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本研究主要从生产应用角度出发,在配子体克隆一次附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附苗实验,系统探讨了海带配子体克隆二次附苗、育苗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结果显示1.25g/帘为最佳附苗密度;当幼孢子体普遍达到0.3~0.5mm时为最适宜起始洗刷时间,0.05MPa的压力为最佳起始洗刷压力;沉降式附苗法为最适宜附苗法;细胞最优过滤孔径为38μm。配子体克隆二次附苗幼苗发育速度快于孢子体附苗和克隆一次附苗,从而可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在实验室条件下检验了多肋藻雌、雄配子体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多肋藻雌配子体在20℃和1 000 lx条件下生长最快,经过4周生长,配子体平均总长度由81. 27μm增加至10 234. 07μm,相对生长速率约16. 58%,生长速度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 0. 05);雄配子体在20℃和2 000 lx生长最快,配子体平均总长度由77. 63μm增加至17 215. 33μm,相对生长速率约18. 54%,生长速度与20℃和1 000 lx试验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 0. 05)。本研究为多肋藻配子体规模化扩增培养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带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述了海带继代培养种质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藻类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带种质保存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烟台沿海海带腐烂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藻类,也是山东沿海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我国海带干品年产60万吨以上,占世界海藻总量的1/2以上。海带不仅可以食用,而且具有很高的医用保健作用,还具有化工价值。2002年~2004年,烟台芝罘湾海区养殖的海带连续3年出现大面积的腐烂病,就此浅谈一下其原因及其防治对策。一、海带腐烂原因1、种质退化该海区现在养殖的海带大多是1996年以前选育的品种,由于缺乏适当的保种措施,绝大部分育苗厂家以大田孢子体作为种菜,连年通过杂交、混交的方式进行苗种生产,难以保证其品系的纯度,从而丧失了其原有的优良性状,抗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第一海带栽培大国。遗传育种在海带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海带遗传改良研究,共培育了约20余个优良品种,其推广应用大大促进了海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烟台玉岱山、担子岛和荣成褚岛海域106个采样点的大叶藻种类的分布及各采样点不同表层底质(深度3 cm以内)、根部底质(深度3~15 cm)和水深等级。对不同底质与水深条件下大叶藻Zostera marina和丛生大叶藻Z.caespitosa的出现频率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大叶藻的分布与表层底质、根部底质变化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列联系数分别为0.612和0.640;与水深等级变化的相关性虽然显著,但列联系数仅为0.338。在表层底质、根部底质和水深等级3种因素中,两物种的分布与根部底质类型相关性最大,与表层底质类型相关性次之。研究表明,两种大叶藻在不同底质上分布的差异明显,大叶藻偏好泥与泥沙底质,而丛生大叶藻偏好沙与砾石底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配子体保存过程中严重污染材料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1)液相培养分离纯化法:将克隆材料经超声波细胞粉碎仪打碎后重新附着到90 mm培养皿中,利用微毛细吸管在显微镜下分离出状态好且无菌丝附着的细胞段,继续保存。(2)固相培养分离纯化法:将克隆材料4 000 r/min离心5~10 min,弃上清,加灭菌PESI培养液重新悬浮藻液,利用5 mL无菌注射器吸取2 mL粉碎后的配子体细胞,逐点注射入固相平板上,接种后利用Parafilm封口膜密封培养皿,平板培养约60~120 d后观察,将未长出菌落且藻斑直径达2 mm的克隆团挑出,然后在PESI液体培养基中复苏继续保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一个重现性好、稳定性高,适用于海带属ISSR遗传分析的PCR反应体系,从海带属配子体材料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应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反应体系中各因子的不同浓度进行组合优化。结果显示:适用于海带ISSR 扩增反应的最佳体系(20 μL)为:1×PCR buffer,1.2 mmol/L Mg2 +,0.2 mmol/L dNTPs,1.0 μmol/L ISSR 引物,40 ng 模板DNA,0.25 U Taq DNA 聚合酶;扩增PCR 程序为:95℃预变性3 min;95℃变性45 s,52℃退火45 s,72℃延伸2 min,共38 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在优化的海带ISSR 反应条件下,扩增条带稳定,重现性好,为应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海带属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海带配子体克隆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深井海水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利用深井海水进行了克隆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深井海水培养海带配子体克隆,配子体生长速度较自然海水稍慢,但深井海水可促进配子体发育,加快孢子体的形成,缩短育苗时间,而且利用深井海水进行克隆育苗可取得较好效果.综合考虑克隆培养效果及降低育苗成本,克隆育苗可采取自然海水与深井海水交替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20.
海带(Lam inaria japon ica)养殖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筏式养殖、自然光低温育苗、海带南移养殖、新品种培育等技术的突破,逐渐建立起了较完整的科学养殖体系[1-2]。至2000年,养殖面积已达24 127 hm2,养殖产量830 410 t[3]。中国海带养殖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