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重组tHsp70对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酵母分泌表达的重组罗非鱼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 of tilapia,tHsp70),与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抗原在体外非共价结合形成tHsp70-抗原复合物,通过对体外培养的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水平、吞噬活性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研究tHsp70对罗非鱼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Hsp70在体外能够与海豚链球菌菌体、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bacteria products,ECP)结合形成tHsp70-抗原复合物;tHsp70-抗原复合物和tHsp70均可显著增强罗非鱼腹腔巨噬细胞的贴壁和生长、NO释放及吞噬活性(P<0.01),而ECP单独作用可引起腹腔巨噬细胞死亡,显著降低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P<0.05),但tHsp70与ECP体外非共价结合后可减轻ECP对巨噬细胞的损伤;tHsp70-抗原复合物和tHsp70作用于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热休克蛋白70(HSP70),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颗粒蛋白前体(PGRN)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海豚链球菌抗原单独刺激和无刺激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tHsp70具有免疫增强和免疫佐剂的功能,为开发罗非鱼链球菌病Hsp70-肽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为评估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抗病F5代的选育效果,以F0代群体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作为对照组,对F_5代42个家系的抗病性能及生长性能进行评估。对42个家系进行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分别有36个和22个家系的感染成活率比F0代和奥尼罗非鱼高,各家系的抗病育种值为–0.158~0.086;生长性能测定发现,42个家系中有27个家系的绝对增长率大于F_0代;感染成活率与体质量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033。综合分析各个家系的感染成活率、抗病育种值和绝对增长率,筛选出抗病力强且生长速度快的家系7个(2~#、3~#、4~#、6~#、28~#、31~#和35~#),可作为F6代选育和苗种扩繁的亲本。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的针对性选育,吉富罗非鱼的抗病性能和生长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选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饲料中不同肌醇水平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reochromis aureus)生长、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罗非鱼脂肪肝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养殖效益.[方法]分别以肌醇添加量为0.00%、0.01%、0.02%、0.03%和0.04%的饲料进行奥尼罗非鱼养殖试验,70 d后心脏采血,用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生化分析,同时解剖取鱼体背部肌肉和肝脏,烘干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结果]当肌醇添加量为0.03%时,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达到峰值[(5196.30±716.68)%],饲料系数( 1.47±0.04)、肝体比[(3.31±0.03)%]、肝脏脂肪量[(39.20±6.03)%]相对较低,血清胆固醇浓度较高(3.96±0.37 mmol/L),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相对较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汁酸等的活性也相对较低.[结论]饲料中肌醇的添加量要严格控制,同时要注意选好肌醇的添加时机,根据奥尼罗非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下的实际需要量进行添加.  相似文献   
34.
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对北部湾周边两个重要的马氏珠母贝养殖区,广西营盘近海区和广东流沙湾进行了4个季度8个航次的调查,分别采集到浮游植物36属82种和29属69种,绝大多数为硅藻种类,两海区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比较接近。两海区浮游植物总细胞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1×104cells/L和5.3×104cells/L,在夏季和秋季出现高峰。通过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数量间的回归分析,营盘近海区浮游植物数量受N营养盐及氮磷比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与水温及P营养盐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而在流沙湾浮游植物数量与这些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表现出海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35.
为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桂台农业合作的指示,应台湾中华水产协会的邀请,我局以广西水产畜牧业协会的名义,由陈荣贵局长任团长,局相关业务处室和直属单位领导共10人组成考察代表团,于2007年1月10日~18日赴台湾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台期问,先拜会了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和广西同乡会,然后考察了台北县淡水区渔会、台东县农会、台湾省北台肉鸡运销合作社、龙佃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恒春生态农场、台湾省农训中心。  相似文献   
36.
以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同一个家系卵黄囊期鱼苗为研究对象,对比36℃水温诱导与浓度为0.6μg/g(饵料)甲基睾酮投喂对其雄性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6℃水温持续诱导10d的平均雄性率为(95.0±1.5)%,而30℃下投喂甲基睾酮10 d的平均雄性率仅为(73.0±2.4)%,投喂20 d后达到(96.0±1.3)%,36℃水温诱导+甲基睾酮投喂10 d的平均雄性率为(95.8±1.8)%,对照组仅为(56.0±2.1)%;后期的生长发育显示,36℃水温诱导+甲基睾酮投喂10 d组的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重达到了5.42 g/d,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性腺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经过36℃水温诱导后的雌鱼大部分具有两性特征,无法正常排卵。研究表明,36℃水温诱导10 d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仔鱼的雄性率,其效果已接近甲基睾酮处理20 d的效果,研究结果将有望应用于吉富罗非鱼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37.
前期研究表明,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Ⅰa和Ⅰb血清型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疫苗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力, 为了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其免疫原性差异的原因, 在提取罗非鱼Ⅰa和Ⅰb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可溶性蛋白后应用二维差异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2D-DIGE)分析其表达差异蛋白点,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这些差异蛋白, 并使用DAVID生物学数据库预测经鉴定后获得的蛋白功能.结果表明: 在2D-DIGE电泳上, Ⅰa和Ⅰb两种不同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具有167个表达差异蛋白点, 对这些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获得32种蛋白, 这些蛋白主要与氧化还原反应、 代谢与能量前体物产生、 糖代谢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有关, 主要参与糖解和糖异生作用、 丙酮酸代谢与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通路; 对蛋白功能的预测表明, GAPGH、 半胱氨酸合成酶和锰依赖性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与免疫和疫苗研发相关.本研究首次证实, 罗非鱼Ⅰa和Ⅰb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存在较多的表达差异蛋白, 部分表达差异蛋白的功能与免疫和疫苗研发相关, 这可能与链球菌免疫原性有直接关系, 但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证实.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温度诱导对吉富罗非鱼鱼苗雄性率的影响,为大规模通过温度诱导生产高雄性率吉富罗非鱼鱼苗奠定基础。[方法]以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家系鱼苗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温度、不同发育时期和处理时间对鱼苗雄性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持续诱导卵黄囊发育第5天的鱼苗10 d后,CK和试验组之间雄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的雄性率呈一个抛物线状,以36.0℃诱导的雄性率最高,达到89.5%;卵黄囊发育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鱼苗经36.0℃持续诱导10 d,3组间的雄性率差异显著(P<0.05),以第0天组诱导效果最佳,雄性率达到96.1%;对卵黄囊发育第5天鱼苗36.0℃进行不同时间诱导结果显示,7d的雄性率最低为79.4%,超过10 d的雄性率均达到91%,7 d组与其他试验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高温诱导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鱼苗的雄性率,其中以第0天卵黄囊苗36.0℃持续诱导10 d以上的雄性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9.
采用混合选育方法对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进行耐盐品种选育,并对其P2代繁育个体进行耐盐性能和生长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2代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LS50分别比P0代提高了7.46%和8.23%,差异显著达显著水平;盐度对罗非鱼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均降低;对两种罗非鱼的生长速度与盐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2个罗非鱼品种日均增重量、瞬时增重率与盐度的线性关系都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当盐度低于9.63‰时,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关岛红罗非鱼快,但当盐度高于9.63‰时,关岛红罗非鱼的生长速度较吉富罗非鱼快;随着盐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和关岛红罗非鱼的成活率均下降,而吉富罗非鱼的下降速度较快,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其世代间成活率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盐度间罗非鱼成活率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0.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 5个地理群体(南宁群体、桂林群体、龙岩群体、福州群体和广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有效引物,对每条叉尾斗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9条片段;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6.44%~40.9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042~0.1457,Shannon指数为0.1543~0.2176;而总体的多态位点比例、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高达84.89%、0.3110和0.4606。研究表明,叉尾斗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间,而群体内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