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 蓖麻饼(Castor bean meal)系蓖麻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含有32%~35%的粗蛋白和丰富的氨基酸。我国年产量约20万吨(1990)。但由于其中含有毒成分(毒蛋白、蓖麻碱、变应原等),从而影响了其饲用价值。目前,蓖麻饼的脱毒技术已经解决,但脱毒后的蓖麻饼在饲料中的用量受残毒和过高  相似文献   
42.
鱼类脂类代谢调控与脂肪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比较鱼类与畜、禽脂肪代谢的不同,着重阐述了鱼类脂肪代谢的基本原理及形成脂肪肝的原因,并指出了生产中通过控制肝脂合成和提高肝脂转运能力来调控鱼类脂肪代谢的方法,对于更好地理解鱼类与畜、禽的营养区别,提高鱼类日粮营养精度,促进鱼类生长,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
44.
基于16S rDNA序列的帘蛤科贝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504~642bp,具有明显的长度多态性,序列A+T含量59.2%~69.0%,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447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51个。以16SrDNA片段序列为标记,以中国蛤蜊做外群,构建了帘蛤科贝类的系统发生树,拓扑结构显示,帘蛤科贝类形成3个明显类群,缀锦蛤亚科的13个种形成一个单系群,其结点自展值为93%。第二类群由雪蛤亚科、帘蛤亚科和镜蛤亚科的种类组成,结点自展值为87%。第三类群由仙女蛤亚科、青蛤亚科、楔形蛤亚科和文蛤亚科的种类组成,结点自展值为100%。结合拓扑结构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本研究支持将短文蛤和丽文蛤订为文蛤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建议将丽文蛤和短文蛤订为文蛤的地理亚种;支持将薄片镜蛤和Dosinia angulosa订为2个独立种的观点;宜将波纹巴非蛤和织锦巴非蛤订为2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45.
自健康西施舌内脏团中分离得到两株细菌,命名为NZT-1、NZT-2,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分析.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两株菌均为短杆状,革兰氏阴性;生化反应显示,菌株NZT-1为梅氏弧菌的概率为89.07%,NZT-2为梅氏弧菌的概率为66.21%,两菌株均产纤维素酶、蛋白质酶、右旋糖酐酶,NZT-1产淀粉酶;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菌株NZT-1、NZT-2与弧菌属的EHP1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6%、95%,初步鉴定两株菌属弧菌属.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两株菌生长的最适pH范围为5.0~10.0,最适生长温度28℃.  相似文献   
46.
以鲤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分离鉴定了其背肌挥发性腥味物质。本实验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操作条件,并对比了鲤和草鱼挥发性腥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15 m L顶空瓶中加入3 g鱼肉和3 m L饱和Na Cl溶液(0.36 g/m L),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40 min,解析时间为5 min。采用上述方法从两种鱼肉中萃取出35种挥发性腥味物质,对比分析发现鲤肌肉中挥发性腥味物质的含量高于草鱼肌肉。  相似文献   
47.
营养对鱼类抗寒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每年冰封期长达3~6个月,在此期间,有大量的鱼种、成鱼和亲鱼需要越冬,历年越冬死亡率约为10%,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很多,除遗传因素、水质因素外,由于营养失衡而造成鱼类免疫力下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另外,很多热水性鱼类,如罗非鱼、鲮鱼,对低温的抵抗力更差,通过营养途径提高其抗寒力也有重要意义。1通过营养调控抗寒力的机制根据Lyons等(1970)“膜脂相变”学说,低温伤害首先是改变了细胞膜的膜相,膜脂从液晶相变为凝胶相。在低温下生物膜能否保持适当的流动性与生物耐寒性之间有一…  相似文献   
48.
西施舌Cyt b基因核苷酸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线粒体DNA水平对我国沿海西施舌进行了遗传差异和系统发育研究,为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西施舌Cyt b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利用MEGA4.1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以文蛤和中华文蛤为外类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394 bp的Cyt b基因片段,其T、C、A、G含量分别为38.4%、16.9%、23.6%、21.1%,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在394 bp比对位点中,有318个保守碱基,76个变异位点.其中,70个简约信息位点.长乐与其他3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94~0.209.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长乐群体与3个非长乐群体有7个位点的氨基酸差异,遗传距离为0.053.由此可见长乐群体是一个具有明显分子遗传特征的独立群体.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采用生理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探究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不同投喂频率对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生长、生理指标以及水质因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50.64±5.43) g的星康吉鳗为研究对象,实验共设2组,分别为1次/天(T1组)、2次/天(T2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d。实验每14d检测各养殖池实验鱼平均体重和循环水系统水质指标;实验结束时,采集星康吉鳗血液、组织相关样品,用于生长、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T2组终末体重(FBW)、终末体长(FBL)、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T1组(P<0.05),T1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T2组(P<0.05)。T1组血清丙二醛(MDA)显著高于T2组(P<0.05),T2组肝脏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肠道胰蛋白酶(TPS)显著高于T1组(P<0.05)。T1组、T2组出口水NH4+-N、NO2--N 24 h变化中分别有1处(24:00)和...  相似文献   
50.
试验探究配合饲料中晶体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4组饲料,对照组不添加晶体氨基酸,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0.45%赖氨酸、0.15%蛋氨酸、0.45%赖氨酸+0.15%蛋氨酸,投喂平均体重27.0 g鲤鱼,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分析血液中不同时间段的氨基酸浓度,发现晶体氨基酸和饲料氨基酸吸收有明显的不同步现象。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显示4组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饲料中添加晶体赖氨酸、蛋氨酸对鲤鱼的生长没有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氨基酸吸收不同步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