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9篇
综合类   394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360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筛选出适合武平县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引进11个品种与Ⅱ优1273作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农2优3号、谷优1186、特优125、天优3301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每667m2实割干产超过600kg,分别比对照品种Ⅱ优1273增产16.29%、12.58%、8.89%、7.41%,适宜在武平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2.
采用常规生物学调查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瓯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各期卵巢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繁殖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透明,呈细线状;Ⅱ期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只有少量第Ⅰ和Ⅱ时相卵母细胞,此期伴有液泡和卵黄颗粒的出现;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卵巢中卵粒清晰可见,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此期卵黄颗粒增多,核移位;V期卵巢为成熟期的卵巢,卵细胞游离。Ⅵ期卵巢处于衰退期,此时卵巢松弛,体积缩小。瓯江光唇鱼的繁殖期为每年5-8月。进入繁殖期的5-6月的卵巢以Ⅳ期为主,7-8月的卵巢有Ⅲ或者Ⅴ期卵巢。在繁殖期内5-8月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2.75%、8.54%、3.25%和1.44%。瓯江光唇鱼的产卵类型属于连续产卵类型,在同一繁殖期内可以反复产卵数次。  相似文献   
43.
草食性鱼种抑制凤眼莲生长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严密的设计,在相同规格的16只网箱中,采用草鱼、杂交鱼[草鱼(6)和赤眼鳟(早)杂交繁育的F1]、三角鲂、赤眼鳟、异育银鲫和翘嘴红鲐等为试验对象,对凤眼莲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鱼苗具有不同的控制凤眼莲的能力;在2.5~9.0cm范围内各鱼苗食用凤眼莲能力依次为:草鱼〉杂交鱼〉三角鲂〉赤眼鳟〉异育银鲫〉翘嘴红舶。  相似文献   
44.
[目的]为获得适宜在青海民和地区种植的小黑麦品种,[方法]在当地进行国内外小黑麦品种的适应性试验,测定其生育期、株高、出苗率、发芽等指标。[结果]结果表明:国内的小黑麦品种比国外的品种生育期短2-10 d;株高相比较而言“Pingpong”最高,达164.3cm,其次是“中饲1048”(158.07cm)和“中饲3241”(153.50cm);出苗率“中饲1048”最高,为60.67%;综合发芽指标及千粒重分析表明, “中饲1048”最高,“中饲3241”次之,在该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结论]因此,“Pingpong”、“中饲1048”和“中饲3241”三个品种可以作为该地区种植的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45.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15个燕麦品种种子醇溶蛋白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品种共扩增出18条带,多态率位点率为100%,条带主要分布于α和β区域。供试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为0.143~1.000,平均值为0.527,表明供试的品种间遗传变异较大。除青海444和青燕1号外,醇溶蛋白电泳图谱能把不同的品种进行分离。聚类等分析结果将供试品种分为6大类,砂燕麦、阿坝、青引1号与其他品种关系较远,其中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和青海444的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以采集自川西北红原县瓦切乡沙化草地的紫色真藓(Bryum purpurascens)成熟孢蒴为材料,研究了其孢子萌发和原丝体发育、不同消毒剂种类、浓度以及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真藓孢蒴最适消毒程序为75%酒精10 s,2%NaClO 20 s (重复2个循环),所获的孢子无菌率为100%,成活率为98.0%。紫色真藓孢子萌发无休眠期,萌发时间为1~2 d,且为多级萌发。以生长20 d原丝体为原材料,采用Knop作为基础培养基,蔗糖浓度为2 g/L,添加0.1 mg/L 6-BA+3 mg/L NAA能够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本研究的结果为紫色真藓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川西北高寒沙化生物结皮等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7.
混种牛膝菊嫁接后代对树番茄幼苗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番茄幼苗和镉超富集植物牛膝菊嫁接后代(砧木:牛膝菊、豨莶、鬼针草和万寿菊,实生后代,依次记为:S_G、S_S、S_B、S_T及S_N)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将树番茄幼苗分别与牛膝菊不同砧木嫁接后代及其实生后代混种于镉污染的土壤上,研究了混种牛膝菊嫁接后代对树番茄幼苗镉积累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既能有效促进树番茄幼苗生长又能降低其镉含量的混种模式。结果表明:与牛膝菊后代混种均显著提高了树番茄幼苗根系、茎秆、叶片的生物量及其光合色素含量。其中,混种S_B对树番茄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其总生物量较树番茄幼苗单种提高了312.48%。对树番茄幼苗的镉含量而言,混种牛膝菊嫁接后代(S_G、S_S、S_B、S_T)使树番茄幼苗各器官的镉含量均显著低于其混种牛膝菊实生后代(S_N)及树番茄单种。混种S_B使树番茄幼苗根系、茎秆、叶片的镉含量均达到最低,分别较单种降低了46.30%、36.68%和22.10%。对牛膝菊后代而言,S_N根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它牛膝菊嫁接后代,而S_N各器官的镉含量在所有处理中均达到最低。因此,混种牛膝菊嫁接后代能够促进树番茄幼苗的生长,并降低树番茄的镉含量,其中以S_B混种树番茄幼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8.
研究分析了唇(鱼骨)(♀)×花(鱼骨)(♂)杂交育种的特点和可行性.结果表明:2008-2011年,共计获得约164万粒受精卵,杂交F1鱼苗111.7万尾.在水温18~26℃条件下,唇(鱼骨)(♀)×花(鱼骨)(♂)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可达到85.5%~89.2%、80.6%~81.2%和80%~85.6%.在水温(20±1)℃条件下,杂交F1受精卵在受精后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全长5.75 ~ 6.83 mm.杂交F1成鱼的体色和体型与母本比较相近.唇(鱼骨)(♀)×花(鱼骨)(♂)的杂交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若尔盖高原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管花忍冬(Lonicera tubuliflor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三类典型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下灌丛斑块与邻近草地斑块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各自草地斑块,高山柳灌丛斑块内植被总盖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养分含量上升;高山绣线菊灌丛斑块除丰富度指数外各项指数均上升,其中总盖度显著上升(P<0.05),土壤全量养分与速效钾含量均上升,而有效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管花忍冬灌丛斑块除丰富度指数外,其余植被特征指标均上升,且土壤全钾、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同样上升,而土壤全氮与速效钾含量下降。本研究可为不同优势灌木的高寒草地灌丛化控制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克隆荸荠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小亚基基因EdAPS1的cDNA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荸荠不同组织和球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荸荠淀粉生物合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荸荠球茎中克隆EdAPS1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和所编码的蛋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