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8篇
  11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贻贝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贝类养殖大国,出口量相当大。其中的贻贝是我国沿海重要的一种经济贝类。目前,贻贝的加工利用研究已成为我国水产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贻贝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活性物质的提取技术、综合利用、加工技术与食品安全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贻贝加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贻贝加工研究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罗伟  宫相忠  高伟  夏云捷  张必达 《水产学报》2014,38(12):2018-2028
模拟萱藻育苗条件,以萱藻丝状体为材料,沙滤天然海水作为培养液,研究了光照强度[7.2~126.0μmol/(m2·s)]对萱藻孢子萌发、幼苗早期发育及附生藻类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的适宜光强范围为27.0~72.0μmol/(m2·s)。其中,在45.0μmol/(m2·s)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率较高,并在放散后的第16天萌发率达到(44.44%±11.00%);(2)在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幼苗早期生长的适宜光强范围为36.0~54.0μmol/(m2·s),其中45.0μmol/(m2·s)最适宜萱藻幼苗的生长,且附生藻类密度最低,孢子放散后第34天附生藻类密度为(38.4±0.6)×104个/cm2;(3)本研究共鉴定出附生藻类2门13属29种,主要优势种为碎片菱形藻、小伪菱形藻、艳绿颤藻、膨胀色球藻、耳形藻和新月菱形藻。其中碎片菱形藻在7.2~18.0μmol/(m2·s)条件下呈指数增长,而耳形藻与新月菱形藻在27.0~126.0μmol/(m2·s)条件下呈指数增长。研究表明,萱藻孢子萌发和幼苗早期发育的最佳光强为45.0μmol/(m2·s),且在萱藻育苗过程中应重点防治的附生藻类为耳形藻与新月菱形藻。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和优异普通小麦品系99E18及其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鉴定携带西藏半野生小麦优异性状的株系。【方法】采用西藏半野生小麦和优异普通小麦品系99E18构建的含28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为实验材料,进行两年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对群体的抽穗期、开花期、株高、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密度、穗粒数、穗粒重以及千粒重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及遗传分析。【结果】除分蘖数以外,两年间的表型数据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10个测量性状在小麦RIL群体内部变异较大,表现出连续变异,呈近似正态分布,并由多基因控制。除分蘖数遗传力较低外(0.097),其余农艺性状遗传力均在0.3以上之间,由遗传因子控制。RIL群体中,大部分性状之间都检测到显著相关性。【结论】鉴定获得具有西藏半野生小麦背景的7个综合农艺性状较为优异的高代株系,适用于后期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34.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2005—2015年江西省1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发表科技论文文献数量最多(42篇),且显著高于其他保护区;主要研究方向的分布极不均衡,绝大多数集中在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文献的平均影响因子除鄱阳湖外均小于1;高等院校在自然保护区学科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5.
正阳县小麦冬季黄、弱、死苗诱因及应对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小麦越冬期的生产实践,分析了正阳县小麦冬季黄、弱、死苗诱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6.
茶文化旅游作为茶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河南省信阳市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主产地,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信阳市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信阳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薄壳苦荞可直接脱壳加工米,是苦荞米产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选用杂交育成的薄壳品种'贵米苦荞55号'为材料,对灌浆期叶片、茎和籽粒中氮代谢的关键酶活性、总氮含量、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等进行分析测定.基于One-way ANOVA分析结果发现,灌浆期苦荞叶片NR活性、茎NR活性、籽粒NR活性、叶片GOT活性、茎GOT活性、籽粒GOT活性、叶片GPT活性与茎GPT活性存在显著变化.灌浆期间'贵米苦荞55号'叶片NR活性均显著高于'晋荞麦2号',籽粒NR活性仅在灌浆后10和15d显著提高;叶片GOT活性在多个时期显著降低,但籽粒GOT活性在灌浆后5、25和30 d显著提高.而苦荞叶片、茎和籽粒中全氮含量不存在显著变化.推测苦养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重叠导致了不同组织对氮源的竞争,进而影响了灌浆期植株各器官的氮代谢水平.'贵米苦荞55号'种子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谷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但总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与'晋荞麦2号'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与保健价值,薄壳苦荞米可作为典型的低谷蛋白高黄酮谷物用于日常饮食.研究结果可为薄壳苦养的高产优质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8.
人工纯林的长期连续生长或连栽所引起的土壤性质极化是导致土壤退化和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防治的根本途径是引入种间关系协调的其他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该研究针对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的针叶纯林,通过野外采集典型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和不同针阔树种当年枯落叶后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受自身枯落叶的影响,油松林地土壤会向偏碱化、土壤贫养(缺N)化和富啡酸含量减少的负向极化,最适宜引入的树种是小叶杨、辽东栎,其次为白桦,而刺槐不适宜;落叶松林地土壤会向偏碱化、土壤碱解N和速效K的缺乏及细菌、真菌数量减少的负向极化,最适宜引入的树种是小叶杨,其次为刺槐,而白桦和辽东栎不适宜;侧柏林地土壤会向土壤胡敏酸含量减少、部分酶酶活性降低和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最适宜引入的树种是小叶杨和辽东栎,而白桦和刺槐不适宜。  相似文献   
39.
2种蓝藻的生长对不同环境pH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满江红鱼腥藻和固氮鱼腥藻在不同pH环境中的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pH5~9的环境中,2种藻都可以正常生长,且生长的过程中还改变了生长环境的pH值,酸性环境pH值都发生上升,碱性环境的pH改变不大。在pH3和11的环境中,2种藻的生长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0.
供电企业在安全资源配置上,要针对人、财、物、技术四大维度,部署推动安全生产保障资源的落实落地。1人力资源投入(1)定岗定编定员。根据设备规模,配置相应的技术技能等级人员,确保一线班组人员充足和岗位规范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