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为评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盐品系选育效果,以G4、G5代刺参耐盐选育品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低盐度和高盐度环境下的生长、摄食和消化生理的变化。结果显示,30 d实验期间,G4代和G5代2种规格选育刺参在不同盐度环境中的生长情况相似,在低盐环境中的末体重随着实验盐度的降低而下降,在高盐环境中的末体重均随着实验盐度升高而下降;G4代盐度35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SGR)为(0.82±0.06)%/d,摄食率(FR)为(3.54±0.26)%,均与盐度3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G5代实验组刺参呈现相似规律。在盐度为18~31时,G4和G5代的不同规格选育刺参蛋白酶活力随着设置盐度的降低而下降,最低值为G5代盐度18小规格刺参实验组的1.55 U/mg prot;在盐度31~39范围内,各实验组刺参蛋白酶活力随着设置盐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但盐度35、37实验组的蛋白酶活力与盐度31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G4和G5代的不同规格选育刺参淀粉酶活力随着设置盐度的变化总体无太大差异;在盐度18~31范围内,G4和G5代选育刺参脂肪酶活力随着设置盐度的降低而下降,其中,盐度18和盐度22实验组脂肪酶活力显著低于盐度31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选育刺参在适应生长、摄食及激活消化酶活力的盐度值范围与普通刺参具有显著差异;G4和G5代选育刺参选育性状稳定性较强,历代定向选育对刺参群体抗逆性状的遗传改良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鲍的养殖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为鲍大规模养殖生产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进而掀起了鲍人工养殖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环境的日趋恶化,导致鲍病害频发、种质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在对照组(pH为8.4)、低pH胁迫组(pH为6.8、7.0、7.2、7.4、7.6和7.8)和高pH胁迫组(pH为8.6、8.8、9.0、9.2、9.4和9.6)的养殖水环境下,胁迫36 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pH对刺参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pH 7.4~9.0范围内,刺参存活率为100%,随着pH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刺参存活率逐渐降低,当pH为6.8、7.0和9.6时,自第3天起,刺参处于过度应激状态,继而有死亡个体出现,至30 d时刺参死亡率为100%。不同pH显著影响刺参生长,刺参特定生长率随pH胁迫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当pH为9.0时,刺参出现负增长。各pH胁迫组刺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随pH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pH组中,以pH=7.4时刺参SOD和CAT活性最高,分别达到(74.92±2.24)U/ml和(14.99±2.3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高pH组中,SOD和CAT活性分别以pH 8.8和9.0时最高,分别达到(72.90±1.10)U/ml和(15.68±0.89)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H在7.4~9.0范围内是刺参存活与生长的适宜水环境,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刺参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刺参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刺参养殖产业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几年迅猛发展起来的山东省刺参养殖产业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山东省作为我国刺参养殖的主产地,初步构建了刺参养殖优势产业带。以烟台、威海、青岛等地区为原主产区的刺参养殖属刺参优势产业带,主导着行业的发展;东营、滨州二地市属开发引进刺参养殖新兴产业带,证明在我省西部部分沿海实施"东参西养"是可行的;以日照、莱州地区为主的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参属新模式开发优势产业带,成为2007年以来刺参养殖的新亮点。此外,本文系统总结了山东省刺参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发展对策,对山东省乃至我国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并为相关主管部门的决策导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胡炜 《福建茶叶》2016,(11):32-33
茶叶生产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国的重要出口产品。在国际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茶产品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积极推进中国茶产业的发展,以进一步扩大中国茶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效率,提高中国茶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增强中国茶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重点研究中国茶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全球目前对我国茶叶的需求现状,对我国茶叶企业的发展原因、出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做了简要的分析,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总的方面和其它各个具体角度对茶叶的出口发展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茶产品的出口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收集云南普洱、台湾台北、云南西双版纳、广西凭祥、广西北海5个铁刀木(Cassia siamea)种源,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铁刀木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铁刀木早期生长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广西凭祥种源生长综合表现最佳,2 a 生树高均值达2.73 m,地径均值达4.08 cm。5种种源保存率均较高,造林当年成活率达97%以上,且种源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构建合理的跨区域多农机调度服务作业系统可以减少传统农机作业调配方式的成本,避免多区域作业农机的盲目流动,提升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目前,跨区域多农机调度服务作业是我国农业的主要作业方式,智能调度模型和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到农机调度中.针对基于时间窗的农机智能调度技术的特点,综述了农机调度与传统车辆调度的区别,以及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18.
春季随着水温逐渐升高,越冬的刺参开始活动和摄食。如何营造良好的池塘水环境,促进越冬期刺参恢复体质,提早摄食,增强抵抗力,从而充分把握和延长春季适温生长期,对于提高全年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了解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产肠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控制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对乳制品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103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6.50%,10株产肠毒素阳性,阳性率58.82%,经纸片法初筛得到10株相对耐红霉素、链霉素、青霉素、氨苄西啉的菌株,并对这10株菌进行了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青霉素、氨苄西啉的耐药率分别达41.18%、35.29%,头孢噻肟钠、链霉素的耐药性为17.65%,红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唑啉、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为11.76%,环丙沙星耐药率为5.88%,并表现出多种耐药谱.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养殖条件下12月龄刺参的生长特性,探寻其早期异速生长方式以及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为刺参育种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模拟自然水温变化条件选育刺参苗种养殖12个月,对其体长、体宽和体质量等生长参数进行测定,同时用复合形态指标SLW(square root of the length width)和理论体长Le(estimated length)表征刺参体长生长,拟合实测体长和Le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0~30.8 ℃条件下,经过12个月的养殖,刺参体质量为0.03~85.35 g/头,平均体质量为(9.8±9.4) g/头,变异系数高达96.1%。刺参体质量频数分布曲线呈现单峰状,右偏,为不对称分布。其中以大规格和中规格刺参个体占优势,尤以中规格个体最多,有78.8%的苗种体质量在1~17 g;其次是体质量在17~50 g的大规格个体,占比为15.4%,有0.6%的个体可生长并达到体质量70 g以上的商品参规格,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刺参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相较于实测体长L,理论体长Le与体质量的拟合度更好,12月龄刺参的生长为负异速生长模式,体长生长优势明显快于体质量。【结论】在12月龄刺参苗种阶段,刺参形态性状表现出优于体质量的生长趋势。在刺参苗种培育和养殖过程中,应为其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及营养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