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根际土壤中的微生态效应,及其在根际土壤中的降解动态,为进一步研究除草剂的残留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中黄13号大豆为材料,采用根箱进行了模拟栽培试验。设施用氟磺胺草醚3.75 mg/kg (低)、7.5 mg/kg (中)、18.75 mg/kg (高) 3个水平,以不添加氟磺胺草醚处理为对照,调查了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析了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4种酶活性,以及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根际土壤中的降解规律。 【结果】 低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根际土壤 (P < 0.05),高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在28 d时显著高于对照 ( P < 0.05);中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氟磺胺草醚处理的大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磷酸酶活性在取样初期略有降低;低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中浓度和高浓度处理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先刺激后抑制;高浓度氟磺胺草醚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在42 d和56 d时显著低于对照。高浓度氟磺胺草醚降解速率明显高于低浓度和中浓度,并且在试验初期降解迅速;3种浓度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根际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渐变短。 【结论】 3种浓度氟磺胺草醚总体上降低大豆根际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而对大豆根际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没有显著影响。氟磺胺草醚对大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在短期内对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氟磺胺草醚可以显著降低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而高浓度氟磺胺草醚在试验后期可以显著抑制大豆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大豆根际土壤中氟磺胺草醚初始浓度越高,降解速率越快,半衰期越短。   相似文献   
72.
污染的灌溉水对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溉水体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及其养分平衡。本研究以陕西交口抽渭灌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变异状况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土壤发生类型一致和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井水灌溉和非灌溉农田土壤为对照,逐层分析了各灌溉处理土壤剖面0~100 cm范围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结果显示:长期用污染渭河水灌溉的农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均有极为显著的增加,0~20 cm土层为养分富集区域,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24.92 g/kg、108.26 mg/kg、155.45 mg/kg、353.72 mg/kg,比井灌区土壤分别增加了40.68%、44.98%、116.92%和44.27%,比不灌区土壤分别增加了35.74%、35.69%、189.27%和122.35%。试验资料充分证明,长期用污染渭河水灌溉的土壤呈现出了明显的富营养化问题,其中磷、钾含量严重过剩,在制定土壤管理和科学施肥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3.
中国十三省市土壤中非共生固氮微生物菌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70份土样中分离、采集到了非共生固氮微生物资源181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采集到的菌种资源在科学分类上属于24属66种,大约占到已报道非共生固氮微生物属的一半,具备一定的多样性和代表性。资源在分类学上的特点是分类地位相对集中,有65株菌属于类芽孢杆菌属,占总量的36%;52株菌属于芽孢杆菌属,占总量的29%;19株菌属于节杆菌属,占总量的11%;这3个属菌株合计占采集资源总量的76%。随地域和作物种类分布的特点是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两个属的菌种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广泛性和作物广泛性,即从采自全国各地、各种作物的土壤样品几乎都可以分离到这两类菌种。这个研究结果对微生物肥料菌种选育和生产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通过分析茶叶产量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非自然因素影响茶叶产量的预测模型。针对部分信息数据,运用灰色模型理论,结合神经网络系统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给出了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茶叶产量需求预测算法。实验证明,将实际产量和预测值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茶叶产量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剪叶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淮地区小麦冠层叶片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源限型小麦品种周麦16和库限型小麦品种百麦1号为材料,在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开花后1周、开花后2周、开花后3周、开花后4周和成熟期分别剪去倒三叶、倒二叶十倒三叶和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比较冠层叶片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剪叶越早,相对千粒重降低越大;剪叶越晚,相对千粒重降低越小,周麦16和百麦1号均以开花后4周剪叶相对千粒重最高.周麦16以开花期剪叶相对千粒重最低;百麦1号以抽穗期剪叶相对千粒重最低.剪去叶片数量对小麦粒重有显著影响,不同源库类型品种均表现为剪去叶片越多,粒重下降越显著.不同剪叶时期与剪叶方式互作对相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周麦16以开花后3周剪去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高,以开花期剪去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低;百麦1号以开花后4周剪去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高,以抽穗期剪去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低.总体而言,减源处理对源限型品种周麦16的影响较大,对库限型品种百麦1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6.
商丘地区保护地番茄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商丘地区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的种类。[方法]保护地中采集带有大量根结的番茄根,经室内解剖镜下解剖,发现根内有大量根结线虫和卵。对雌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制作雌虫会阴花纹切片进行比较鉴定。[结果]2龄幼虫体长425.27±9.98μm,尾长55.67±3.02μm,透明尾长14.20±1.52μm;雌虫口针长14.40±1.11μm,背食道腺开口到口针基部球的距离2.53±0.27μm。会阴花纹有明显的高而方的背弓,花纹背面和侧面的线纹呈波浪形、平滑,侧线不明显。[结论]危害商丘市保护地番茄的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77.
城市道路绿化是整个城市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生境的特殊性,笔者对城市道路绿带应用的园林地被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地点选择在西安市的几条城市干道,通过记录不同道路的应用植物种类,观察其生长状况,对西安市道路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评价,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8.
采用稀盐酸与二甲苯胺噻嗪作用生成可溶性盐的方法制备盐酸二甲苯胺噻嗪注射液。分别用1.8mol/L(15%)和0.6mol/L(5%)的盐酸与二甲苯胺噻嗪等摩尔反应,以枸橼酸缓冲溶液(pH5.0)作为pH调节剂,分别配制10%和2%的盐酸二甲苯胺噻嗪注射液。酸助溶法能降低生产成本,易于操作,质量稳定,符合生产要求,可作为生产该注射液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9.
<正> 从全国农业科技信息发布会上获悉,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林科所1981年研制的ABT生根粉及其改进产品,曾先后获林业部及国家发明协会等单位四次奖励。自1985年以来,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推广,在300多种植物上都表现较好的生根作用,平均生根率达93%,最高达100%。ABT生根粉的高效生根作用已为实践肯定。现推广的ABT有五种剂型,分别适用于珍贵植物、一般苗木及  相似文献   
80.
以反渗透海水淡化后浓海水为原料,探究蒸发浓缩过程中常量元素的析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浓海水蒸发浓缩过程中常量元素变化规律和海水蒸发浓缩过程中常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利用蒸发浓缩的方式可以从浓海水中依次获取硫酸钙和氯化钠,而镁盐应在析出硫酸钙和氯化钠之后采取沉淀等其他方式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