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7 毫秒
21.
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和资源两大问题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渔业环境和水资源所受影响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22.
<正> 1979年我们在湖北江陵县“四新”渔场进行了成鱼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简称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分析了初级生产力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和对白鲢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促进鱼体生长的途径及水体增产潜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23.
白遗胜 《水产学报》1996,20(4):319-324
将我国传统养鱼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传统式,集约化和半集约化三种养殖方式共存,融合,变通和转换的格局。应用微机进行动态分析计算,812.6公顷河滩池塘,平均每公顷鱼产量提高到10035kg和20085元经济效益,分别比原来增加105.5%和70.2%,总体效益十分显著。此外,还探讨了高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4.
生石灰对池塘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石灰对池塘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朱永久@白遗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陈万光¥河南省洛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生石灰对池塘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朱永久白遗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434000)陈万光(河南省洛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了科学地...  相似文献   
25.
21世纪初以来,我国池塘生态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扩大和深化,已经取得了令人关注的进展。从2003年至2007年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连续研制了"淡水鱼类原良种场设施与水体自然净化系统技术"和"池塘人工湿池净化系统技术",并且相继获得了两项科  相似文献   
26.
为了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之问的联系,我刊现开辟“读者·作者·编者”专栏,摘要刊载读者在渔业生产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本刊的意见、希望与要求,并刊载作者或编者的回复。我们诚挚地希望广大读者、作者和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办好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27.
在水源不好的原"四大家鱼"繁殖场,以20 556.5 m2的水面建立微循环系统,通过物理与生物净化后,使水质符合鳜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要求,然后进行生产试验,共计繁育鳜鱼水花220万尾,其中销售开口鱼苗150万尾,其它大规格的鱼苗40万尾,创利润10.5万元.  相似文献   
28.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考虑在开挖池塘过程中 ,使得开挖出的底泥 ,刚好为其筑埂所利用 ,并且各项建塘技术指标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但是 ,没有人能够完全实现这一先进的建塘设计思想 ,其主要原因是“挖泥筑埂”建塘的数学模型没有很好地确立。我们采用系统工程分析 ,把开挖土池和水泥池的底泥当作支出方 ,把筑埂当作收入方 ,从而建立起建塘数学模型 ,实现收支平衡。1 池塘开挖数学模型建立与计算池塘开挖数学模型建立与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求出达到挖填平衡的下挖深度。有了下挖深度就可以实现设计目标 ,省时、省力、省财 ,降低成本 ,避免浪费。因…  相似文献   
29.
淡水鱼类原良种场设施水体自然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3~2005年在湖北荆州开发区窑湾试验场创建池塘水循环自然净化系统。该套系统由鱼类人工繁殖设施、养殖池塘、水生生物和排灌沟渠管道组成,净化水质效果十分显著。监测证实,由循环起始的第1级循环池到终端的第7级循环池,溶氧不断增加,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和其他营养盐类大多降到最低值。该系统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净化水质好,可保证鱼卵孵化率达90%以上。系统运行既不需外部水源,又不对外排污,可正常地进行鱼类原良种繁育与保存。  相似文献   
30.
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良好水质的一般特征、池塘良好水质的理化和生物指标、调节池塘水质的主要措施和改善池塘水环境的技术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