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在24±1℃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次甲基蓝、甲醛、高锰酸钾、氯化钠、孔雀石绿溶液抑制松浦镜鲤鱼卵水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泡消毒时间10min,浓度为1100.00mg/L的次甲基蓝和6000.00mg/L的甲醛对水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在药物对水霉菌完全致死浓度(1057.54mg/L)下,浸泡10min,次甲基蓝抑菌有效时间达29.97h,致畸率最低(1.55%),而高锰酸钾和氯化钠浓度对松浦镜鲤鱼卵水霉菌无明显抑制作用。试验表明次甲基蓝可以替代孔雀石绿防治鲤卵水霉病。  相似文献   
52.
用水平淀粉电泳技术 ,对兴凯湖翘嘴红鱼白的肌、肝、眼、心 4种不同组织的 8种同工酶 (LDH、EST、MDH、IDH、SOD、ME、G - 6-PDH、ADH)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同工酶的基因表达谱式。其中 ,在所检测到的 2 0个基因座位中只有EST同工酶中的一个座位 (Est - 2 )表现为多态。兴凯湖翘嘴红鱼白的多态率 (P)为 0 0 50 0 ,平均杂合度 (H)为 0 0 139。与其它鲤科硬骨鱼类相比 ,兴凯湖翘嘴红鱼白在蛋白质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表现比较贫乏  相似文献   
53.
虹鳟、金鳟亲鱼成熟群体卵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相同饲养条件下经产虹鳟和初产金鳟亲鱼自然成熟产卵群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成熟鱼卵中四种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EPA,HDA)组成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鱼成熟产卵期和成熟卵粒重相近;成熟鱼卵四种脂肪酸组成含量(mg/g鲜样)均依次为亚油酸>DHA>EPA>亚麻酸,相关明显(R=0.97),虹鳟鱼卵四种脂肪酸总和(6.68),必需脂肪酸(3.83),DHA(2.534)含量明显高于金鳟(3.93,2.21,1.14)。金鳟受精卵发眼率较低,可能与鱼卵EFA,DHA含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54.
为评价德国镜鲤(F4)选育系、红镜鲤和普通镜鲤鱼种的生长性能差异,对镜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三个品系的池塘饲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品系的镜鲤鱼种在体重的增长速度方面差异显著(P〈0.05):德国镜鲤F4选育系(1.73g·d^-1)〉红镜鲤(1.30g·d^-1)〉普通镜鲤(0.91g·d^-1);瞬时增重率差异显著(P〈0.05):F4选育系(5.29%)〉红镜鲤(5.01%)〉普通镜鲤(4.66%)。因此,F4选育系在生长性能上优于红镜鲤和普通镜鲤。  相似文献   
55.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池饲养的黑龙江鲤(YL)、德国镜鲤选育系(JL)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HL)的生长过程。在135 d(越冬前)、325 d(越冬后)、385 d及445 d测定相关生长性状,评估3种鲤生长性能,并探讨越冬体重损失同越冬前体重的关系及其对越冬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JL的特定增重率仅在1~135 d显著高于YL和HL(P<0.05);YL体长的特定增长率在1~135 d和325~385 d显著高于JL和HL(P<0.05);3种鲤品种内个体间生长差异较大,体重的变异系数在各测定时段均超过20%;在445 d时,3种鲤的性腺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均为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同一品种(系)雌鱼和雄鱼在各测定时段的生长无明显差别。越冬体重损失率与越冬前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但越冬前相同体重范围个体的越冬体重损失率存在一定差别,可细分为低体重损失(LWL)和高体重损失(HWL)两个群体;LWL群体的越冬前体重显著低于HWL群体(P<0.05),但在越冬后各测定时段的体重均显著高于HWL群体(P<0.05),LWL群体体长在各测定时段均显著高于HWL群体(P<0.05);越冬体重损失率同325~385 d及385~445 d的特定增重率无明显相关,但与385 d及445 d的体重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JL(体重)和YL(体长)的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早期(1龄);3种鲤的生长性能均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但同一品种(系)雌雄个体在445 d前的生长无明显差别;越冬体重损失不影响后期的生长速度,而通过决定越冬结束时的体重来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56.
以鲤鱼肝脏为样本,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同工酶分析,对已有样品处理和电泳方法进行改进优化,采用氯仿脱脂防止谱带出现拖尾现象;提高电泳电压防止扩散、缩短时间,最终获得了较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7.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唇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鲤(Cyprinus carpio L.)(20对引物)和Hemibarbus mylodon(21对引物)共4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逊克,XK)和乌苏里江(虎头,HT;海青,HQ)的3个野生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群体进行引物适合性研究,并将获得的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用于唇[鱼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引物筛选结果表明,5对鲤引物可对唇[鱼骨]扩增出条带,但产物均无多态性;11对H.mylodon引物能在唇鱼骨中成功扩增,10对引物(10个位点)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其中7个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对3个唇[鱼骨]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4834,共检测到96个等位基因(40个有效等位基因),以HT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最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8个位点在3个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偏离遗传平衡(P〈0.05),且偏离平衡的位点均表现为杂合体缺失(Fis〉0)。3个群体两两间具有较多的基因交流(Nm〉11),以XK和HQ间最高(17.27),二者的遗传距离也最近(0.049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微弱(Fst=0.0236)。以上结果表明,H.mylodon的微卫星引物适合于唇[鱼骨]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野生唇[鱼骨]资源受人为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乌苏里江的HT群体更适合在人工繁殖计划中利用。[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30-236]  相似文献   
58.
筛选杂交鲤亲子鉴定的微卫星标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的亲子鉴定技术既能减少分池饲养带来的遗传性状的差异又能减少其所占用饲养池的数量和管理强度,在水产养殖和品种选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应用21对微卫星标记对鲤(Cyprinus carpio)杂交家系(49-同胞家系:德国镜鲤(C.carpio var.mirror)♀×荷包红鲤(C.carpio var.wuynanensis)♂;24-同胞家系:荷包红鲤♀×德国镜鲤♂)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特性的评价,并检测影响微卫星标记鉴定准确性的几个特性。研究结果标明,(1)筛选出的13对标记:在49-同胞家系中,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K)、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05、0.648、0.791和0.5889;在24-同胞家系中,K、He、Ho和PIC分别为0.548、0.670、0.819和0.6138。(2)筛选出的13对标记:在49-同胞家系和24-同胞家系中的联合排除率(CPE)分别达到0.999997978和0.999999583。(3)在两个杂交家系中,4个核心位点(MFW29,HLJ392,HLJ044,HLJ855)的联合排除率均高于99%。(4)三种情况下(一个亲本已知,NE-1P;另一个亲本已知,NE-2P;双亲都已知,NE-PP;)的联合非父排除率在49全胞家系中分别为1.34E-02、3.91E-04和2.02E-06;在24全胞家系中分别为1.34E-02、3.91E-04和2.02E-06。(5)模拟分析显示(置信度为99%),当使用11个或更多标记时,在49全胞家系中亲本与子代的配对率为100%;当使用9个或更多标记时,在24全胞家系中亲本与子代的配对率大于98%。(6)UPGMA聚类图表明:在混养条件下,筛选出的13对标记可以明显地将子代与无亲缘关系的家系区分开。本研究筛选出13对微卫星标记完全适用于荷包红鲤与德国镜鲤杂交家系的鉴定,为品种选育提供有效的鉴定工具。  相似文献   
59.
在环境相同的池塘中对易捕鲤F3及亲本大头鲤的一龄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易捕鲤F3的平均体重和绝对增重率都显著高于大头鲤;肥满度亦显著大于亲本大头鲤。以上结果表明,杂交选育的后代易捕鲤F3生长性能好于亲本大头鲤。  相似文献   
60.
乌苏里白鲑的生化遗传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0月于黑龙江中游抚远江段捕获野生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30尾,体长30-45cm。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对其肝脏、肌肉等组织的LDH、MDH、ME、IDH、G3PDH、ADH、GDH、PGI、CAT、AAT、EST、SOD等同工酶进行电泳,并对其表型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DH同工酶的3个位点上都有基因复制,位点间不杂合;在其他同工酶上未见有位点复制或加倍。在检测到的12种同工酶是由26个基因位点编码;其中G3pdh-1、Pgi—3和Est—1等基因位点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11.5%,平均杂合度为0.043。与大多数其他鱼类相比较,乌苏里白鲑在生化遗传水平上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