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61.
目前,随着现代化进程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点源、面源的富营养化物质,通过各种形式向水体富集,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并爆发"水华",极大地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体生物多样性和安全产生灾难性后果。凤眼莲俗称水葫芦,能有效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起到净化水体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作用,既能在重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繁衍[1]也可存活于贫瘠水体。国内外对其净化养殖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2-4];同时凤眼莲繁衍速度快,管理跟不上时,会堵塞河道,腐烂后污染水质形成二次污染,需采用  相似文献   
62.
通过严密的设计,在相同规格的16只网箱中,采用草鱼、杂交鱼[草鱼(♂)和赤眼鳟(♀)杂交繁育的F1]、三角鲂、赤眼鳟、异育银鲫和翘嘴红鲌等为试验对象,对凤眼莲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鱼苗具有不同的控制凤眼莲的能力;在2.5~9.0 cm范围内各鱼苗食用凤眼莲能力依次为:草鱼>杂交鱼>三角鲂>赤眼鳟>异育银鲫>翘嘴红鮊。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选择3种生物填料构建生物滤池,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填料上生物膜和对应生物滤池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结果表明:3种生物填料均有富集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种类和多样性大于对应的生物滤池水体;在门分类水平,3个生物滤池水体中的优势菌相同,均为厚壁菌门,3种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优势菌不尽相同,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陶瓷环和弹性毛刷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弹性毛刷生物膜的细菌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由变形菌门的26个属细菌组成,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细菌种类组成最少、多样性指数最低,由厚壁菌门的23个属组成,细菌丰度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64.
四种常用渔药对秀丽白虾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四种药物对太湖秀丽白虾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二溴海因粉,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13、0.14、0.62、21mg/L。高锰酸钾及三氯异氰尿酸对秀丽白虾的毒性较大且安全浓度较低,应慎用。二溴海因毒性最弱,是秀丽白虾疾病防治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65.
正鱼稻生态种养可以有效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起到净化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作用~[1],同时能提升水产品质量和稻米品质,是一种"治、减、环、转、合"连接技术,也是目前浙江省渔业"转型促治水"的重要支撑技术内容之一。有关鱼稻共生、虾鳖鱼稻共生、鱼稻共作、稻-虾-鱼生态种养结合等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8]。随着浙江省稻鱼共生节能减排工程的推进,各类种养结合新技术新模式被不断的发掘、推广。近期,  相似文献   
66.
<正>"桑基甲鱼塘"是把桑、蚕废弃物或虫害转化成高蛋白营养产品—甲鱼,同时充分利用桑基空间和微小生物,减少桑树疾病。是一种把种桑、养甲鱼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物产潜力生态高效循环养殖新的模式。1模式特点采用先进的无公害标准化种养技术模式,从池塘、水质、苗种、养殖、饲料等实行控制,全过程  相似文献   
67.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花(鱼骨)和唇(鱼骨)及其正反杂交子代(花(鱼骨)♀×唇(鱼骨)♂F1和唇(鱼骨)♀×花(鱼骨)♂ F1)共4个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计算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性信息含量(PIG)、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胁)、遗传分化系数(Fst)、Nei氏遗传距离(Ds).结果表明:在4个群体中,反交F1的平均Ne最大(3.453 7),花(鱼骨)的平均Ne最小(3.0497);花(鱼骨)和唇(鱼骨)及其正反杂交子代4个群体的平均PIC分别为0.5994、0.602 6、0.628 0、0.6374;反交F1的平均Ho最高(0.411 1),花(鱼骨)的平均Ho最低(0.208 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正交F1和母本花(鱼骨)先聚为一支,再和父本唇(鱼骨)聚为一支,最后同反交F1聚在一起.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结果显示:正交F1与母本花(鱼骨)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与反交F1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反交F1同父本花(鱼骨)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同母本唇(鱼骨)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杂交子代群体的等位基因基本来自父母本双方,可以推断杂交子代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属两性融合生殖,且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水平明显高于父母本,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68.
对泥鳅采用养殖池水处理系统的固液分离器、回水池和生物过滤一整套技术,探讨适合泥鳅生长发育的条件因子及管控。试验采用同一批270尾/kg,规格均匀,无明显病伤鳅种。结果显示:经循环水养殖60d,1#池和2#池的泥鳅个体平均规格分别由每尾3.704g增至16.667g和17.857g,各增长3.50倍和3.82倍,日均各增0.217g和0.228g,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1.2%和87.9%,饵料系数分别为1.51和1.63。试验说明泥鳅是一种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的品种。  相似文献   
69.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之二翘嘴红鲌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翘嘴红鲌养殖技术之二 翘嘴红鲌网箱养殖技术@胡廷尖$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313001  相似文献   
70.
浙江省翘嘴红鲌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分类上隶属鲤科、舶亚科、红鲌属,俗称白鱼。其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大水域,肉质鲜美,是闻名遐迩的”太湖三白”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捕捞强度及污染等各种因素影响,天然野生资源日趋减少,加之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不断上升,因此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