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在水温24~27℃条件下,研究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花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硫酸铜对花幼鱼的LC50(24h)、LC50(48h)、LC50(96h)、安全质量浓度值分别为0.242、0.196、0.196和0.0 386mg/L,高锰酸钾对花幼鱼的LC50(24h)、LC50(48h)、LC50(96h)、安全质量浓度值分别为1.83、1.37、1.19和0.23mg/L。2种药液对花幼鱼的毒害作用都比较大,使用时存在中毒风险。花鱼幼鱼对硫酸铜的敏感度大于高锰酸钾,在水产生产中不建议采用硫酸铜,高锰酸钾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2.
2009-2011年,进行了花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共催产花亲鱼2 950组,雌鱼平均体质量283.7g,获受精卵约2 761万粒,受精率81.63%,获花水花2 037.66万尾,孵化率89.6%。3年共试验了花夏花培育面积约5.13hm2,收获平均体长为2.5cm的夏花634万尾。此外,开展花冬片鱼种培育试验面积8hm2,经过冬季的生长,翌年4月收获鱼种约60万尾,平均体重22.50g,养殖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23.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刀鲚(Coilia nasus)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 设定0.30.540.961.68 3 mg/L 5CuSO4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 以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指标, 并通过观察肝、鳃组织病理变化来研究Cu2+污染对刀鲚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刀鲚幼鱼随Cu2 + 浓度升高毒性效应逐渐增强, 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0871.0621.0420.967 mg/L, 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 67 mg/L。刀鲚幼鱼暴露24 h之后, Cu2+浓度处理组(0.1, 0.2, 0.3 mg/L) CAT活性、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 暴露48 h, 各组CAT活性下降, 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 下降幅度与Cu2 +质量浓度呈正相关, SOD活性提高显著(P<0.05); 暴露72 h, SOD活性有所下降, 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1.68 mg/L3 mg/LCu2+浓度对刀鲚幼鱼的鳃和肝都造成严重的损伤, 暴露在高浓度组(3 mg/L)中的刀鲚, 其鳃上皮细胞肿大变性, 鳃小片几乎全部脱落; 肝呈黄色, 超微结构发现肝细胞明显增大, 线粒体空泡化, 胞质中出现空泡和大量脂滴, 表明Cu2+可诱发刀鲚出现脂肪肝综合征。SODCAT活性变化以及鳃、肝结构变化都反映刀鲚幼鱼受伤害的程度, 可用作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长江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灯光诱鱼协同缓沉饲料驯食过渡至浮性颗粒饲料投喂的方法,高密度驯养长江刀鲚(Coilia nasus)鱼种,建立了8~10 cm刀鲚鱼种转食浮性颗粒饲料的人工饲养技术,为刀鲚的集约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经16 d的驯食,刀鲚在投饵后1 h之内吃完饲料,驯食期间刀鲚平均成活率为75.05%。闪光诱鱼比常光诱鱼更利于刀鲚鱼种驯食浮性颗粒饲料;先期对浮性颗粒饲料处理成缓沉投饲驯食并逐步过渡至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的操作能让刀鲚鱼种在短期内(16 d)完全摄食浮性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25.
由于动物蛋白源在营养组成上与鱼粉相似,且具有来源广泛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因而具有成为水产饲料中鱼粉替代物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生生物对动物蛋白源的应用情况、影响水生生物对动物蛋白源利用的制约因素以及提高应用效果的方法,以期为动物蛋白源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50±0.23)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养殖密度组,分别为0.2 kg/m3(SD1)、0.4 kg/m3(SD2)和0.6 kg/m3(SD3),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0 d,分别在实验的第30天、60天、90天和120天采集样本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结束时的最终密度分别为5.64 kg/m3(SD1)、8.79 kg/m3(SD2)和11.21 kg/m3(SD3)。养殖前90 d,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各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0.05);30 d和60 d时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未受到养殖密度的影响(<0.05);各密度组间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30 d和60 d没有显著差异(<0.05),SD1组肝脏<0.05);切片结果显示,3个密度组实验鱼肝脏和肠道结构正常,未受到严重损害,SD3组实验鱼肝脏细胞间空泡稍增多,肠道杯状细胞变小,数量减少。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养殖后期,养殖密度会对加州鲈生理状态产生影响,高密度应激会导致鱼体抗氧化以及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肝脏、肠道组织产生轻微损伤,0.2 kg/m3密度组大口黑鲈的生理状况最好。综合考虑,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幼鱼的放养密度以0.2~0.4 kg/m3为宜。  相似文献   
27.
以高温季节8月为重点,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溶解氧浓度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变动规律与浮游动植物的响应特征,及其在7—11月的季节变化,旨在为大口黑鲈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中溶解氧监测和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8月,溶解氧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4:00,且在低密度组(15 000尾/110 m~2)中持续至18:00;高密度组(25 000尾/110 m~2)中的溶解氧浓度、浮游动植物密度均普遍高于低密度组。在昼夜变化中,除净水区外,各水平位点的溶解氧浓度普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溶解氧浓度、浮游动植物密度和水温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相关性的方向不完全相同。在7—11月,溶解氧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616,P0.01),栅藻、平裂藻、裸藻、隐藻和十字藻在多个月份中占据着数量优势;浮游动物密度呈现"M"形波动,轮虫数量远多于枝角类和桡足类,异尾轮虫在9月的占比达37%,在其余月份,臂尾轮虫的占比达37%~64%;溶解氧昼夜差值逐渐缩小,每个月份溶解氧的昼夜变化皆与水温呈极显著的相关性(0.814≤r≤0.933,P0.01)。综合分析可知,在大口黑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中,溶解氧浓度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昼夜变动主要与水温相关,同时与浮游动植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季节变化中溶解氧浓度与浮游植物具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中华绒螯蟹“863”生态养殖及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选育而成的规格大、抗逆性强河蟹新品种(证书编号:GS-01-005-2016)。目前,研发团队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的"863"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创建了"青背、  相似文献   
29.
黑鲷俗称黑加吉,隶属鲈形目鲷科,系暖温性近海底层杂食性鱼类,肉质口感佳、适应能力强、适温适盐范围广。目前,黑鲷已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以网箱养殖和陆上池塘养殖为主,高效配合饲料的研发对于推进其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国内外有关黑鲷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对有些营养素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黑鲷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营养需求以及蛋白源和脂肪源替代鱼粉和鱼油、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黑鲷的精准营养及优质高效环保型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科学参考,从而推动黑鲷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刀鲚不同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及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工酶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了刀鲚肝脏、眼睛、肾脏、肌肉、鳃和血清6个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及尾鳍、鳃、肌肉、性腺和肝脏5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旨在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技术参数。结果显示:(1)刀鲚不同组织的LDH同工酶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性,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除肌肉和血清没有LDH2条带外,其余组织均出现了5条同工酶酶带,并且相对迁移率一致,各组织中均未见LDH-c基因的表达。(2)刀鲚鳃、肌肉和肝脏3个组织的细胞核DNA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低于尾鳍、卵巢细胞DNA含量(P0.05);测定的鳃、肌肉和肝脏组织细胞核的DNA含量与单倍体的精子细胞的比值依次为2.16、2.19和2.22,即刀鲚为二倍体鱼类。此外,肝脏细胞容易从组织上脱落,较易制成单细胞悬液,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如果要保持生物体健康存活状态,则剪取小部分尾鳍进行倍性分析为宜。研究亮点:首次报道了刀鲚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带相对迁移率、组织分布、活性扫描及细胞核DNA含量。研究发现,刀鲚眼睛是LDH表达较为典型的组织;刀鲚是二倍体鱼类,肝脏细胞是进行倍性分析的适宜试材,这为刀鲚遗传背景和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