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5篇
  7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来研究开发新型竹材产品,不仅能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是缓解木材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文章概述了中国竹材加工剩余物的利用现状,综述了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制备竹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我国竹炭市场的现状以及今后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2.
利用线粒体D-loop区和COI基因序列分析了全州禾花鲤(Quanzhou Procypris merus)、融水禾花鲤(Rongshui P.merus)和野生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基于D-loop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长度为927~930 bp,共统计变异位点53个;A、T、G、C核苷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3.4%、32.9%、14%和19.7%,A+T(66.3%)明显高于G+C(33.7%);总体的单倍型数(h)、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40个、0.95和0.008 3;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24 59。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序列长度为897~899 bp,共统计变异位点33个;A、T、G、C核苷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6.7%、28.5%、17.8%和27%,且A+T(55.2%)高于G+C(44.8%);总体的h为25个,Hd为0.91,π为0.003 16;Fst值为0.191 43。在3个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距离分别在0.003~0.009和0.003~0.01,远小于种群分类水平0.05。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77.54%(D-loop)和80.86%(COI)变异来自群体间变异,22.46%(D-loop)和19.14%(COI)来自群体内变异。单倍型进化树和网络图显示,全州禾花鲤和野鲤群体均存在单独聚为一支的单倍型,而融水群体未出现单独成支现象。研究表明,线粒体D-loop区作为反映3个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灵敏度要高于COI基因,并且3个群体均属于高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综上,3个群体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3.
3种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生产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加酶益生素I 3种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80尾初始体质量[平均体质量(43.67±0.55) g]相近的健康鲤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2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15尾鲤鱼,分别饲喂:A(对照组)、B(添加枯草芽孢杆菌1000 mg/kg)、C(添加复合芽孢杆菌,2500 mg/kg)、D(添加加酶益生素I,100 mg/kg)4种不同饲料,试验期45 d.试验结果表明,①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有提高鲤鱼的生产性能的趋势,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最好;②饲料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鲤鱼躯体肥满度、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③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的体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加酶益生素I可显著提高鱼体灰分含量(P<0.05).  相似文献   
94.
为开发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其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以115尾长吻鮠为研究对象,运用5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s)位点与体重、全长、体长和头高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有10个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其中3个SNPs位点(Cluster-65_137265、Cluster-65_111833和Cluster-65_137642)对所测量的4个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3个SNPs位点(Cluster-65_120392、Cluster-65_5592_0和Cluster-65_105077)对体重、全长和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10382对全长、体长和头高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9497和Cluster-24304_1对全长和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Cluster-65_130153对体长和头高有显著影响(P<0.05)。此外,Cluster-65_137265、Cluster-65_111833、Cluster-65_110382和Cluster-65_137642分别与阴离子交换蛋白2样亚型X1 (anion exchange protein 2-like isoform X1)神经突起导向因子4样(netrin-4-like)、酪氨酸蛋白激酶Tec亚型X2 (tyrosine-protein kinase Tec isoform X2)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 (carbamoyl-phosphate synthase [ammonia], mitochondrial, CPS1)相似度最高,表明这4个基因可能参与调控了长吻鮠的生长。对与生长相关的10个SNPs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37和0.4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57。本研究为长吻鮠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并首次发现了4个可能与长吻鮠生长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9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林业开始引入营造林理念改善环境问题。本文将对营造林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的具体实行步骤作出详细阐述,希望林业部门能够借鉴参考意见,提升营造林种植技术,促进林业发展,有效改善国家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6.
【目的】原核表达斑马鱼(Danio rerio)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B(PTPRB)并制备多克隆抗体,为研究斑马鱼PTPRB基因功能及血管发育相关信号传导通路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无缝克隆技术将斑马鱼PTPRB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B2m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21感受态细胞后采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然后以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大耳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及免疫效价。【结果】斑马鱼PTPRB蛋白亲水性均值为-0.490,属于亲水性蛋白,且具有较丰富的潜在抗原表位位点,分布均匀,无典型的跨膜区。将斑马鱼PTPRB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B2m成功构建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B2-PTPRB,转化B21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表达,即获得35.0 kD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PTPRB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纯化融合蛋白PTPRB免疫大耳兔,其血清抗体效价为1∶2048000,说明采用融合蛋白PTPRB可有效刺激大耳兔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获得较高效价的PTPRB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TPRB多克隆抗体具良好抗原特异性。采用Protein A/G亲和层析柱对制备获得的PTPRB多克隆抗体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多克隆抗体,纯化后的PTPRB多克隆抗体浓度在10 mg/mL以上。【结论】构建的斑马鱼PTPRB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能高效表达具备良好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PTPRB,以融合蛋白PTPRB免疫大耳兔可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PTPRB多克隆抗体,为研究斑马鱼PTPRB蛋白功能提供有利工具,也为揭示PTPRB在鱼类血管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汉S是以广占63S为母本、籼粳中间材料明恢86/BC-10-46为父本杂交,经过8a14代系谱选择育成.该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败育彻底、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于201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该不育系已测配出2个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介绍了汉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98.
为了更好地揭示植物捕光色素分子内禀参数对超级早稻光合电子流的影响,探究超级早稻的光合特性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本试验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量了不同超级早稻品种的电子传递速率对光的响应曲线,并利用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模型在超级早稻上的拟合效果好,计算得到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饱和光强与实测值高度符合。超级早稻品种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和大部分品种的饱和光强(PARsat)显著高于金优402(CK),这与超级早稻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τmin)较短、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较大有关。此外,随着光强的增加,超级早稻捕光色素分子的有效光能吸收截面(σ'ik)下降缓慢,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捕光色素分子数(Nk)增长速度较慢,这些都有利于超级早稻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超级稻生长伏势的光合特性,为杂交稻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
波罗蜜叶中黄酮总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罗蜜叶中黄酮总量的测定罗辉,刘江琴(广东医学院化学教研室,湛江524023)波罗蜜叶为桑科植物木波罗ArtocarpusheterophyllusLam.的叶,有治疗溃疡与创伤的疗效[1],为民间常用生草药。木波罗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盛产,其叶一...  相似文献   
100.
高水平维生素E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曦  罗辉  冯琳  刘扬  姜俊  周小秋 《动物营养学报》2011,(11):1938-194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高水平维生素E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选用l 200尾平均体重(9.46±0.03)g的幼建鲤,随机分为8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E水平为7、107、757、1 007、l 257、l 507、l 757和2 007 mg/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