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217篇
基础科学   222篇
  183篇
综合类   1203篇
农作物   155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622篇
园艺   179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为安全且高效地实现粮食干燥储存,设计了一套基于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谷物就仓干燥系统,并建立了系统中各部件及谷物就仓干燥数学模型。模拟了南昌地区秋季初始含水率为22%、初始温度为20 ℃的200 t谷物就仓干燥至安全水分的过程。分析了溶液除湿系统干燥中风量对系统干燥时间及耗能的影响,得出耗能最低的最佳通风量;提出自然通风与溶液除湿系统结合的混合干燥方式,采用最佳通风量进行干燥,分析了自然通风时长对系统干燥时间和耗能的影响;且研究了以全自然通风、溶液除湿系统及混合干燥三种方式下干燥过程中谷物含水率和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风量为200 m3·h-1·t-1时,溶液除湿系统耗能最低,干燥时间为200 h,远低于安全干燥期,干燥过程平均COP可达43;采用全自然通风干燥时,在安全干燥期内谷物水分无法降至安全储存要求,且干燥过程整体COP较低。采用混合干燥方式时,合理的自然通风时间有利于降低系统耗能;混合干燥方式在干燥前期采用自然通风,可充分利用其干燥能力,后期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将谷物降至安全水分,可为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的谷物就仓干燥过程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92.
3种改良剂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土壤改良剂对川党参连作障碍的消减作用,以有机肥、微生物肥和硅钙钾镁肥为改良材料,研究不同改良剂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微生物肥和硅钙钾镁肥显著提升了川党参叶片SPAD值,增幅分别为41.2%、20.7%和47.4%。有机肥和硅钙钾镁肥显著增加川党参产量,增幅分别为20.2%和13.8%。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显著提高川党参多糖百分含量,分别增加9.3个百分点和6.2个百分点。微生物肥显著增加川党参炔苷含量,增幅为18.3%。3种改良剂对川党参根际土壤生化性质影响差异较大,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硅钙钾镁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分别提高0.28个和0.14个单位;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降幅分别为8.7%和19.9%。微生物肥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降幅为12.0%。有机肥、微生物肥和硅钙钾镁肥均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107.5%、23.2%和32.6%。硅钙钾镁肥显著增加细菌丰度,降低真菌丰度,细菌/真菌比例较对照处理提高5 038倍。综上,3种改良剂均可提高川党参光合代谢能力,但不同改良剂对连作川党参生长及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机肥和硅钙钾镁肥显著提高川党参产量,微生物肥显著提升川党参炔苷含量。综合效应分析表明,3种改良剂(施用量)对连作川党参土壤的改良效果依次为有机肥(4 500 kg·hm-2) > 微生物肥(750 kg·hm-2) > 硅钙钾镁肥(750 kg·hm-2)。  相似文献   
993.
不同铜浓度下玉米间作豌豆对土壤铜的吸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玉米间作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豌豆和玉米单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kg-1)处理下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铜含量与铜累积量、铜富集与转运系数、土壤全铜和有效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模式中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高的处理均为铜浓度200 mg·kg-1,而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低的处理在单作模式下是铜浓度600 mg·kg-1,间作模式下是100 mg·kg-1。相同铜浓度下,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作模式,其中降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降幅为49.4%;而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下部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增幅为105.4%。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富集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而地下部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单作。从种植系统整体来看,除铜浓度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处理中间作玉米铜累积量均低于单作玉米,但差异不显著。除铜浓度0 mg·kg-1和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铜浓度处理下,间作玉米富集系数均低于单作玉米,且所有间作模式的玉米转运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相同铜浓度下,不同玉米种植模式对土壤全铜和有效铜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总的来说,玉米间作豌豆能增加玉米地下部铜含量,降低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在提高间作系统总的铜累积量的同时,降低了铜元素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  相似文献   
994.
环境因子对两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在水体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纳米二氧化铈(Nano-Ce O2)及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为主要实验材料,研究腐植酸(HA)、离子强度(IS)与p H对其在水体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A浓度升高(0~5 mg·L-1),两种纳米颗粒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均增强,其原因是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HA使颗粒间产生巨大的空间位阻斥力与静电斥力,从而减弱了颗粒的凝聚;IS增加(1~50 mmol·L-1Na Cl),两种纳米材料稳定性均降低,颗粒凝聚后粒径变大,且HA的存在(5 mg·L-1)能显著减弱IS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其原因是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的HA使颗粒间产生空间位阻斥力及静电斥力且这两种斥力占主导作用。实验p H范围内(6.01~10.02),随着p H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增强,但当本体溶液中存在HA(5 mg·L-1),p H变化对纳米颗粒稳定性几乎不产生影响。此外,计算并运用XDLVO(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进行预测分析的结果表明,XDLVO理论的预测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Nano-Ce O2及Nano-Ti O2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并为进一步预测两者的生态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求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措施,以吉林省伊通县毯子房小流域为典型试验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留茬、轮作和秸秆还田3种不同耕作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1)对照处理产生径流量和泥沙量最大,秸秆还田产生侵蚀量最小,留茬、轮作和秸秆还田比对照处理径流量减少36.4%~66.7%,泥沙量减少75.2%~86.4%;2)与对照相比,留茬、轮作和秸秆还田3种不同措施下冲刷泥沙中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减少56.6%,62.8%和81.4%,全氮质量分数分别减少53.3%,60.0%和80.0%,全磷质量分数减少38.5%,61.5%和84.6%,且不同处理下3种土壤养分流失总量均比对照减少85%以上。  相似文献   
996.
城市不同绿地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率42.2%)、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率70.3%)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绿地率96.2%)为研究对象,以周边主要交通干道为对照,采用多功能精准型激光粉尘仪观测PM2.5质量浓度,研究城市不同绿地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绿地率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有较大影响,研究区内PM2.5质量浓度随绿地率增加而递减,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PM2.5质量浓度最高值分别为140、62和48μg/m3,均高于国家PM2.5质量浓度年平均标准(35μg/m3);2)研究区内城市绿地PM2.5质量浓度与其周边主要交通干道没有明显差异;3)气象条件对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有较大影响,阴天PM2.5质量浓度较高,长时间保持在80~110μg/m3之间,降雨天则使PM2.5质量浓度明显降低,降幅约达80%。  相似文献   
997.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 促进食品和农产品公平贸易意义重大, 各个国家及组织均对其非常重视?发达国家制定的限量标准体系中, 农药的限量并不都是利用本国残留试验数据制定的, 也包含进口限量和一律限量, 其中一律限量成为发达国家保证本国消费者安全的一种手段, 也成为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的有益补充?与发达国家的限量标准相比, 我国限量标准数量明显偏少, 为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 我国可借鉴欧盟?日本等的做法, 对于在其他国家已登记使用而我国没有登记使用的农药进行分类, 根据残留检测方法的定量限, 制定一律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地区水产养殖水面约11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0万亩,由于多数池塘不能及时清淤,造成底泥越积越厚,每逢生产高峰期,池塘水质随着水温的增高更加恶化,致使各种鱼病频繁发生,给水产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目前,渔场主要使用化学药剂改善水质,用广谱抗生素控制鱼类病害的发生,然而,化学药剂和抗生素药物的过度使用不仅存在二次污染,而且病菌的耐药性增加,破坏了养殖环境的自然生态体系,导致水环境中微生物链的缺失,人体长期摄入含有残留抗生素的食品,还可能慢性中毒,危害健康。近年来,人们尝试在养殖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9.
基于APSIM模型的可视化小麦生长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志刚  李广 《草业科学》2013,30(5):795-798
以气象参数、土壤条件和作物属性等基础数据为驱动,通过耦合基于APSIM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模拟模型、形态结构建成模块构建小麦功能-结构模块(Wheat Function Morphostructure Module)。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在.NET平台上,调用OpenGL作图工具,可以绘制小麦器官三维形态,并通过功能-结构反馈校正建立形态建成过程与生理生态过程的内在融合,分析了小麦形态结构随生长过程动态变化的可视化生长系统的研发过程,从而为提高系统开发中预测的准确性和图形对象高仿真度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路径诱导是一种主动引导车辆合理分流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搜索的多目标优化路径诱导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图论法将复杂路网抽象为点线的赋权图,引入多目标优化变量,建立路网模型;然后在启发式搜索基础上引入增量搜索,结合全局规划和局部动态重规划,实现车辆的实时路径诱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复杂路网中车辆的实时路径诱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