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1篇
  10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能糖兼用甘蔗新品种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近年选育的12个甘蔗新品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及其主要工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FN99-20169、FN02-3924和FN02-6404表现早熟、高产、高糖,且工农艺综合性状优良,可望选育成为能糖兼用新品种;FN02-6427也具有早熟、高产、高糖和茎粗等优点,但开花较早,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宜较早收获;FN01-0241工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差,生产利用前景有限,但具有早熟特高糖的特性,可试作高糖亲本应用.早期田间锤度研究表明,FN02-3924属特早熟高糖品系,作能源甘蔗可提早2个多月开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可阻断IBDV感染的抗CEF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及细胞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可特异性阻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的抗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膜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IBDV的CEF受体奠定基础。【方法】用CEF细胞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上清。单层CEF用杂交瘤细胞上清孵育2 h后接种IBDV,病毒感染后固定细胞,先后与F22-EA6-Biotin及Streptavidin-HRP进行反应,最后用AEC染色,显微镜下计数,统计感染细胞减少的百分率以判定单抗上清阻断IBDV感染的效果。【结果】利用细胞组化的方法,共计检测了768株杂交瘤细胞上清,6株(1A5、1H11、2B12、3G1、4D10和4B8)显示有阻断IBDV感染的效果,其中4B8可完全阻断IBDV对CEF的感染,该单抗针对的CEF膜蛋白很有可能是IBDV的细胞受体。【结论】筛选到的抗CEF膜蛋白的单抗可以阻断IBDV感染CEF,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些单抗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IBDV的CEF细胞受体。  相似文献   
103.
根据生产实际,探索出秋季糯玉米—冬油菜轮作栽培模式,在发展乡村游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并总结了秋季糯玉米—冬油菜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鸭IL-2基因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其转录调控的影响,克隆获得了鸭IL-2基因启动子2 850 bp序列,与人、小鼠和原鸡的同源性分别为35.37%,37.52%和34.74%。其中,-1 400/-1 000存在集中的核心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鸭IL-2基因启动子(-1 932/-742)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检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两个突变位点(C-1353A、C-1406T),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极不平衡状态;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与IL-2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IL-2蛋白水平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基因型AA个体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鸭IL-2启动子等位基因A可能有促进IL-2基因转录的趋势。研究结果为IL-2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猪源乙脑病毒分离株基因遗传稳定性,对猪源乙脑病毒分离株BSF.ZZ-1和BSF.ZZ-3在BHK-21细胞上连续传代60次后的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BSF.ZZ-1-p60、BSF.ZZ-3-p60基因组全长均与各自的亲本毒株BSF.ZZ-1、BSF.ZZ-3一致,均为10 977 nt,在2个病毒基因组的10 701 nt位点处均插入1个碱基G。与亲本毒株相比,2个细胞传代毒株的病毒基因组经连续传代后趋于稳定,均有10个位点发生氨基酸突变,这些突变主要集中在E蛋白区域。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与其他JEV参考毒株相比,BSF.ZZ-1-p60和BSF.ZZ-3-p60与弱毒疫苗株SA14-14-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9.6%和95.9%,其氨基酸序列与猪源野毒分离株SH0601和HW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8.2%、86.4%和98.3%、86.5%。  相似文献   
106.
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是育种、品种权保护和新品种推广等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本研究选用38个来自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甘蔗新品种(系), 以9对AFLP标记扩增出348个位点, 多态性位点248个, 多态性比率为72.26%; 15对SSR标记扩增出180个位点, 多态性位点176个, 多态性比率为97.78%。38个新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68~0.847之间, 其箱线图分布特征显示, 其中的FN、MT、YZ、YG、GT等系列品种(系)遗传基础相似。通过UPGMA聚类表明, 可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2处将38个甘蔗新品种(系)划分为2个群体, 其中福农09-2201和桂糖06-1492作为一个子群体最先被划分出来, 它们在群体中的异质性较强; 另外, 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70处划分出一个子群体a, 其中包含参照品种ROC22、福农07-3206、福农40、海蔗22、桂糖09-12、柳城07-150等品种(系)。ROC22具有广适应性和高产高糖等优良特性, 子群体a中的另外几个品种(系)则更有可能拥有这些特性, 具有更高的推广潜力。本研究选择60个SSR位点构建了38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指纹图谱, 对品种鉴定及品种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可望直接应用于指导甘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分子指纹图谱鉴定, 并将为这些品种(系)推广布局或作为杂交亲本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不同耕整地方式对甘蔗地耕层土壤结构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1.4 m和1.6 m两种种植行距为主处理,以深松35 cm+旋耕25 cm、深翻50 cm+旋耕25 cm、不深松(旋耕25 cm)3种耕整地作业方式为副处理,对甘蔗产量性状,土壤容重、紧实度、孔隙度、三相容积率、田间持水量、土壤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等土壤结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 m行距处理甘蔗蔗茎产量显著低于1.4 m行距处理;1.6 m行距处理土壤紧实度显著小于1.4 m行距,容重显著高于1.4 m行距处理,1.6 m行距处理显著改善土壤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与对照不深松(旋耕25 cm)相比,深松35 cm+旋耕25 cm及深翻50 cm+旋耕25 cm处理通过增加土壤耕作深度,显著改善了耕层土壤紧实度和耕层土壤容重,改善了耕层的整体疏松程度;深松作业通过提高耕层土壤总孔隙度,尤其增加了30~40 cm土层的毛管孔隙度,提高了深层土壤的保水能力,对甘蔗中后期株高伸长和茎径增粗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深松35 cm+旋耕25 cm与深翻50 cm+旋耕25 cm均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贯入阻力,但对土壤抗剪强度的改善效果不显著;深松35 cm+旋耕25 cm的固相容积率最小,气相容积率最大,不深松(旋耕25 cm)耕作措施的固相容积率最大,气相容积率最小,3种耕作措施的液相容积率没有显著差异。深松35 cm+旋耕25 cm和深翻50 cm+旋耕25 cm均对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在具有大马力拖拉机和高质量深松器的蔗区建议采用深松35 cm+旋耕25 cm的耕整地方式,在缺乏大马力拖拉机和高质量深松器的蔗区,可以采用铧式犁深翻50 cm+旋耕25 cm的耕整地方式来代替深松,以达到增厚耕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8.
我国甘蔗生产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甘蔗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传统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甘蔗的生产要求,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提高蔗农植蔗效益已迫在眉睫,表明普及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9.
为建立特异、敏感的猪流感病毒(SI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SIV M基因保守序列和PRRSV美洲型毒株的N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引物,通过对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检测SIV和PRRSV的双重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SIV(345 bp)和PRRSv(52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及阴性鸡胚尿囊液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SIV和PRRSV 2种病毒混合液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2 EID50/0.1 mL和103TCID50/0.1 mL.应用双重RT-PCR和病毒分离法对12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除双重RT-PCR检测到双阳性的3份混合感染病料中1份未分离到PRRSV外,其余2份均分离出病毒.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可以用于临床样品的早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0.
甘蔗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OS5-FL叶绿素荧光调制仪研究低温胁迫(5±2)℃对蔗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蔗叶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变化,Fv/Fm、Fv/Fo、DCPIP光还原活性、量子产量(Y)和Rfd值降低,说明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光合作用活力均受到抑制,不抗寒品种如MT70-611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抗寒品种如FA81-745;研究还表明,低温胁迫下荧光粹灭减慢,光化学碎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降低,说明低温胁迫也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碳同化.MDA含量分析表明,低温胁迫下不抗寒品种的MDA含量增幅高于抗寒品种.并讨论了低温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及利用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鉴定甘蔗抗寒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