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普洱茶对高脂实验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普洱茶对高脂饮食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即0.5、1.5、3.0g/kg)的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组,共8组。进行为期30d的灌胃后,将试验大鼠处死,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检测,并测定了试验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发现,摄入普洱茶后,实验大鼠能够以剂量依赖方式梯度性地改善高脂饲料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同时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辣木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和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的研究成果,并针对辣木害虫种类不明、防治方法简单及害虫优势种种群动态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对各辣木种植区的害虫进行全面调查和鉴定;加强辣木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调查害虫天敌,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对发生严重的害虫进行预测预报研究,建立辣木害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33.
对云南省辣木(Moringa oleifera)种植区域的生产状况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评价。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综合考虑年平均气温、≥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和指示植物等因素,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及不适宜区。结果表明,云南辣木适栽区域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怒江、依洛瓦底江和南盘江等水系的低热河谷区。这为云南省辣木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李栋  肖蓉  田洋  杨兰兰  何梦恒 《饲料工业》2012,33(20):11-14
试验探讨加丽素红对海兰蛋鸡生长及产蛋性能的影响,为加丽素红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设立一个对照组、两个剂量组(分别添加80和8 000 mg/kg加丽素红)。每组海兰蛋鸡36只,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和添加不同剂量加丽素红的饲料。结果表明,通过对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的统计分析,加丽素红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通过对开产蛋重、产蛋率、平均蛋重等产蛋性能的统计分析,加丽素红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加丽素红可以使蛋鸡的开产日龄提前。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旨在探讨加丽素红中角黄素在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选取19周龄的海兰蛋鸡12只,单次灌胃口服加丽素红9.6 mg/kg BW,在72 h内不同时间段分10次采集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血清中角黄素的质量浓度,并利用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如下:加丽素红经口服给药后,角黄素在鸡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其理论方程为C=0.471(e-0.036-e-0.190),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3.643±0.205)h,消除半衰期t1/2(Ke)=(19.263±1.312)h,达峰时间Tmax=(10.795±1.007)h,达峰浓度Cmax=(0.259±0.048)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10.607±1.029)μg/(mL·h),总体清除率CLB=(0.905±0.076)L/(kg·h),表观分布容积Vd=(2.515±0.133)L/kg.上述结果表明,角黄素在鸡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表征了加丽素红在鸡体内代谢的变化规律,具有吸收分布较迅速、达峰快、体内分布广泛、消除速度较慢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叶经毛霉固态发酵后主要营养成分、相关酶活力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为利用辣木叶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鲁氏毛霉(Mucor rouxianus)为发酵菌种,对辣木叶粉进行固态发酵15 d,测定发酵前、发酵3、6、9、12、15 d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多糖、多酚)、相关酶活力(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及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与未发酵的辣木叶相比,毛霉发酵后辣木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多糖、多酚含量及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活力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6或9 d达到最大值;游离氨基酸总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9 d之后增加趋于平缓。[结论]毛霉发酵辣木叶可提高辣木叶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7.
以辣木叶为原料,首先对植物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及工艺进行研究,其次通过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分级醇沉多糖探索辣木叶多糖的抗氧化性.采用热水浸提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辣木叶多糖得率的影响因素,通过乙醇梯度沉淀分级的方法得到3种辣木叶多糖,分别命名为MP-1(40%乙醇)、MP-2(60%乙醇)、MP-3(80%乙...  相似文献   
38.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油经济作物之一,其中云南省核桃产品大、品质优,在全国核桃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云南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促进云南省核桃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对云南核桃的品质特性、核桃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瓶颈,探讨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探索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可为云南核桃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思路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明确辣木果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辣木果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将分离物于PDA培养基上26℃恒温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孢子形态,初步确定其种属;通过致病性测定、ITS序列分析等对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结果]从感病的辣木果荚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疑似致病真菌菌株YJiH-1,显微镜下观察菌株YJiH-1的菌丝、单孢子、孢子囊、孢子梗和孢囊孢子等与已报道的笄霉(Choanephora spp.)高度相似.离体条件下接种菌株YJiH-1后,辣木果荚产生腐烂症状,并在接种发病的果荚病斑上分离到该病菌,符合柯赫氏法则.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BLAST同源性比对结果,菌株YJiH-1的rDNA-ITS区序列与印度巴豆瓜笄霉C.8-18菌株(登录号KX462163)和印度CBS 178.86菌株(登录号JN943007)的rDNA-ITS区序列完全一致(相似性100%);与印度番木瓜瓜笄霉CP-5菌株(登录号KX790359)的相似性为99%,进一步确定该致病菌为瓜笄霉(C.cucurbitarum).[结论]引起云南西双版纳辣木果荚腐烂且表面有白色菌丝体的辣木果腐病病原菌为瓜笄霉(C.cucurbitarum).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