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微生物絮凝剂可降解、易分离,降解产物对环境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本文综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菌)的种类与培养、絮凝机理及其在工农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出构建以生物絮团技术为基础的我国节水减排型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2.
从无人机影像的特点考虑,对SIFT和SURF这两种图像匹配算法进行研究,利用这两种算法对大量无人机影像进行对比较验,比较2种算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多的地形中,SURF不但在匹配速度上优于SIFT算子,而且在匹配对数量上也要多于SIFT算子。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不同驯化温度对体质量为(6.26±0.21)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幼鱼肝脏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将试验分为8个温度驯化组,分别设16、19、22、25℃4个恒温组,以及(16±2)、(19±2)、(22±2)、(25±2)℃4个变温组,驯化6周后取样,分别测定各驯化组施氏鲟幼鱼肝脏组织线粒体的蛋白含量、呼吸率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结果表明:施氏鲟肝脏组织线粒体蛋白含量在各驯化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状态4呼吸率均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在16℃和19℃驯化组中,恒温处理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22℃和25℃驯化组中,变温驯化组的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状态4呼吸率均显著高于恒温驯化组(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在各温度驯化组中,线粒体的RCR在恒温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鱼体肝脏组织线粒体CCO活性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但酶活性在恒温和变温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20~27℃的变温驯化能够显著诱导施氏鲟线粒体呼吸率升高。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幼鱼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0.3%为梯度,配制精氨酸水平为1.74%~3.54%(干物质含量)的7种等氮、等能饲料,测得其中实际精氨酸水平分别为1.76%、2.05%、2.36%、2.64%、2.93%、3.24%和3.53%,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63±0.08)g的健康杂交鲟幼鱼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与1.76%精氨酸水平(对照)相比,2.64%、2.93%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杂交鲟幼鱼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中肠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前肠和后肠MD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2.64%精氨酸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2.64%、2.93%精氨酸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P0.05),显著升高了血糖(GLU)含量(P0.05);2.36%、2.64%、2.93%、3.24%精氨酸水平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清中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能显著提高杂交鲟幼鱼的抗氧化能力,并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促进鱼体蛋白质的合成;分别以中肠MDA和血清BUN为指标,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表明,杂交鲟幼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73%、2.75%。  相似文献   
65.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从生物絮团形成的条件、组成、生态功能以及国外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此项技术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以四川华蓥山拟放归大熊猫区域的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生境适宜性指数(HSI)模型,探究采伐留养与施肥的经营措施对白夹竹生长状况和生境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经营后的白夹竹生长状况比未经营好;实施采伐留养与施肥的样方主要是白夹竹的适宜生境,而未采取措施的样方则主要是白夹竹的一般适宜和次适宜生境。白夹竹对海拔、坡度这两个环境因子的适宜性变化具有明显的经营效果差异(P<0.05)。可见,华蓥山采取的采伐留养与施肥的经营措施明显改善了白夹竹的生长状况和生境适宜性,但仍需在以后的经营中注意对乔木、灌木的保护,合理调节林分密度,以期为白夹竹的可持续利用和大熊猫的野外放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68.
苎麻疫霉对几种杀菌剂的离体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苎麻疫霉(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对甲霜灵、地茂散、代森锰锌和杀毒矾的离体敏感性。结果显示,甲霜灵、地茂散、代森锰锌和杀毒矾对苎麻疫霉的菌丝生长抑制EC50平均值分别为0.0295mg/L、2.0283mg/L、25.1452mg/L和2882.8708mg/L,表明供试苎麻疫霉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极为敏感,最低达0.0194mg/L;而对杀毒矾抗药性极强,最高达10158.7122mg/L,且各菌株间的最大差异达49.9倍。利用SPSS软件分析表明,各供试杀菌剂对苎麻疫霉菌株的质量浓度EC50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苎麻疫霉对上述杀菌剂的抗性或敏感性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9.
早稻直播是继软盘抛秧后又一种更加简单实用、省工、省成本、增产、增收的轻简型栽培方法,目前广泛为农民接受应用。总结了潭两优921作早稻直播栽培的各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0.
室内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哈茨木霉TH-1对棉疫病菌PB-1、番茄枯萎病菌TF-5、棉花枯萎病菌WF-3、西瓜枯萎病菌SF-1和水稻恶苗病菌FF-2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哈茨木霉对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一,其中,以30℃黑暗条件哈茨木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峙培养72h后,木霉菌TH-1对PB-1、TF-5、WF-3、SF-1和FF-2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1%、74.1%、77.8%、65.7%和60%;25℃条件下次之;10℃、15℃和35℃条件下木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