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6篇
  18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谁信奉一种精神,崇尚一种精神,追求并实践这种精神,谁就成为成功的佼佼者。--题记张振泽崇尚“铁牛”精神。在他眼里,“铁牛”是一辆永不停息的装甲,永远开足着辟山填海的马力,它是胜利的象征。张振泽追求“铁牛”精神。在他心里,“铁牛”是一座奉献的丰碑,只有...  相似文献   
262.
雏鸡饲喂光合细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3.
甜菜二倍体新品种—包育20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菜二倍体新品种--包育201,是系统选育的普通二倍体杂交种。该品种产量稳定,含糖率较高,抗褐斑病性强,对丛根病、黄化毒病有较强耐病性。在1995~1997年的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996-1997两年达到新品种标准,其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两年平均比对照分别提高10.7%、0.73度和15.8%;在1998年的生产试验中,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5%、0.6度和16.9%。  相似文献   
264.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包育301是由四倍体BS401与二倍体BS79-1杂交而成的。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定、含糖率高、抗褐斑病、抗黄化毒病和丛根病,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中,其平均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统一对照品种工农5号提高5%、1.0度和13.4%,属于标准型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65.
据欧洲生物技术工业协会(EuropaBio)报道,2008年欧盟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7719公顷,增长21%(不包括法国)。其增长主要来自欧盟新成员国。  相似文献   
266.
研究了夏季10日龄及断奶后上海地区荷斯坦犊牛所处微环境对其生长率和发病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夏季牛舍内外TH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以木屑断作为奶后犊牛牛床垫料会使牛床垫料内细菌数明显升高(P〈0.05),空气湿度的升高会引起垫料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断奶后犊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未断奶犊牛(P〈0.05),未断奶犊牛平均日增重随温湿度变化波动较大,热应激对未断奶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67.
通过传统分离鉴定技术调查上海地区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样真菌感染情况,并利用DGGE技术对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真菌在隐性乳房炎奶样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样病原菌阳性率为90.80%,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78%,霉菌感染率8.05%,酵母菌感染率2.30%.对真菌感染奶样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分析显示,病原真菌包括曲霉属、酵母菌以及青霉属3大类,每份奶样含有2~8种真菌不等,烟曲霉、黑曲霉和斜卧青霉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68.
以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附加系、置换系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期测定其旗叶光合速率,收获期考察相关产量性状,并分析光合速率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从而对长穗偃麦草影响小麦光合速率和产量的相关遗传基础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的2E及6E染色体对提高小麦旗叶光合速率的效应明显,而5E染色体却具有负作用,3E、4E及6E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对提高小麦产量有利的基因。  相似文献   
269.
本试验比较了31个玉米品种全株青贮的农艺性状和产能,以期筛选出适合在关中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青贮品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农艺性状和产能均差异显著,其中生长时间最长的107 d,最短的87 d;叶片数最多的16.5片,最少的11.3片;株高最高的281.3 cm,最矮的199.5 cm;青贮产量最高的6.2吨·亩-1,最低的2.1吨·亩-1;干物质产量最高的1.8吨·亩-1,最低的0.6吨·亩-1。对产量最高的4个品种(‘DB08’、‘DK625’、‘JKQZ932’和‘HY36’)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发现,除灰分之外,与对照粮饲兼用品种DZ12相比,它们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青贮产量和奶牛饲喂价值的需求,本文建议专用青贮玉米‘DB08’和‘DK625’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在关中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70.
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华北平原作为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水肥精细管理农田,高水高肥管理下其碳排放量高于秸秆还田的固碳量,其生态系统正在以每年77 g(C)×m~(-2)·a~(-1)的速度损失碳。华北平原农田400 kg(N)×hm~(-2)·a~(-1)的过高氮素投入是造成其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其土壤N2O排放强度在氮肥施入量为136 kg(N)×hm~(-2)·a~(-1)时最低,且在施氮量为317 kg(N)×hm~(-2)·a~(-1)时可获得最高作物产量。华北平原土壤中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消耗主要发生在0~90 cm土壤剖面内,90 cm土层主要作为土壤包气带中的缓冲层而存在。当前降低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除了合理施肥和灌溉,还需要改变固有的农作制度,实行减免耕等保护性措施,并将减排和固碳同步进行。对华北平原温室气体净排放研究,今后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在地-气之间加强冠层尺度温室气体的原位连续在线监测研究,并将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到此研究中以达到追踪其来源和比例构成的目的。2)在土壤包气带中,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探索土壤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来源比例,探索剖面土壤温室气体产生和消耗对土壤-大气界面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机制。3)将模型研究应用于土壤-大气连续体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