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9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6篇
  1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20世纪90年代后期,牛、羊业快速发展促进了胚胎移植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同时,胚胎移植技术又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今后,胚胎移植应在降低胚胎移植成本、提高超排和同期发情效果、解决优质胚胎来源等方面进行不断研究,进一步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2.
高寒草甸区高原鼢鼠新生土丘水土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的优势地下啮齿动物,掘洞造丘是其独特的行为之一。高原鼢鼠新生土丘属于次生裸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研究高原鼢鼠新生土丘水土流失对于合理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径流小区法和风蚀桥法,测定不同地形(平地和坡地)、不同直径大小(大土丘:直径75 cm,中等土丘:直径50~75 cm,小土丘:直径50 cm)单位面积新生土丘年土壤流失量和有机质流失量,并比较经过1年侵蚀后的土丘与无土丘草地表层(0—10 cm)土壤粒径组成、含水量和营养成分,旨在明确高原鼢鼠不同大小和不同分布的土丘的水土流失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平地和坡地新生土丘单位面积年均土壤流失量分别为4 039.91,3 731.79 g/m~2,单位面积年均土壤有机质流失量分别为266.83,252.76 mg/m~2,土壤侵蚀级别为中度侵蚀;(2)土丘表层土壤粒径0.25 mm和5 mm的团聚体含量均显著小于无土丘草地(P0.05),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显著大于无土丘草地(P0.05);(3)土丘表层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小于无土丘草地表层土壤(P0.05);(4)雨季坡地新生土丘单位面积泥沙流失量显著高于平地新生土丘(P0.05)。风季平地风蚀厚度大于坡地风蚀厚度,分别为4.33,3.62 cm;(5)风季不同丘型土丘的侵蚀厚度表现为大土丘小土丘中土丘,分别为5.50,3.59,2.82 cm。研究认为高原鼢鼠新生土丘会导致高寒草甸风蚀和水蚀发生,且不同地形和不同大小的土丘水土流失情况各异。  相似文献   
123.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蔡甸区、洪山区的429份有效调研问卷,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二项Logistic模型法,探讨农户宅基地入市交易意愿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宅基地入市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户主政策认知度、家庭兼业程度、家庭劳动力占比、家庭年纯收入、住房条件以及宅基地面积,其中,住房条件对农户宅基地入市交易意愿呈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均为正向作用。因此,建议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水平、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完善宅基地相关法律制度及机制建设以实现农户宅基地入市。  相似文献   
124.
经过全省上下持之以恒的植树造林,安徽省林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等重要指标不断增长,全省现有林地面积440.35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1.65%;森林覆盖率26,62%;森林蓄积量1.62亿立方米。但在林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认真加以解决,以促进安徽林业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一、关于营造林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安徽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与全国和周边省份相比,我省营造林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一是重造林轻管护、重数量轻质量,经营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125.
应南非温登堡市政府、埃及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的邀请,安徽省林业考察团于8月3日至15日对这两个国家进行了访问。考察团先后考察了约翰内斯堡比林斯堡国家自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开普敦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苗圃,以及埃及泥罗河谷林业保护带建设;拜访了埃及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就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林培育、森林健康以及森林防火等话题与两国林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考察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宣传介绍了安徽和安徽林业,建立起安徽与南非、埃及林业交流和合作的渠道。一、考察的主要收获1.南非的森林资源及其保护、培育与利用南…  相似文献   
126.
郑晨曦  程鹏  丁伟 《植物保护》2023,49(3):141-149
α-萘乙酸广泛用于水稻秧田调节根系生长,常因用量控制不当造成水稻根系畸形,生长被抑制,地上部叶片变黄等药害大面积发生。从连续定量施用α-萘乙酸的土壤中分离获得6株菌株,确定其中2株菌株对α-萘乙酸药害具有明显修复作用,经细菌16S rDNA和真菌rDNA-ITS鉴定,细菌1号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真菌2号为篮状菌Talaromyces sp.。细菌1号和真菌2号菌剂施用后21 d,对苗床土壤中α-萘乙酸的降解率分别为56.15%和38.06%;细菌1号处理下,水稻4叶期株高、茎基部宽度、须根数及根系干重分别恢复至对照的84.1%、86.1%、97.7%和84.5%,叶片SOD和P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6.4%和66.8%,MDA含量明显降低20.5%;真菌2号处理下,水稻4叶期,株高、茎基部宽度、须根数及根系干物质分别恢复至对照的77.7%、81.6%、92.5%和80.4%。叶片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11.1%和74.4%,MDA含量显著降低10.6%。综上,细菌1号和真菌2号对水稻苗床α-萘乙酸药害具有显著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7.
为了解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挖掘活动对采食洞道土壤水肥的影响,在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同一放牧强度区,对高原鼢鼠活动洞道、非活动洞道、无洞道土壤的容重、水分、有机质、全氮以及速效N,P和K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通过One-Way ANOVA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挖掘活动对土壤速效P、K无显著影响(P0.05),但会增加洞道土壤容重及20~30cm土层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P0.05),减少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及速效氮含量(P0.05),导致洞道土壤部分营养成分垂直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8.
为全面完成营造万公里生物防火林带而不懈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鹏 《安徽林业》2009,(6):16-17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森林防火工作为重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一项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安排.省森防指、省林业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省林业厅党组,特别是韩柏泉厅长到任后的新一届厅领导班子把森林防火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说采取了一切可采取的办法、措施,强化了森林防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森林防火部门高度重视下,通过全体防火人员的共同努力,我省实现了森林火灾次数、森林火灾损失、森林火灾受害率"三下降"的显著成绩.其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利用防火树种的抗燃烧性,营建阻隔林外火源威胁,阻断林内火势蔓延的防火网络,增强森林抵御火灾能力.因此,保护森林资源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营建生物防火林带是保护森林资源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9.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LAB)饲喂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与免疫因子的影响.将192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拌料组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菌液,灌服组口腔灌服乳酸菌菌液,饮水组饮水中添加乳酸菌菌液,...  相似文献   
130.
针对市场上紫甘薯品种较少、产量低、食用口感较差等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宁N26-2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经高低世代组合筛选,育成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于2022年9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甘薯(2022)340044。该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鲜薯产量26530.5kg/hm2,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8.40%,薯块干率31.50%,鲜薯花青素含量7.79mg/100g,食味评分75.35分,比宁紫薯1号高3.15分。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耐储藏,可作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薯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