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杂交早稻两优287为材料,研究了直播早稻播种量、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分蘖肥施用比例下,随着氮基肥比例的提高,最高分蘖数也提高;在同等氮基肥比例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后移,最高分蘖数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播种量下,随着氮肥的后移、基施氮肥比例的降低,成穗率有提高的趋势。在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成穗率呈降低的趋势。同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和播种量处理对直播早稻成熟期叶片SPAD值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两优287在30~45kg/hm2播种量、基蘖穗的氮肥比例为50∶30∶20时,直播早稻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2.
镜鲤眼径及眼间距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68个个体,分析其眼径(ED)和眼间距(EC)与164个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BAC)末端序列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结果164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401个等位基因,463种基因型,利用GLM模型对每个标记与对应的性状做回归分析, Permutation 10000次检验结果显示,共22个微卫星标记分别与眼径和眼间距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CAFS1526等6个标记仅与眼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CAFS0882等11个标记仅与眼间距显著相关(P<0.05),而CAFS1298等5个标记与两个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CAFS1298和 CAFS1423与2个性状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用SPSS13.0的Duncan’s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标记与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型,进一步将与眼径和眼间距显著相关的标记整合到遗传连锁图谱上,其中9个微卫星标记与眼径或眼间距的 QTL 定位结果一致,其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在13.3%~20.9%.  相似文献   
63.
镜鲤与建鲤生长性状共享 QTL 标记及优势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个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190个个体)构建的微卫星遗传图谱(992个标记)为基础,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的QTL区间内发掘了54个标记,其与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进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性状间的比较,筛选出83个优势基因型。在此基础上,用54个镜鲤QTL标记分析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作图群体,其中40个标记在建鲤中表现出多态性,比例为74.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中22个标记与建鲤家系的体重、体长、体高或体厚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占多态标记的55.00%;镜鲤与建鲤共享的22个QTL标记中,18个标记与至少1个相同的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从中筛选出建鲤性状具有优势的基因型30个,可用于指导建鲤的选育。品种间共享QTL的发掘能够扩展QTL标记的使用空间,减少新品种重新构建图谱进行QTL标记定位的工作量和成本。  相似文献   
64.
针对现有的所有权转移协议,大多只涉及到单个标签的所有权转移过程,普遍存在隐私数据泄露、所有权转移过程不稳定等问题,该文在轻量级加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共享所有权转移协议(TSOTP,TTP model shared ownership transfer protocol),采用基于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 party)的对称加密机制,在完成初始标签认证后,通过TTP授权认证,使用对称加密算法,产生群组对称密钥,新所有者利用共享群组密钥对标签身份进行认证,然后为标签分配新的密钥,从而最终获得授权,读取标签中包含的药材敏感数据.TSOTP协议能够提高标签在所有权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很好地实现所有权在共享用户之间的安全转移,保证标签的数据安全,减少隐私数据泄露、Dos攻击、重放攻击等风险,提高前向与后向安全性,同时可以避免所有权重复转移,简化了标签认证计算量.经过试验证明,TSOTP协议与群组所有权转移协议(GOT,group ownership transfer)协议相比,标签数据库认证消耗时间节省57%,标签计算量消耗时间节省38%,能够成功阻止重放攻击和异步攻击等,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认证效率,可以满足中药材质量溯源系统的研究需要,研究结果为建立中药材质量溯源系统的标签安全机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利用SPSS 19.0的GLM模型分析28个微卫星标记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获得14个与半滑舌鳎体质量(BWe)、体长(BL)或体宽(BWi)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与雄性个体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7个标记中,cse56与体质量、体长和体宽3个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csou24、hncyse68、hncyse147和hncyse148与体质量和体宽显著相关(P0.05)。与雌性个体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10个标记中,cse151和csou56与3个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csou33、csou39和hncyse108等5个标记与其中2个性状显著相关(P0.05)。csou24、hncyse147和hncyse148在雄、雌群体中均表现出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共筛选出17个对雄性个体生长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的优势基因型,29个雌性个体的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亳州紫菀生长发育规律,为亳州紫菀高效种植和制定G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定期观察亳州紫菀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测定营养器官的数量性状动态变化。[结果]在紫菀发育过程中,先由母根茎节处的芽形成地上幼苗,随后茎基处膨大形成根茎,再由根茎处生出须根;数据分析显示,7—9月为紫菀营养积累关键期。[结论]母根茎的质量、截取长度和芽的数量将影响后期长势;7—9月为亳州紫菀药材形成关键期,注重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67.
正现实生活中,饲养宠物犬成为部分市民的喜好,但由此而引发的宠物咬伤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宠物犬伤人,疏于管理或放任不管的饲养人难辞其咎。【案例】两年前,合肥市退休教师赵某晚间散步时,一条宠物犬扑上其背后咬了一口,就医治疗花费数千元。索赔事宜经民警数次调解,均未能与犬的主人刘某达成一致意见,赵某遂将刘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医疗费等各项费用共计3000余元。  相似文献   
68.
白芷是临床常用品种,目前市售白芷存在商品规格多、产区广、品种杂等特点,质量最佳、疗效最好的白芷道地产区药材尚未认识统一。通过查阅本草文献,结合实地调查,对历代本草中白芷进行考证,分析了不同产地白芷药材资源的变迁及演变过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并发掘白芷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69.
本文采用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覆盖全基因组引物的方法构建并获得玻璃缺鳍鲶Kryptopterus vitreol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全序列特征和结构,为鲇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玻璃缺鳍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662bp,碱基组成具有高AT含量的偏向性,结构组成和排列顺序和其他硬骨鱼基本一致,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 RNA、2个r RNA和1个D-loop区。全基因组中除COX1以GTG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12个编码蛋白的基因都以ATG开头。7个编码蛋白基因(ND1、Cox1、ATP8、ATP6、ND4L、ND5和ND6)以TAA终止,其余6个编码蛋白的基因没有完整的终止密码子。对玻璃缺鳍鲶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的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的结构分析,识别5个保守序列(CSB-1、CSB-2、CSB-3、CSB-D和CSB-E)和一个潜在的终止序列E-TAS。利用玻璃缺鳍鲶分别与其他4种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13个编码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玻璃缺鳍鲶与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同源性最高,5种鱼线粒体基因组中COX1基因相对最保守,相似度为78.98%~92.78%。基于5个科12种鱼与2个外群物种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的核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玻璃缺鳍鲶独自一支且与鲇Silurus asotus和南方鲇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0.
孟肖  陈娜  程磊  姚洁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837-1838
以药用植物杭菊为材料,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杭菊茎尖进行灭菌方法,优化培养条件。以75%乙醇和0.1% HgCl2溶液为灭菌试剂,探讨杭菊适宜的灭菌时间;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BA,研究杭菊增殖培养过程中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75%乙醇浸泡25 s,0.1% HgCl2溶液灭菌7 min,杭菊植株生长状况良好,成活率较高,污染率仅为18%;杭菊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BA 0.05 mg·L-1。本研究的灭菌方式和诱导方法为后期杭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