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4篇
  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2006年我团借鉴加工番茄育苗移栽技术,对辣椒进行育苗移栽,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2.
旱地杂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群体条件下,对旱地杂种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杂种小麦的株高,分蘖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具有明显超标优势。强优势组合穗粒数、穗粒重优势突出,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穗粒数、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筛选强优势组合时,应重点对穗粒数和穗粒重进行正向选择。  相似文献   
73.
无核白葡萄是吐鲁番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但对于无核白葡萄的施肥水平大多停留在经验性阶段,主要重施氮、磷肥,而不施或很少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74.
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试验中心,通过10 a(2009—201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施氮水平[减量施氮300 kg/hm2(N1)、常规施氮525 kg/hm2(N2)]和4种种植模式[甘蔗单作(MS)、甘蔗//大豆1∶1间作(SB1)、甘蔗//大豆1∶2间作(SB2)、大豆单作(MB)]的甘蔗、大豆和系统总产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对甘蔗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Wi2(Wricke’s ecovalence)、变异系数(CV)和可持续指数(SYI)评价了产量的时间稳定性,旨在为华南蔗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可持续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的甘蔗、大豆以及系统总产量呈现明显的年际变化。年份和种植模式对甘蔗和大豆产量有极显著影响,系统总产量受种植年份的极显著影响。施氮量对甘蔗、大豆和系统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2)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间作稳定且显著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3)不同处理甘蔗产量的Wi2CV差异不显著,减量施氮单作甘蔗的SYI值显著高于常规施氮,表明减量施氮单作甘蔗的产量稳定性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处理。单作大豆产量的Wi2显著高于间作,说明单作大豆产量稳定性显著低于间作。不同处理的系统总产量Wi2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甘蔗//大豆间作和施氮量不影响系统总产量的稳定性。(4)种植年限的增加对甘蔗蔗糖分和纤维分、蔗汁糖锤度、蔗汁旋光度和蔗糖分无显著影响,同一年份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处理的甘蔗品质差异不显著。(5)与2010年相比,2018年底,除大豆单作模式外,其他处理的土壤pH、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下降,但所有处理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没有显著差异。甘蔗连作和连续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有机质逐步下降、pH降低。减量施氮甘蔗//大豆间作模式能够保持系统生产力和地力的稳定性,但需施用有机肥和推广蔗叶还田技术来培肥蔗田地力。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陕北黄土区坡面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微地形间的关系,以及构建半干旱黄土区稳定高效的林草植被模式,在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合沟流域,对流域内切沟、塌陷、缓台、浅沟和陡坎这5种坡面微地形植物群落的各项数量特征进行调查.发现:1)微地形与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间存在一定相关性.2)各类微地形以草本群落为主,其中半阴坡微地形植物群落的...  相似文献   
76.
八眉猪种质资源微机管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眉猪是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品种之一,已确定为保种猪种。本研究根据生产单位的迫切需要物养猪生产的特点,开发了八眉猪种质资源微机管理系统,旨在解决猪的资料残缺不全,利用程度低的问题,为猪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77.
在大渡河干旱河谷3个典型地区(康定市金汤乡陇须村(KJ)、泸定县杵坭乡联合村(LC))、康定市姑咱镇甘孜州林科所苗圃(KG))开展早实核桃品种8518、9818、云新14号和香玲引种栽培试验,并以本地品种为对照,评价早实核桃品种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地径、株高等生长指标,以筛选出适合大渡河干旱河谷地区引种栽培的优良早实核...  相似文献   
78.
为筛选豆状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对自然感染的豆状带绦虫成虫、幼虫的头节、囊壁可溶性抗原及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中分离出5~12条主要蛋白区带,分子质量为25~114ku.以第7周自然感染家兔血清对7种虫体抗原进行的Western-blot分析显示,7种虫体抗原在42、57、63ku处均能被兔抗豆状囊尾蚴血清识别.以家兔阳性血清中提取出来的IgG免疫球蛋白对7种虫体抗原进行的Western-blot分析显示,7种虫体抗原在63ku处均能被兔抗豆状囊尾蚴血清识别.说明63ku蛋白带可作为预防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候选疫苗抗原.试验初步阐明了豆状带绦虫7种不同抗原的部分生化特性,为对该抗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地方猪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汉化FOXBASE2.10版^+,在微机IBM-PC/XT上研制了地方猪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PGRDMS)。系统功能包括文件管理、数据维护、查询检索、统计汇总、报表输出、图形绘制、科学运算及系统返回八大主模块。其中部分统计计算由BASIC程序实现,图形绘制调用了工具软件FOXGRAPH.经试运行表明,该系统的功能符合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需要,亦适用于一般猪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甘南合作地区羔羊下痢疾病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养羊地区辽阔,各地条件自有差异,因之羔羊下痢的疾病性质亦可能有差别。对疾病性质的了解,有助于防治工作的进行。发病情况及主要病变根据合作某一生产小队的统计(1961年,1—2月),其发病率约为60%,死亡率约20%。发病数与气侯骤度有显著关系。据九例剖检的肉眼观察,主要病变为轻度肠炎及不同程度的肺炎,未见产气荚膜杆菌性羔羊痢疾的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