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春香 《饲料广角》2003,(16):28-32
石斑鱼是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鱼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统称,常见的有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青石斑鱼(E.awoara)、点带石斑鱼(E.malabaricus)、巨石斑鱼(E.tauvina)、鲑点石斑鱼(E.fario)、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鲑形石斑鱼(E.salmonoides)、褐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小齿石斑鱼(E.microdon)、条带石斑鱼(E.fasciatus)、纳苏石斑鱼(E.striatus)、棕点石斑鱼(E.suillus)、鲈滑石斑鱼(E.lau  相似文献   
12.
<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也称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太平洋沿岸水域的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一带,已成为世界上养殖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品种(Liao等,2011)。2010年,仅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就达134.8万吨(2011年渔业统计年鉴)。随着甲壳动物养殖业的不断推进,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研究以及其饲料研发工作也随之增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C、E对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艾春香 《水产学报》2003,27(1):62-68
通过对河蟹雌性亲体投喂不添加或添加VC、VE的4组实验饲料,并以新鲜河蚌为对照,进行198d饲养试验,以雌蟹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C、VE对雌蟹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喂添加0.5mg·(100g)-1VC饲料组)、2(投喂添加0.022mg·(100g)-1VE饲料组)和3(投喂添加0.5mg·(100g)-1VC饲料和0.022mg·(100g)-1VE饲料组)3个组雌蟹的产卵力分别为3620个卵细胞·g-1体重、3540个卵细胞·g-1体重、3710个卵细胞·g-1体重,孵化率分别是83.03%、84.06%、86.27%,均极显著高于4组(投喂未添加维生素饲料组)雌蟹的产卵力(2490个卵细胞·g-1体重)和孵化率(29.28%)(P<0.01),也显著高于5组(饲喂河蚌)雌蟹的产卵力(3010个卵细胞·g-1体重)和孵化率(71.12%)(P<0.05)。雌蟹卵巢中SOD活性,1、2和3组则比4组和5组显著低(P<0.05),分别为56.35Nu·mL-1、53.61Nu·mL-1和39.87Nu·mL-1,相应地,MDA含量分别为6.03nmol·mL-1、5.65nmol·mL-1和5.57nmol·mL-1;4组雌蟹,虽然其卵巢中SOD活性较高,达79.25Nu·mL-1,但因饲料中缺乏抗氧化性的VC、VE,引发卵子脂质过氧化,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为23.18nmol·mL-1,导致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孵化。综上所述,雌蟹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C  相似文献   
14.
斑节对虾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和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RAPD方法对厦门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9种同工酶共检测到21个座位,其中多态座位13个,多态座位比例为61.90%,预期杂合度0.151,观察杂合度0.120,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208,存在杂合子缺失。经x^2拟合度检验,多数座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未达到随机交配。14个10bp引物共获得了83个标记,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数为2~11个,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93个座位,其中多态标记数68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1.93%,杂合度为0.246,基因多样性为0.26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97。两种方法均表明该斑节对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可能已有近交衰退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低温驯化的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肝胰腺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和脂类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以及Na^+-K^+ -ATPase、Mg^2+ -ATPase、Ca^2+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锯缘青蟹肝胰腺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而MDA含量则是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其变化正好与抗氧化酶活性相反。Na^2+ -K^+ -ATPase、Mg^2+ -ATPase和Ca^2+ -Mg^2+ -ATPase活性均是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Ca^2+ -ATPase活性没有表现出这一明显变化趋势,但低温驯化下仍然是酶活性升高。锯缘青蟹低温驯化下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表明其清除活性氧能力下降,从而导致MDA在肝胰腺中积累。ATPase活性低温驯化下升高,说明其表现出明显的温度补偿效应(低温使酶活性下降,同时又诱导酶合成增加,从而使酶浓度增加,其总的酶活性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各种ATPase活性的温度补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E、C和HUFA交互作用对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艾春香 《水产学报》2002,26(6):533-541
通过投喂添加或不添加VE、VC和HUFA的四组实验饲料,经198d饲养实验,以雌蟹的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研究这两类营养素交互作用对其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E、VC和HUFA对雌蟹生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产卵力方面,1组为3790个卵细胞·g-1体重,极显著高于2组(为2317个卵细胞·g-1体重)和3组(为2129个卵细胞·g-1体重)(P<0.01),显著高于4组(为3050个卵细胞·g-1体重)和5组(对照组)(为3010个卵细胞·g-1体重)(P<0.05);而孵化率方面,1组(86.17%)极显著高于2组(36.06%)、3组(29.18%)和4组(25.73%)(P<0.01),也显著高于5组(71.12%)(P<0.05)。1组和2组雌蟹性腺中SOD活性分别为40.09Nu·mL-1和39.87Nu·mL-1,相应地,MDA含量分别为6.87nmol·mL-1和3.33nmol·mL-1;而3组和4组雌蟹,尽管其性腺中SOD活性较高,分别为79.21Nu·mL-1和85.2Nu·mL-1,但由于饲料中抗氧化性VE、VC的缺乏,导致脂质过氧化发生,其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12.65nmol·mL-1和25.18nmol·mL-1。4组雌蟹的产卵力较大,但因VE、VC的缺乏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所产的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的孵化率。结果表明,VE、VC和HUFA都是河蟹保持良好的生殖性能的必需营  相似文献   
17.
饲粮营养水平对美国鹧鸪种蛋白质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对产蛋期美国鹧鸪种蛋品质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对种蛋品质的大多数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种蛋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等少数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对产蛋期美国鹧鸪种蛋品质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对种蛋品质的大多数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而对种蛋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等少数指标有显著性影响(P<0.05),第4组的种蛋蛋白高度最大,为4.73mm,分别比第5、3、2、1组高2.54%、4.44%、5.71%、8.46%,其中第4组与第1、2、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第5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4组种蛋哈氏单位为84.66,分别比第5、3、2、1组高1.75%、1.91%、2.41%、3.01%,其中第4组与第1、2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第5、3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对产蛋期美国鹧鸪的代谢也有影响,第4组能量代谢率最大,达76.25%,分别比第3、5、2、1组高1.11%、1.42%、2.09%、2.10%,其中与第1、2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第3、5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4组蛋白质日沉积率最高,是79.43%,分别比第1、5、2、3组高1.35%、1.79%、1.88%、2.58%,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曾霖  雷霁霖  刘滨  洪万树  艾春香  朱建新 《水产学报》2013,37(10):1535-1541
将平均体质量为(7.16±0.07)g的大菱鲆幼鱼分别饲养在不同盐度(12、18、24、30和36)的水体中60 d,以探讨盐度对幼鱼特定生长率、生长激素、成活率、摄食率、饲料效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在盐度分别为18、24、30和36的水体中均生长良好,成活率为100%,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7、1.87、1.87和2.00 %/d;在盐度为12的水体中,幼鱼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盐度30组(对照组)(P<0.05),分别为80.77%和1.45 %/d。生长激素为0.41~1.66 ng/mL时,盐度18和36组均显著高于盐度30组(P<0.05),而盐度12组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饲料效率为1.12%~1.38%时,盐度18、24和36组均显著高于盐度30组(P<0.05),而盐度12组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摄食率为1.19~1.28 %/d时,盐度12和24组均显著低于盐度30组(P<0.05),其它盐度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鱼特定生长率随血清生长激素和饲料效率的升高而增大,与盐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幼鱼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随水体盐度的升高而降低,除盐度12和18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盐度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12组幼鱼肌肉中的粗脂肪低于其它盐度组,灰分显著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其余各盐度组之间粗脂肪和灰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之间幼鱼肌肉中的水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适当降低盐度可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和肌肉品质,其适宜盐度为18。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姜黄素,研究其对大黄鱼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1-100 mg/kg、D2-150 mg/kg、D3-300 mg/kg)和1个对照组,并分别在第30天、45天取样并测定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姜黄素的添加量为100 mg/kg时,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及鳃、胃、肌肉、肝脏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150 mg/kg时,肌肉、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显著提高,鳃、胃、肌肉、肝脏及前肠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添加量为300 mg/kg时,除后肠中的ACP、AKP活力及中肠中的AKP活力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余各组织中的磷酸酶活力均显著提高。(2)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添加量为100 mg/kg时,仅TNF-α含量显著升高。添加量为150 mg/kg或300 mg/kg时,GM-CSF、IL-2及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3个试验组IFN-γ含量虽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但2段时间内均呈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以300 mg/kg姜黄素的添加量对大黄鱼各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