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华鳖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2008年3、7、8月除外)的每月上旬对河北省阜平县中华鳖温室养殖基地两个幼鳖池和两个成鳖池的细菌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养殖水体的环境因子(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为期9个月的调查和监测,初步探讨了水体环境因子与中华鳖细菌性疾病发生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华鳖主要细菌性疾病为红底板病和疥疮病.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5月患病严重,死亡较多.环境参数显示,养殖水温约30℃,弱碱性(pH 8.10~8.40),透明度较低(0.15cm).总氮与氨氮质量浓度较高,于2008年4月出现高峰,亚硝酸氮质量浓度在2007年10月最高.总磷质量浓度相对稳定.中华鳖死亡数与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正相关,与总磷不相关.共鉴定出5门5纲22科42种浮游植物,其中绿藻门藻类最多,为19属25种,其次为蓝藻门,9属13种,其他3门种类较少.优势种为四尾栅藻,提示养殖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342,指示水体为α-中污带.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07×10<'4>个/L,与中华鳖死亡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虾青素对日本沼虾血细胞密度及吞噬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雨生红球藻粉中提取虾青素,以60mg/kg的浓度添加到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mis)的配合饵料中,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三周,研究虾青素对日本沼虾血淋巴密度及吞噬活力(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教)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虾青素组的日本沼虾不论是血细胞密度还是吞噬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虾膏素可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河北白洋淀水生动物寄生虫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10月每月中旬,在白洋淀水生动物寄生虫发病率高的地区采集常见水生动物,观察鉴定寄生虫种类。采集到水生动物样品21种,其中鱼类15种,虾类4种,蟹类和贝类各1种。采用体表、解剖观察方法,鉴定出寄生虫有4门9目14科19属(种),其中肉足鞭毛门2亚目2科2属,黏孢子门1目2科2属,纤毛门4目6科11属,扁形动物门2目3科4属。结果表明,纤毛类寄生虫种类最多、危害较大,肉足鞭毛门和扁形动物门种类相对较少。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白洋淀水生动物寄生虫概况,可依据鉴定的寄生虫种类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为全国水生动物寄生虫区系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1.96±0.49)g的中华鳖稚鳖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0(对照组)、0.5(Ⅰ组)、1.0(Ⅱ组)、2.0(Ⅱ组)和5.0 g/kg(Ⅳ组)的试验日粮,投喂3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Ⅱ组和Ⅲ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和Ⅳ组(P<0.01),而饲料系数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组和Ⅳ组(P<0.01);各试验组的肠道消化酶活性也均高于对照组,Ⅱ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各试验组的谷草转氨酶、符丙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力以及肌酐含最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Ⅲ组外,各试验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除Ⅳ组的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外,各试验组蛋白质、葡萄糖和脂类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促进中华鳖稚鳖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对肝脏、心脏、肾脏和肌肉有保护作用,降低无氧代谢水平.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推荐添加范围为1.0~2.0 g/kg.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华鳖"永章黄金鳖"的特点,从环境与设施、饲料及投喂、越冬、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养殖技术,并重点阐述了五合一蓝藻综合防控技术(泼洒微生态制剂—移植水生植物—套养净水鱼类—物理排藻—生石灰消杀).  相似文献   
16.
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虾青素,以不同质量浓度(0、20、40、60、80、100 mg/kg)添加到凡纳滨对虾的饲料中投喂7周,研究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虾青素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其中添加量80 mg/kg组最高,80 mg/kg组特定生长率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至第4周后逐步稳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均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第4周酶活力降至最低.以生长、存活和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为80 mg/kg,最佳投喂时间为4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构建的甲壳动物免疫系统困,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各免疫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将免疫系统困中重要的免疫因子抽象为节点,节点之间的边代表着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则将整个免疫系统图抽象为一个充满节点的系统网络图。通过所构建的系统网络图,寻找了两个或多个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各免疫路径之间的关系;利用建立的物理数学原理来揭示因子之间的免疫反应作用机制,解答免疫中的反应现象。揭示免疫刺激剂的免疫作用机理,促进整个免疫系统的免疫水平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得到1330bp的军曹鱼(Rachycentroncanadum)MHC-Ⅰα全长cDNA片段。该序列包括76bp的5’末端非编码区(UTR),189bp的3’UTR及1065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4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约40.10kDa,等电点5.70。构建MHC-Ⅰα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氨基酸相似性比对,结果表明,军曹鱼和已知鱼类及人类(Homosapiens)MHC-Ⅰα氨基酸的同源性在27.9%~67.1%之间。所推测的蛋白序列具有一些重要特征,包括前导肽、α1、α2、α3区、CP/TM/CYT区和保守的半胱氨酸等。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MHC-Ⅰα基因在各个正常军曹鱼组织中均表达,但表达量各有不同,其中较强的表达于头肾;中等程度表达于鳃、脾和肠;在心、脑和肌肉中表达较弱。  相似文献   
19.
2009年4月~2010年10月每月中旬从河北白洋淀采集鱼类,对寄生的隶属车轮虫科的小车轮虫属和三分虫属进行分类与鉴定。应用干银染色法以显示车轮虫的附着盘结构,活体吉姆萨染色方法以显示细胞核形态结构,采用"统一特定方法"和"齿体定位描述法"鉴定出小车轮虫属(Trichodinella)3种,分别为周丛小车轮虫(T.epizootica)、纤细小车轮虫(T.subtilis)和卡普小车轮虫(T.carpi)。鉴定出三分虫属(Tripartiella)2种,分别为鳞三分虫(T.bulosa)和大型三分虫(T.macrosoma)。中华鳑鮍(Rhodeus sinensis)是卡普小车轮虫的新宿主记录,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圆尾斗鱼(Macropodus ocellatus)是鳞三分虫的新宿主记录,白鲦(Hemiculter leucisculus)是大型三分虫的新宿主记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集约化进程的深入,人工养殖单产屡创新高,饲料投喂大幅增加.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湿饲料中,有5%~ 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鱼类食用消化的饲料中又有25% ~30%以粪便的形式排出.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投饵的养殖模式,导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相当严重,池塘的自净作用无异于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