物炭后,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质量、产量均显著提高(P 0. 05),增产率高达26. 29%,并且坡度越大、施炭年限越长,各指标增加幅度越小,各因素对大豆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施炭与否、坡度、施炭后年限;改进的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精度较高,预测单次施用生物炭后大豆增产有效时间为5~6年。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生物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