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前中国针对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尚不完善,建立罗非鱼质量安全评价标准、评估影响罗非鱼食品安全的因素,对于建立罗非鱼安全防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罗非鱼的质量安全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苗种培育、养殖环境及水产品流通等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的识别,建立罗非鱼质量风险评估体系。文章介绍了罗非鱼质量安全的总体概况,并分析了种苗、渔药、养殖生态及产品流通等影响罗非鱼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相关质量安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本研究旨在促进罗非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为中国水产品的系统监测、评估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探讨了不同浓度氟化钠对草鱼肝脏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氟化钠暴露浓度分别为0、40、80、120 mg/L,每组设2个平行,连续暴露30 d,取肝脏组织制备切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30 d后氟化钠试验组草鱼肝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石蜡切片上可观察到试验组草鱼肝细胞索紊乱、断裂,细胞出现空泡变性且病变程度随氟化钠浓度升高而加重,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试验组草鱼肝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脊模糊或缺失,线粒体数量减少,胞质中出现空泡。结果表明,氟化钠短期暴露可对草鱼肝脏组织造成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3.
大规格罗非鱼种池塘围栏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规格罗非鱼种池塘围栏的越冬技术,为罗非鱼养殖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安全越冬技术。【方法】在3个池塘中设置隔水围栏,越冬期陆续抽取地下温水补充注入围栏内,并对围栏内与外塘相近区域水温及水体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越冬期,除2号池塘外,围栏内水温保持在16~18℃,水体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3.5~6.0mg/L,氨氮平均值低于0.5mg/L,亚硝酸盐氮低于0.06mg/L;3个池塘罗非鱼鱼种成活率分别为98.0%、62.0%和99.0%。【结论】采用池塘围栏与抽取地下温水注入相结合的越冬模式,能确保大规格罗非鱼种安全越冬且生长效果较好,可在广西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过去的2011年。我国的罗非鱼产业仍然是问题缠身,病害、出口、价格等新旧难题困扰着业界。为此,我们组织罗非鱼体系的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对2011年的产业状况进行总结,对2012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供产业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氧化油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饲喂不同过氧化值油脂的饲料,研究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的生长性能、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氧化油脂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油脂导致罗非鱼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P<0·05),肝体比显著增加,但肝脂率、肌脂率的变化不明显(P>0·05);相对于过氧化值较低的饲料,饲料过氧化值(POV)为73·44mmol/kg时,肝胰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高(P<0·05);氧化油脂对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芝麻素对氟暴露斑马鱼生长性能及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本试验将720尾斑马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K)、芝麻素Ⅰ组(1 g,S1)、芝麻素Ⅱ组(2 g,S2)、80 mg/L氟暴露组(F)、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Ⅰ组(1 g,FS1)、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Ⅱ组(2 g,FS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并在试验第45、90天测量各组斑马鱼体长、体重、增长率(LG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组织学法观察各组斑马鱼的肠组织结构,用Imageproplus图像软件系统测量肠道绒毛高度。结果发现,第45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对其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第90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和体长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负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P>0.05)。在45和90 d时,F组LGR、WGR、SGR较对照组均下降,而FS1和FS2组较F组呈上升趋势。斑马鱼肠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芝麻素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氟暴露对斑马鱼肠道组织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芝麻素可对氟致斑马鱼生长及肠道组织的毒性效应产生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芝麻素对氟暴露斑马鱼生长性能及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本试验将720尾斑马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K)、芝麻素Ⅰ组(1 g,S1)、芝麻素Ⅱ组(2 g,S2)、80 mg/L氟暴露组(F)、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Ⅰ组(1 g,FS1)、80 mg/L氟暴露+芝麻素Ⅱ组(2 g,FS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并在试验第45、90天测量各组斑马鱼体长、体重、增长率(LG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组织学法观察各组斑马鱼的肠组织结构,用Imageproplus图像软件系统测量肠道绒毛高度。结果发现,第45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对其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第90天时,与CK组相比,F组斑马鱼体重和体长显著下降(P0.05),添加芝麻素(FS1和FS2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负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P0.05)。在45和90 d时,F组LGR、WGR、SGR较对照组均下降,而FS1和FS2组较F组呈上升趋势。斑马鱼肠道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芝麻素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氟暴露对斑马鱼肠道组织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芝麻素可对氟致斑马鱼生长及肠道组织的毒性效应产生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桂非1号"罗非鱼是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的4个吉富家系,通过闭锁群体继代选育技术持续选育推广的吉富新品系商品代。经过近几年来投放国内罗非鱼主产区及老挝、越南等地试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深受养殖户青睐。为针对山塘水域特定的养殖环境条件筛选适宜的罗非鱼养殖品种,研究山塘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综合技术,进一步挖掘山塘水  相似文献   
19.
正淡水石斑鱼是从中美洲引进养殖的鱼类,近年来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已经逐渐推广养殖。通常,采用土塘作为繁殖和培育池来进行淡水石斑鱼苗种繁育工作。淡水石斑鱼成鱼在繁殖过程中有打窝的习性,对塘底有破坏作用。另外,繁育出的苗种在土塘进行培育,由于规格大小不一,互相残杀,不便管理。同时,淡水石斑鱼苗的饵料选择和水质管理也影响苗种的成  相似文献   
20.
<正>本研究对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了优化构建,开展了罗非鱼池塘循环流水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探讨,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的优化以及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拓展提供参考依据。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优化构建试验所用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总面积20亩,主体采用砖混结构,规格为34.0米×15.8米×1.8米,分别设立3条独立水槽,每条水槽的规格为22.0米×5.0米×1.8米,主养区配备遮阳及自动喷雾降温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