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温度对文蛤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室静水法和间歇式呼吸测量法,通过测定摄食率、耗氧率、排粪率、排氨率等生理参数,研究了不同水温下不同规格文蛤的生理代谢情况。结果显示:供试文蛤的摄食率、排氨率、排粪率、耗氧率分别在25~30、20~30、15~20、35 ℃存在最大值。随水温升高,文蛤摄食率和排氨率先增加后下降,而排粪率逐渐降低,耗氧率逐渐升高。实验条件下,大、中、小规格的文蛤(壳长范围30~46 mm)摄食率为0.015~0.043 mg·g-1·h-1,排氨率为1.26~135.25 μg·g-1·h-1,排粪率为2.173~15.908 μg·g-1·h-1,耗氧率为0.290~1.780 mg·g-1·h-1。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文蛤在不同季节的生理代谢规律、指导文蛤养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进行了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比较分析了29℃下,游离和化合余氯胁迫组对泥蚶内脏团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泥蚶内脏团中优势微生物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总数64.71%以上。相较于对照组,游离余氯组和化合余氯组中黄杆菌科替代弧菌科成为优势菌。化合余氯组的平均OTU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游离余氯组(P<0.05),而对照组与游离余氯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化合余氯组特有OTU数量比对照组少43.3%。与对照组相比,化合余氯组的Ace和Chao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33.77%和29.67%,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 PCoA)结...  相似文献   
33.
通过5种不同杀菌剂的田间西瓜炭疽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0 g·L-1嘧菌脂悬浮剂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第3次施药后7 d的防效在80%以上,极显著优于其他药剂,667 m2产量最高,为2 144 kg,中心与边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最高,分别为13.0%和9.9%。因此,栽培上可将此杀菌剂作为防治西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4.
为了确定泥蚶转录因子c-Myc(Tgc-Myc)与下游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3(TgABCA3)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关系。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以及凝胶电泳迁移(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技术,对Tgc-Myc与TgABCA3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gABCA3启动子上的E-box顺式作用元件位于-40~-35 bp, Tgc-Myc能够与该序列特异性结合。转录因子Tgc-Myc通过调控TgABCA3基因转录,从而参与泥蚶应对重金属Cd胁迫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5.
为探明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对海区甲壳类生物的急性致死效应,笔者通过室内模拟三门湾核电站温排水的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设计3×12的正交试验,研究温度和游离余氯耦合、温度和化合余氯耦合下对拟穴青蟹幼蟹死亡率的影响。试验水温为25、30、35℃,初始游离余氯质量浓度为5.0、6.0、7.0、8.0、9.0 mg/L,以砂滤海水为对照组;化合余氯质量浓度为30.0、36.0、42.0、48.0、54.0 mg/L,以1.575×10-3 mg/L NH4OH为加氨对照组。试验结果显示,单一温度胁迫对拟穴青蟹幼蟹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耦合下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对拟穴青蟹幼蟹的致死率进一步提高。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且均在35℃时达到最低,35℃时其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55 mg/L和27.290 mg/L,每1℃温升和1 mg/L余氯增加导致死亡率分别提高了0.316%和0.027%。同时,确定了25~35℃游离余氯安全质量浓度为0.446~0.544 mg/L,化合余氯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6.
<正>本研究在平面流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养殖系统,该系统将生态养殖池塘、跑道式养殖池以及平面养殖水槽相连接,利用贝苗的滤食作用,对池塘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收利用,不仅资源利用率高,能有效解决传统养殖中存在的养殖尾水问题,还能增加新的养殖品种,提升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讨镉(Cd)胁迫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体内重金属 Cd 含量积累、相关酶活力变化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将泥蚶暴露于 Cd 质量浓度为 0 mg/L、0.05 mg/L、0.1 mg/L、0.5 mg/L 的海水中, 对其软体部 Cd 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酶(ATP)的酶活力, 丙二醛(MDA)含量以及 ATP 结合盒转运子 A 家族(ABCA3)、 金属硫蛋白(MT)、ATP 合酶(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Cd 胁迫后泥蚶软体部 Cd 含量明显增加, 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Cd 胁迫后 0.05 mg/L 和 0.1 mg/L 质量浓度组中鳃和外套膜 Cd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 0.5 mg/L 组内脏团 Cd 含量最高。Cd 胁迫后泥蚶内脏团中 SOD 酶和 ATP 酶活力及 MDA 含量前期呈上升趋势, 后期呈现下降趋势, 且均高于对照组。Cd 胁迫后 ABCA3、SOD、MT 基因表达上调, ATP 合酶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胁迫后泥蚶软体部 Cd 大量增加, 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 泥蚶通过调整自身酶活力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减少 Cd 胁迫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自身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核电站温排水污染对水生动物长期胁迫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室内模拟核电站温排水的游离余氯残留和温升效应,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游离余氯浓度耦合下对泥蚶的氧化胁迫效应。设置水温为19和29℃,游离余氯浓度分别为0.33和6.66 mg/L,进行为期20 d的胁迫实验。结果显示:①单一温升条件下,温度升高可以显著影响泥蚶ROS水平,温度越高,ROS水平越高。②0.33 mg/L浓度组泥蚶ROS水平和DNA损伤在第20天时显著升高,19℃和29℃下分别为对照组的2.2、2.9倍和1.8倍、2.2倍;细胞活性、SOD酶活性、ATP酶活性均下降;6.66 mg/L浓度组ROS水平在第20 天时显著上升,19和29℃下分别为对照组的6.2、3.6倍,DNA损伤增加,细胞活性、血细胞吞噬率和ATP酶活性下降,SOD酶活性在第20天、29℃时降至最小值(36.4±8.4) U/(mg·prot)。③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和游离余氯对泥蚶ROS水平、DNA损伤、血细胞吞噬活性、ATP酶活力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游离余氯能够显著增加泥蚶ROS水平和DNA损伤,温度升高和游离余氯复合暴露对泥蚶造成更大的胁迫压力,影响了其机体内氧化响应相关生理过程,余氯排放海域夏季相比于冬季会对泥蚶产生更大的氧化胁迫。本研究可为温度升高和游离余氯复合污染中的海洋生物氧化胁迫毒性研究提供参考,并且为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作为我国常见的滩涂养殖贝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弧菌为代表的条件致病菌一直以来是困扰双壳贝类健康养殖的一大难题。为了探讨泥蚶感染弧菌过程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介导的激活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1,AP-1)先天免疫防御通路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克隆了泥蚶JNK基因(TgJNK)的c DNA序列,并对TgJNK和TgAP-1在弧菌感染下的表达和调控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TgJNK基因c DNA全长2696 bp,开放阅读框1332 bp,编码了443个氨基酸;蛋白多重比较和邻近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 TgJNK相对保守,存在一个STKc-JNK结构域,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紫贻贝(Mytilus edulis)的同源相似度较高。q RT-PCR和WB结果表明TgJNK在泥蚶的鳃中表达最高。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浸泡感染可显著上调TgJNK的转录水平(P<0.05)和磷酸化水平,并增加T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