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一个有效的孵化厂卫生计划是保证雏鸡质量和生产性能及孵化率的基础。而雏鸡质量则是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及制定合理的监督计划可实现这一目标。卫生/消毒计划的目的是持续保持一种最大限度减少有害微生物对种蛋或雏鸡危害的环境。这种卫生要求所得出的一个概念是,卫生计划不应仅仅包括使用哪种消毒剂和如何使用,它应包括:一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孵化厂或在孵化厂繁殖的措施,如进入孵化厂种蛋的卫生标准。一对每个设施的一个有效计划。该计划应不仅包括所使用的产品类型,而且还应包括使用方法。一日常监督工作和在…  相似文献   
32.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正> 90年代,随着渔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转轨,帆式张网以其渔业广、适捕对象多、选择渔场机动灵活、节约能源等优点,受到渔区广大渔民的欢迎,在江苏南通、浙江舟山等地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使用,成为东海区的主要捕捞作业方式之一。目前,帆式张网作业发展势头未减,已经引起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渔区干部渔民的普遍关注。帆式张网作业优势明显,但缺陷也相当突出,尤其是对多种经济鱼类幼鱼资源的损害极为严重。因此,在当前东海区捕捞强度过大、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捕捞过度、资源状况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全面分析帆式张网作业的利弊得失,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控制措施,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东海区海洋捕捞的稳定和协调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我国东黄海海域的海鳗资源比较丰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专门捕捞海鳗的网具而主要作为拖网、张网等网具的兼捕对象。为了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我们从1987年开始开展了海鳗桁拖网的研制和试捕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在海鳗汛期主捕海鳗时海鳗的产量比一般桁拖网增加了5倍,而虾、蟹产量基本持平。总产值增加49.74%,纯收入增加82.13%,经济效益明显,且不损害经济鱼类幼鱼。而且在需要时,只  相似文献   
34.
闲置温室养鳗池改造与高密度循环养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下,养鳗业蓬勃发展。我省沿海相继建成温室养鳗池70多万平方米,为发展创汇渔业,推动我省沿海渔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成鳗价格不断下跌,绝大部分养鳗企业效益陡降,亏损严重,大面积的温室养鳗池被迫闲置。如何使高额投资已被闲置的养鳗池重新得到开发利用,盘活闲置资产,各个养鳗企业纷纷寻求出路,但至今效果并非令人满意。2000年春,我们利用我部省级水产良种场闲置的1000m2养鳗池,首次改造成一组循环养虾系统,当年投放本部水产苗种场自…  相似文献   
35.
嘉禾县寒露风特征及其对双季晚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嘉禾县1981~2013年历年9月逐日平均温度资料,从发生次数、开始日期、强度、类型以及持续日数等5个指标对该县寒露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嘉禾县1981~2013年共出现了12次寒露风天气过程,寒露风出现频率为35.3%;平均开始日期为9月23日,最早出现在9月9日,最晚出现在9月30日;寒露风总天数为56 d,寒露风天气过程平均持续日数为4.7 d,最长持续日数为9 d;12次寒露风过程中湿冷型占75%,干冷型占16.7%,湿冷型为该地区寒露风的主导类型;重度和中度过程各占41.7%,轻度的年份占16.7%。发生偏早的寒露风较偏晚的寒露风对晚稻的影响更大,其中又以湿冷型寒露风的影响较大;6月下旬播种,9月20日前能安全齐穗的晚稻比播种偏晚的晚稻受寒露风影响要小。根据当地寒露风发生特点在做好寒露风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生产、加强农艺培管,是提高晚稻抗寒露风灾害能力,指导区域晚稻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