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8篇
  11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研究了Mg、K相互作用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以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Mg浓度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随K浓度增加而减少;在高Mg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随K浓度增加而相应增加。在低Mg条件下,高浓度K显著抑制植株对Mg、K、N和P的吸收;在高Mg浓度下,植株对Mg、K、N和P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低Mg条件下随K浓度增加而减少,在高Mg条件下K浓度增加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Mg浓度增加而增加,而K浓度增加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高Mg条件下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明显高于低Mg处理,并随K浓度增加而提高。Mg、K营养拈抗作用主要表现在低Mg高K浓度条件下抑制Mg的吸收。  相似文献   
92.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土壤盆栽方法研究了Mg,K营养及其交互作用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Mg,K施用量均显著地影响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而且Mg,K营养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适量施用Mg,K肥就能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中Mg高K施用量的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增产28.4%。当土壤在低K施用量时,有利于水稻植株对Mg,N和P的吸收;但在高K施用量下,则抑制Mg,N和P的吸收。在低K和中K施用量时,低量Mg能促进N,P.K的吸收,而高Mg施用量则抑制P和K的吸收。水稻秸秆Mg含量随Mg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K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表明,Mg,K营养之间存在较强的拮抗效应,Mg,K肥的平衡施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随着贵州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牛冻配改良迅速扩大。保证公牛鲜精的数量和质量是生产冻精的前提条件,不合理的使用种公牛导致其产生心理或生理的性欲下降,鲜精质量降低.数量减少,进而失去种用价值。因而种公牛合理、持续使用的实践操作技术至关重要.笔者试从提高种公牛鲜精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进行介绍.以期对其持续合理使用.延长使用年限,使其对牛改事业发挥出更大效果。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在成都平原地区冲积性水稻土上施用沼液后土壤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养分平衡的状况,实现沼液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发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10个沼液施用量梯度,并以清水与常规化肥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沼液对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的影响,并对田间各养分平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沼液施用量在108.0~126.0 t/hm~2时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较高,为1.35~1.42 g/kg、63.31~65.34 mg/kg、12.90~13.26 g/kg、45.45~59.25 mg/kg。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磷含量(0.92~1.10 g/kg)变化不明显,而速效磷含量(8.49~18.85 mg/kg)较清水对照相比降低11.0%~59.9%。沼液处理组土壤氮、磷、钾元素的平衡范围为-25.61~66.68,-7.99~-15.34,-81.33~-145.82 kg/hm~2。当沼液施用量大于108.0 t/hm~2时,氮素能基本维持平衡。随沼液施用量增加,磷素亏损得到缓解,而钾素亏损加剧。施用适量沼液能提高土壤氮钾元素含量,但单施沼液难以满足土壤磷钾元素的平衡。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沼液施用量应控制在108.0~144.0 t/hm~2,并与10~15 kg/hm~2磷肥、115~120 kg/hm~2钾肥配合施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
1山羊的饲养管理在放牧情况下,一只成年山羊每天吃青草7~10kg。每天放牧运动时间:冬春季为4~6h,夏秋季为7~9h。对于采精种羊,精料的补给非常重要,日粮中必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以及适量的微量元素等。日粮中各物质的比例为:玉米35%,豆粕34%,麦麸23%,8%为钙、磷、石粉、盐和添加剂等。每只羊每天饲喂0.75~1.5kg,早晚各一次,只要达到这样的下限指标,即能使采精种羊性机能旺盛,精液品质好,母羊受胎率高。对于肉用山羊而言,精料中的玉米为60%~65%,豆粕为10%~15%,麦麸为25%~27%,依次加入必需成分,饲喂量为每只每天150~300g…  相似文献   
96.
罗伟 《广东蚕业》2016,(11):39-42
以学生工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案例原因,结合实际解决措施反思了总结了经验:不放弃"坏"学生,不轻易"贴标签",坚信一切皆有可能;从教育的本质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利用团体学习的优点,激发个人学习的主动性;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及时鼓励,长期关注,善于发挥教师"期望效应".  相似文献   
97.
<正>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冲破旧的发展模式,奋力创新前行的创业史。19世纪开始的工业化进程,大口吞噬着各种自然资源,推动着众多的资源富集地区走上依赖资源创富道路,但这是一条看似铺满鲜花,实则陷阱潜藏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化肥进口冲击波把  相似文献   
98.
<正>抚今追昔,开磷人感慨万千。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提升了开磷在行业里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全体开磷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集腋成裘,后来居上。化肥工业已有近170年的历史。17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植物生长与土壤之间的关系。19世纪初,被称为世界"肥料工业之父"的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植物生长与某些化学元素间的关系。他在1840年阐述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从土壤里获取的,他确定了氮、钙、镁、磷和钾等元素对农作物生长的意义,并预言农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将会在工厂里  相似文献   
99.
<正>经贵州省化工咨询公司评估,与同行业同等规模工程相比,项目节省资金达1/3以上。伴随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开磷依托10万吨/年重钙,不断滚动发展,在息烽小寨坝磷煤化工基地相继建成210万吨硫酸、70万吨磷酸、60万吨合成氨联产30万吨甲醇、186万吨高浓度磷肥、5万吨黄磷以及10亿块磷石膏砖、27万吨/年硝酸、3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30万吨/年硝  相似文献   
100.
<正>废旧物资是一种资源,可作为再生资源使用,具有回收利用价值。国网河南正阳县电业公司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废旧物资过程管控,规范废旧物资集中处置,合理利用物资资源,盘活企业资产,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因废旧物资处置不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杜绝了违法乱纪行为事件的发生,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1强化责任,分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