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8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571篇
农学   352篇
基础科学   248篇
  273篇
综合类   2269篇
农作物   325篇
水产渔业   260篇
畜牧兽医   1305篇
园艺   404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1.
阿岗镇玉米双套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米和马铃薯的生长特性,把玉米和马铃薯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进行技术组装集成套种,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比较有效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2.
内蒙古自治区柞蚕产业状况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国华  霍锡敏  彭凯 《中国蚕业》2015,(1):55-56,59
叙述了内蒙古自治区柞蚕业规模、经济效益、机械化程度及对社会的贡献,并针对内蒙古柞蚕生产存在管理及法规缺失、资源优势没能得到发挥、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内蒙古应采取建立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加强生态柞园建设、广纳人才等对策,以促进内蒙古柞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3.
陕北白绒山羊是经过30多年简单育成杂交方式形成的以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绒山羊品种,因其耐粗饲、耐寒冷、抗病力强等特性深受陕北农民青睐,逐渐成为榆林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本文从品种特征、体型外貌、产绒产肉、体尺体重、繁殖遗传性能及适应性方面入手开展榆林市陕北绒山羊生产性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与国内其它绒山羊品种相比,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单位产绒量高、出肉率高、绒质优秀、遗传稳定、群体中选育群间存在着多型变异和频密产羔个体等性能,并在生产性能调查数据基础上,对其饲养管理及陕北白绒山羊发展方向提出合理的意见,为今后我市陕北白绒山羊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1现代蛋鸡发展趋势 1.1现代高产蛋鸡的品质 高成活率:育雏育成期98%,产蛋期95%; 适时的开产日龄:140天产蛋率50%; 平稳均衡的产蛋曲线:高峰产蛋率95%~96%; 适当的蛋重:32周60~63克,70周63~66克; 较低的药品投入:<2元/只; 适当的淘汰鸡体重:70周1.9~2.1千克.  相似文献   
95.
2014年课题组首次发现葡萄肖叶甲(Bromiu chevrolat)在山葡萄上发生。对位于吉林左家的山葡萄园进行了危害情况普查,初步摸清了在该地区的生活习性及危害情况,并提出了防控建议。同时查阅了相关文献,对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地理分布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6.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隆德县大田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危害大田辣椒生产的病害很多,枯萎病就是主要病害之一,对大田辣椒的生产影响很大。本文从隆德县近年来的气象因子分析大田辣椒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为今后辣椒生长发育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虫害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察右中旗那日斯太林场、卓资县上高台林场和保安林场及凉城县猴山生态公园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着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安全。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其重要病原物,本文通过开展林间病毒药效试验研究,为将来病毒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
100.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其中幼树期中心干吸收量最大,结果初期粗根吸收量最大。0~100 cm土层标记氮素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和施用年限增加逐渐降低,其中,施用标记氮素后第1年(2014年),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较高,残留率达63.61%,梨幼树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3.25%。随后两年(2015—2016年)土壤残留量较低,树体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0.51%和0.80%。试验结束时,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标记氮素的累计利用率为4.57%,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为20.34%,损失率达75.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