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地理群体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控制区结构,实验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其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于分析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长序列为905~908 bp。104个序列中共发现了37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7种单倍型。同时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ETAS)、中央保守区(CD)和保守序列区(CSB)的关键序列。3个地理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875、0.003 27和2.939。群体间的平均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Kimura 2-parameter distance,K 2-P)、遗传分化指数(Fst)、基因交流值(Nm)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均表明,3个乌鳢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白洋淀群体和平原县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22.
取发育早期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的精巢,剪碎,分散成细胞悬液,用离体细胞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基中不含17α-甲基睾酮(17α-MT)的为对照组,设定3种不同质量浓度水平组,分别为300 ng/mL、1 500 ng/mL和3 000 ng/mL,测定生精细胞的体外存活率并观察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行为和分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浓度梯度下生精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17α-MT的质量浓度为1 500 ng/mL组分化为精子细胞四分体的数量和长出棘突的精细胞数量均比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多,差异极显著(P<0.01).初步确定生精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17α-MT不影响细胞的存活率,但影响生精细胞的体外分化,17α-MT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 500ng/mL.  相似文献   
23.
应用组织切片法对半滑舌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孵化腺细胞的发生、分布及动态过程进行了观察。半滑舌鳎的孵化腺细胞最初由胚胎眼晶体期在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出现。孵化腺起源于外胚层,为单层细胞腺体。随着胚胎的发育,孵化腺进一步成熟,孵化腺细胞数量急剧增多,细胞体积有所增大,仍以单层细胞分布于胚体和卵黄囊外表面。胚胎孵出前,孵化腺细胞达500~800个,分布于胚胎头部两侧、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和卵黄囊的前腹面。孵化腺细胞大多呈椭圆形,短径6~8μm,长径7~11μm,H.E染色呈粉红色。仔鱼孵出约48 h后,孵化腺细胞从表皮中消失。  相似文献   
24.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g)是广泛地存在于卵生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体内的雌性特异性蛋白,是卵黄蛋白(vitellin,Vn)的前体,本文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成熟中华锯齿米虾的卵巢中克隆到了一条长474 bp的Vg cDNA序列。用DNAMAN中的Blast功能将此片段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高背长额虾(Pandalus hypsinotus)的Vg部分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中华锯齿米虾与罗氏沼虾和高背长额虾的同一性分别为64%与62%。此片段为中华锯齿米虾Vg cDNA全长序列的克隆及其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日本沼虾卵黄磷蛋白生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泳洗脱法从成熟日本沼虾卵巢中提纯卵黄磷蛋白,并初步分析了其生化性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量为458 ku;由3个多肽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110 ku,96 ku,89 ku,且三亚基上均有糖辅基的结合;样品缓冲液中β-巯基乙醇的有无并不影响亚基的分离,推测亚基间不存在二硫键。  相似文献   
26.
紫外线辐射灭活斑马鱼精子及其激活卵子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子的灭活是雌核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斑马鱼精子的灭活效果,将斑马鱼的精子分别置于纯水(A)、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B)、M199培养基(C)、Hank’s液(D)以及Ringer氏溶液(E)中进行紫外线照射,然后与正常卵子进行人工受精,统计受精率、孵化率以及畸形率。结果显示,各种介质中均得到畸形鱼苗,并有明显的单倍体综合症现象;五种介质中在Cortland鱼用生理盐水中平均受精率最高;综合受精率和畸形苗的比例,35s辐射比较适于斑马鱼精子灭活与激活卵的发育。畸形鱼苗的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其染色体众数为25,为斑马鱼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少数分裂相的数目介于25和50之间。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不同温度及不同Ca2 浓度提取缓冲液加0.1%胰酶(w/v)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精子顶体反应发生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20、-80和-196℃处理精子不同时间和加0.1%胰酶的含Ca2 的人工海水作精子提取缓冲液提取精子均可有效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甚至在不含Ca2 的精子悬液中,冷冻精子也能大量发生顶体反应;而未处理的对照组和4℃处理的精子无此现象,不同的Ca2 浓度梯度对精子顶体反应率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含Ca2 的人工海水中的胰酶不能诱导顶体反应。  相似文献   
28.
镉对虾蟹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是一种半衰期很长的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有累积作用[1]。大量的镉进入水体中会引起水生生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对器官、系统产生毒性影响,造成畸变甚至死亡[2]。虾、蟹是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近年来由于重金属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使其生产和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其中镉污染引起虾、蟹中毒的情况多有发生,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镉对虾蟹毒性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镉在虾蟹体内的积累与分布水体中的镉可以通过呼吸、消化、体表渗透等途径被吸收到水生生物体中[3],在体内富集后,只有极少量被排出体外[4],通过测定虾蟹…  相似文献   
29.
中华锯齿米虾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中华锯齿米虾自然受精受精卵到孵出幼虾的孵化历期、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为深入研究米虾生殖生物学特征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中华锯齿米虾的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为7.07℃,有效积温为358.58℃·d。在12~22℃下,中华锯齿米虾雌虾的孵化历期平均为44.64d,在26~30℃下,中华锯齿米虾的孵化历期平均为17d。  相似文献   
30.
[目的]确定莠去津对斑马鱼生殖发育的毒性。[方法]从购自市场的斑马鱼中选取健康的雌鱼和雄鱼按1:2~1:3的比例进行交配产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莠去津对斑马受精卵和平游后的幼鱼进行染毒试验,统计其孵化数和畸形数以及幼鱼死亡数。[结果]斑马鱼胚胎和幼鱼时莠去津毒性作用均很敏感,随着莠去津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畸形率增加,幼鱼致死率增大。当莠去津高于30mg/L时,斑马鱼胚胎致死率和畸形率增加,当莠去津为50mg/L时胚胎出现全致死效应。斑马幼鱼对莠去津的毒性也很敏感,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36.25和22.89mg/L,在莠去津为50mg/L48h条件下,幼鱼产生全致死效应。[结论]该研究为莠去津的安全使用及淡水鱼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