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9篇
  5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分析了天山樱桃的资源利用情况,对新疆特有野生果树天山樱桃的生境、植物学特征、物候期、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和保护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2.
密云水库土门西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密云水库水质影响北京市地表饮用水源质量,非点源污染成为密云水库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满足水资源管理规划,在密云水库土门西沟小流域内根据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选择6个径流小区,主要有:板栗林、油松林、刺槐林、混交林、灌木林、梯田,于2007年对小区地表径流进行水质水量的监测。运用RUSLE公式和SCS法估算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利用ArcGIS工具绘制了土壤侵蚀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土壤侵蚀,泥沙中的吸附态是非点源污染物存在的主要形式;其次土门西沟小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单位面积的污染负荷输出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经济林>阔叶林>灌木林>针叶林>混交林>梯田。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经济林来增加混交林用地面积,提高水源林的覆盖率,梯田可以维持现有的用地状况,禁止陡坡栽种农作物,坡脚和沟道农地采取梯田的耕种方式,以此来达到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目的。跟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梯田非点源污染负荷比林地小,主要是因为梯田相对坡耕地大大增加了地表入渗量,此外是因为梯田施用有机肥料,减少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83.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名贵经济鱼类 ,可驯化生活于淡水作为池塘养殖对象。本文对花鲈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仔稚鱼的摄食节律和生长进行了初步观察 ,显示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 :W =0 8831×10 5L3 150 1,体长生长方程为 :Lt =2 5 1 876 0× [1-e0 0 63 5(t-0 0 3 0 1) ],体重生长方程为Wt =32 0 6 2 6 7× [1-e0 0 63 5(t-0 0 3 0 1) ]3 150 1,生长拐点为 18 0 4周。幼鱼常集群摄食 ,其摄食强度高峰为上午 9∶0 0及下午 5∶0 0。  相似文献   
84.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为展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增强社会公众生态意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园区规划是指导园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图件制作是园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规划制图仍存在一些问题,图件类型和内容不尽一致,制图深度差别较大。为推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制图的规范化,基于《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办法》(办水保[2016]223号)的相关要求,分析了园区规划制图需求,结合部分规划制图实际,对规范化制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制图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实现有所帮助,更好地推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85.
蒙自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喀斯特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含量本底特征,以蒙自断陷盆地内林地、农地、园地以及荒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样地,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pH以及机械组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土壤质量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农地和林地,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土壤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农田土壤全氮含量较高,其次是草地与林地,果园最低。林地土壤全钾含量最高,而全磷含量最低,草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而全钾含量最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偏酸性,pH变化范围5.82~6.67。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质量较为接近,林地土壤肥力质量最好。研究结果以期为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范围以及土壤养分现状提供依据,并为评价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改良土壤效应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6.
为给野苹果的管护和更新复壮提供参考,在新疆新源县野苹果林设置样地,调查野苹果生存状况与卫生采伐后的保留体萌生枝、根蘖苗和干基苗的生长特征。针对野苹果生存状况,卫生采伐以保留存活树体为原则,将自然死亡、受病虫危害和其他自然因素损伤的部分伐除。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存活Ⅰ~Ⅵ级野苹果的数量比例分别为4.03%、24.19%、21.77%、1.21%、12.50%和36.29%,其中Ⅲ级~Ⅵ级属于濒危至死亡的个体占71.77%,种群数量衰亡现象严重。经卫生采伐后的野苹果林地内,存在受较轻度干扰和中度以上卫生干扰等多种野苹果个体类型,其中野苹果树受中度以上卫生干扰后形成伐桩、头木和截枝木3类数量较多的保留体,其平均高度分别为(0.58±0.25)、(2.47±0.90)和(7.59±1.99)m,基径分别为(22.33±1.76)、(23.13±2.10)和(24.52±2.06)cm,三者的基径之间有显著差异,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截枝木、头木、伐桩。野苹果可天然繁殖根蘖苗和干基苗,伐桩、头木和截枝木3类保留体还可产生萌生枝,且萌生枝在3种无性繁殖苗中生长力最强,其次是根蘖苗,干基苗最弱,未发现萌生枝代替主干和根蘖苗建成幼树(胸径≥5cm)的更新现象。保留体的3种无性繁殖苗中,仅萌生枝可生长发育到具有繁殖种子的能力,可开花和结果的保留体分别占26.66%和22.77%,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截枝木、头木、伐桩。尽早对衰亡严重的野苹果进行生态性的卫生采伐,既可减缓野苹果退化,又可促进保留体的无性繁殖与复壮更新。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LMH细胞进行驯化,获得一株可全悬浮培养的LMH细胞,命名为LMH-S。此细胞可适应无血清、高密度悬浮培养,以初始细胞密度0.5×106/mL~1×106/mL接种,细胞密度最高达6×106/mL。研究确定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LMH-S细胞制备FAdV-4抗原的最优参数为:接毒时细胞密度2×106/mL~3×106/mL、接毒量0.1MOI~1MOI、接毒后48 h~72 h收毒,所获抗原病毒含量不低于109.25TCID50/mL。试验鸡分别免疫0.02 mL、0.05 mL、0.1 mL、0.3 mL疫苗,攻毒保护率分别为9/10、10/10、10/10、10/10,表明疫苗有效性良好。本试验成功建立了LMH全悬浮培养细胞株,确定了FAdV-4抗原的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验证了悬浮培养抗原的免疫原性,为高效FAdV-4灭活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不同抗旱措施下新疆野苹果移栽苗土壤水分及叶片生理响应,筛选最佳的节水抗旱技术.[方法]以1年生新疆野苹果幼苗为材料,采用传统移栽、覆盖移栽、管件防护移栽、容器育苗移栽、生物制剂移栽等抗旱措施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措施处理下幼苗移栽地7—9月主要生长季的土壤含水量,并测定和分析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  相似文献   
89.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湖南地区进行生产示范推广的玉米品种,以‘洛玉1号’为对照,对‘湘农玉36号’‘、湘农玉40号’‘、湘农玉42号‘、湘农玉两优1号’和‘湘农玉两优2号’等5个品种的生育期、田间抗性和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最优品种,为下一步区域试验打下基础。并通过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影响产量的显著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均在107~110 d之间,其中‘湘农玉36号’病虫害发生率低,无明显倒伏,产量为9.9 t/hm2,较对照品种高51%,为参试品种最高,综合分析为最优品种,可以进行下一步区域试验。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影响产量的因素从强到弱排序为:穗长>百粒重>穗位高,其中穗长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穗行数对产量有弱负相关影响,因此在玉米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应综合选择穗长长,百粒重高,穗行数少的品种。  相似文献   
90.
花椰菜钵苗移栽机栽植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丘陵山区地形特点和坡耕地条件下的作业环境,设计了一种双曲柄五杆式花椰菜钵苗移栽机栽植机构。通过对移栽机五杆机构的分析,确定了五杆机构各杆件长度,并基于线性独立矢量法得到满足五杆机构惯性力平衡条件的各杆件质量矩;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处理功能设计了与钵苗轮廓相匹配的打孔器;应用RecurDyn与ANSYS仿真软件,对栽植机构栽植轨迹和打孔器结构强度进行了分析;采用高速摄像验证了栽植机构的栽植轨迹。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栽植机构栽植性能台架试验,以台架前进速度、栽植频率和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建立了栽植合格率、露苗率和株距变异系数的数学模型,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了最佳工作组合,即台架前进速度0.4~0.54m/s,栽植频率50~68株/min,入土深度10cm时,栽植合格率大于90%,露苗率小于5%,株距变异系数小于5%。设置花椰菜钵苗移栽机机组的前进速度为0.52m/s,花椰菜钵苗的栽植频率为61株/min,打孔器入土深度控制在10cm,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钵苗的栽植合格率为91.67%,露苗率为3.33%,株距变异系数为4.17%,满足花椰菜钵苗移栽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