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不同饲料蛋白源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平均体重为11.4g的850尾黄颡鱼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17组,以饲料蛋白质水平和动物性蛋白百分含量为试验因子,采用2因子5水平的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鱼粉、豆粕为动、植物蛋白源得到9种试验饲料,与16组试验动物相对应,进行68d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5%,动物性蛋白质百分含量为67%时,黄颡鱼生长最快,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也最好。  相似文献   
12.
鳜鱼[SinipevcaChuafai(Basilenwsk)]俗称季花鱼、桂花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快,已成为善遍推广养殖的名优水产品。但与一般凶猛肉食性鱼类不同的是,它从开口摄食到养成商品鱼整个养殖周期都必须以活鱼为饵料,如果饵料缺乏或不适口,就会互相残食,严重影响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因而在鳜鱼生产之前,必需有一个能够保证落实的饵料鱼供应计划,包括饵料鱼的供应时间、数量和规格。笔者1998-1999年在常德鼎城龙腾鳅鱼苗种繁养场对此进行了初步摸索,现总结如下:一、开口摄食阶段(3日龄一10日龄顺料鱼的配备:鳅鱼苗孵出3…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诊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于1999年4月至6月从湖南常德西洞庭人工混养池塘调运黄颡鱼亲鱼176尾,在水泥方池内进行人工强化培育。在培育期间,部分亲鱼出现体表、鳍条充血,腹部肿大等症状,并发生死亡,我们对其病因、病症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告如下:一、养殖概况亲鱼于1999年4月22日从常德西洞庭人工混养池塘购买,雌雄比1∶1,雌鱼规格为50~100克/尾,雄鱼规格为100~200克/尾,放养于规格为2-4米×2-3米×0-5米的水泥方池内,放养密度为32尾/米2,保持水深45厘米。水面上放置占1/3池面的水葫芦供…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诊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Pseudobagrusful viraco(Rich)]俗称黄鼓鱼 ,以其无细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进入90年代以来 ,市场上黄颡鱼日益走销 ,价格居高不下 ,且时有脱销。根据黄颡鱼天然资源的现状和消费者对其需求的日益增加 ,发展其养殖业势在必行。为保证这一新兴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除了对其人工繁殖进行研究外 ,对其病害防治进行探索是很有必要的。我们1999年进行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试验 ,在亲鱼的强化培育中 ,部分亲鱼出现了体表、鳍条充血 ,腹腔严重积水 ,腹部肿大等症状 ,并发生了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洞庭青鲫是杨品红(2002)从湖南澧水尾闾北民湖发现的鲫鱼新品种(系),后被命名为青鲫(Carassius auratus indigentiaus Yang,2011),是湖南水域特有的鱼类种质资源。它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等养殖优势,且肉质细嫩、营养与药用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鲺病是一种由寄生甲売动物引起  相似文献   
16.
毛先军  罗玉双 《河南水产》2005,(1):20-20,32
黄颡鱼(Pelt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隶属鲶形目、鲍科、黄颡鱼属,俗称黄鼓鱼、黄腊丁、黄呀叫。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可食部分多,是国内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解决本地区黄颡鱼苗种短缺问题,我们近几年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池塘商品鱼养殖、网箱养殖与疾病防治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 ,嘎呀子 ,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 ,它以其肉质细嫩、无细刺、营养丰富[1] ,风味独特 ,能鲜活上市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此外 ,黄颡鱼还是珠蚌人工繁殖的优良寄主鱼。近年来 ,市场价格一直在 2 0元 kg左右 ,且供不应求 ,为了推广黄颡鱼养殖 ,探索其有效养殖方式 ,我们于 2 0 0 2年在武强溪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水域条件试验地点在武强溪肖家桥库区 ,水面宽阔 ,水质良好 ,避风向阳 ,环境安静 ,无工业污染 ,微流水 ,流速 0 1m s左右 ,透明…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流水,在小网箱内培育出规格为2.5-3cm黄颡鱼苗4.2万尾;继续在面积1334m^2,水深1.5m的池塘中采用自制配合饲料培育黄颡鱼苗种,经过190天饲养,共收获大规格黄颡鱼种396.7kg,平均规格90尾/kg,养殖成活率85%,每667m^2获纯利1753元,投放产出比1:1.53。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黄颡鱼群体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常规生物学形态测量及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方法,分别对洞庭湖水系沅水和澧水的2个黄颡鱼群体进行形态学特征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沅水和澧水的黄颡鱼在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高、头长/吻长3个比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及组型相同,其染色体数2n=52,核型公式为20M+12SM+10ST+10T,染色体臂数为84。[结论]研究结果对洞庭湖水系野生黄颡鱼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庆  杨品红  黎伟  王文彬  罗玉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17-17319
[目的]为池蝶蚌的人工繁殖、新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显微技术研究了洞庭湖区引种条件下池蝶蚌的胚胎发育和钩介幼虫结构。[结果]在16~24℃的水温下,胚胎发育历时约11d,胚胎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2~25℃;池蝶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在雌蚌内、外鳃腔中进行胚胎发育,胚胎发育同步;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钩介幼虫期和钩介幼虫期;卵裂为螺旋不等完全卵裂。[结论]通过池蝶蚌外鳃的特征可初步判断胚胎发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