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2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根据2004年4、6、9月和12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北部(27°00’~34°00’N、122°00’~127°00’E)进行的渔业资源大面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以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作为指标值,分析了黄[鱼安][鱼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GAM模型,分析了黄[鱼安][鱼康]数量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底温和底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鱼安][鱼康]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区,4个季节的分布范围有明显不同,以春季为最大,冬季最小;黄[鱼安][鱼康]适宜底温、底盐和水深范围分别为11—14℃、33.5~34.5和40—90m;根据黄艘鲸分布的底温范围,推断黄[鱼安][鱼康]为冷温性鱼种。  相似文献   
52.
鮟属鱼类的渔业生物学与渔业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世界上7种具有渔业价值的鮟属(Lophius)鱼类的相关研究为依据,从年龄鉴定、生长规律、繁殖习性和机制、早期生活史、摄食习性、洄游规律等方面,综述了鮟属鱼类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外鮟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为研究中国东、黄海黄鮟(Lophius litulon)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合理利用策略提供借鉴;同时本文所阐述的研究方法学也可为其他深海和底层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一项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措施。本文简要回顾了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各国增殖放流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介绍了当前倡导的负责任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理念,以期为中国今后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4.
东海区小黄鱼繁殖模型优化选择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 1999-2008 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获取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业生物学资料,利用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与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对小黄鱼的Ricker、Beverton-Holt和Cushing繁殖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针对选择的繁殖模型,经单因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对繁殖模型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经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确定东海区小黄鱼的适用繁殖模型.结果表明:3种繁殖模型中,Ricker繁殖模型更适合模拟小黄鱼亲体与补充量关系,但吕泗渔场海域3-4月平均海水表温、7月海水表温和5月长江径流量、7-8月长江平均径流量以及当年夏季风速对模型中的补充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优化后的Ricker繁殖模型不仅可以提高东海区小黄鱼亲鱼量与补充量的拟合精度,而且可参考该模型修正当年度小黄鱼的资源管理目标,提高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5.
延长拖网伏季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养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之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新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已于2017年发布实施。为论证新制度延长拖网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养护效应,本研究依据2015—2017年每年5月东海区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资料,利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从拖网的渔获结构特征和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的种群动力学过程视角开展了相应的量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5月拖网利用主体为带鱼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和小黄鱼的性成熟比例分别为92.04%~95.57%和13.82%~29.55%,幼鱼比例分别为74.94%~88.90%和0.03%~4.19%;带鱼种群经过4.5个月的休渔,其单位补充量资源量、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平均渔获质量与3.5个月休渔期相比较,分别增加了7.04%、8.96%和20.78%。以上结果表明,提前并延长拖网休渔期,东、黄海主要经济渔业资源带鱼与小黄鱼的产卵群体和幼鱼得到进一步保护,资源增殖效果随着休渔期的不断延长而增加,新制度的休渔时间设置更趋合理。但由于开捕后的带鱼与小黄鱼渔获仍主要以当龄鱼为主,有必要同时配套执行现已颁布的最小网目尺寸和开捕标准等其他渔业资源管理措施,以确保伏季休渔制度主导下的渔业资源养护效果能真正得到巩固,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能够得到切实好转与不断合理化。  相似文献   
56.
为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提高对长江口鱼类早期资源评估的准确度,本研究同时采用方形网(网口为1.0 m×2.0 m,网目1.0 mm,网衣长5.5 m)和标准网(网口为直径0.8 m圆形,网目0.5 mm,网衣长3.5 m)于2014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仔稚鱼样本,分析比较这2种网具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差异,从而选择更适宜采集长江口水域仔稚鱼的采样网具。结果表明:1方形网采集到51种仔稚鱼,多于标准网的37种,两种网具的共有种类有34种,主要优势种组成没有明显差异;24月,前弯曲期仔鱼较多,它们个体小,容易从网眼滤出,导致网目较小的标准网的样品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35—7月,方形网的样本平均密度高于标准网,但样本中仔稚鱼个体发育阶段组成有明显不同。标准网样本中前弯曲期仔鱼占多数,体形为细长形的日本鳀和鳅虎鱼的前弯曲期仔鱼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方形网样品中后弯曲期仔鱼占优势,小黄鱼、日本鳀和鳅虎鱼等优势种的后弯曲期仔鱼平均密度均高于标准网。总体而言,方形网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的效果优于标准网;对于细长体形种类(如日本鳀),需结合不同网具以便采集到全部发育阶段个体,而体形较宽种类(如小黄鱼)可仅以方形网采集。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分布在东海区远海区(济州岛海域)和近海区(长江口以南和以北海域)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自然群体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的测定,比较并分析了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在24个采集点共286个样本的线粒体COⅠ序列中共检测到4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864;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84,平均核苷酸变异数是1.686,其中有23个单倍型为单个采集点所独享,Hap3出现频率最高,在23个采样点的83个样本中均有发现,是所有三疣梭子蟹样本的共享中心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远海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其次为长江口以北群体,长江口以南群体最低。由群体间遗传距离、系统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发现,东海区海域三疣梭子蟹种群间存在基因交流,亲缘关系的远近不以地理位置的远近为依据;AMOVA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而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不存在明显的地理趋势。  相似文献   
58.
虾类是东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东海区的拖虾渔业以虾类为主要捕捞目标,发展之初对于促进捕捞结构调整、减轻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压力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该种作业方式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渔船和渔具的大型化,渔获物中经济虾类和兼捕幼虾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东海区的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程度的破环。本文主要介绍了东海区拖虾渔业的发展和资源概况,主要经济虾类的种类、分布、作业渔船的产量和数量变化,分析了东海区拖虾渔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基于 2014 年江苏沿海定置张网渔船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数据, 对渔船捕捞产量及渔获物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江苏沿海渔船捕捞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 多数在近海生产、少有渔船远赴外海生产, 除个别月份, 少有渔船在长江口航道中生产, 长江口近岸北侧常年有该类渔船生产, 在江苏近岸 20 m 等深线附近水域形成了一条连贯、且相对高产的水道走廊。渔船生产具有季节性, 在水温偏低的冬季, 渔船趋于向外、向南扩展生产, 而在水温偏高的夏季则趋于向北扩展生产。渔获物结构比较分析发现, 主捕对象存在季节变化, 分别出现虾类(1—4 月和 10—11 月)、毛虾(2—3 月、5 月和 11—12 月)、梭子蟹(9—11 月)等渔获比例相对较高的情况, 而杂鱼杂虾除 1—4 月和 11 月比例相对偏小外, 其余月份比例均较高, 虾类资源与其他杂鱼杂虾资源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文献比较分析发现, 渔获物中的杂鱼杂虾与经济鱼类幼鱼之间有对应关系。基于研究结果, 建议定置张网伏休时间提前一个月、并加强伏休后渔船捕捞网目尺寸的管理, 以确保足量补充群体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0.
云南铁壳麦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铁壳麦是云南省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性状,可用于拓宽现代小麦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利用20对SSR引物对36个云南铁壳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9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等位变异数在1~3个,平均为1.9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0~0.50,平均为0.2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00~0.69,平均为0.38;遗传距离(GD)为0.03~0.62,平均为0.24;说明铁壳麦遗传差异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约0.44处,可以将36份铁壳麦材料分为4类.其中腾冲的铁壳麦与龙陵的大河头小麦、镇康顶莨铁壳麦与永德短芒铁壳麦、双江铁壳麦2与凤庆硬壳麦1遗传距离较近,双江铁壳麦-4与其它铁壳麦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