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本试验在不同硒源及硒水平下,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幼鱼的生长性能、免疫酶活性和全鱼及脊椎骨硒含量的影响,确定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适需要量以及相对生物学利用率。选取810尾初重为(8.99±0.03)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分别以亚硒酸钠(Se-S)和蛋氨酸硒(Se-Met)为硒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6、0.9和1.2mg/kg的硒。基础饲料硒水平为0.48mg/kg,Se-S添加组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82、1.15、1.32和1.79mg/kg;Se-Met添加组饲料硒水平分别为0.81、1.18、1.51和1.94mg/kg。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1)饲料中不同硒水平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P>0.05)。以Se-S为硒源,当饲料硒水平为1.15mg/kg时,WGR和SGR最高;以Se-Met为硒源,当饲料硒水平为1.18mg/kg时,WGR和SGR最高。2)斜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受到饲料硒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3)鱼体和脊椎骨硒含量均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升高,且脊椎骨硒含量低于鱼体。综上所述,分别以Se-S和Se-Met为硒源,SGR为评价指标,斜带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0.98和1.01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Se-Met的生物利用率比Se-S高,相当于Se-S的112.5%。  相似文献   
32.
本实验旨在研究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和有机酸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免疫酶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采用2×2完全随机设计,在基础饲料(对照组,D)中分别添加175 mg/kg的蛋白酶(P)、325 mg/kg有机酸盐(OA)和175mg/kg蛋白酶+325 mg/kg有机酸盐(P+OA),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0.33±0.02)g的虾苗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实验期9W。结果表明:蛋白酶、有机酸盐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P0.05);添加有机酸盐对血清中AKP、ACP及T-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血清AKP、ACP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T-SOD和PO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中的AKP、ACP及T-SOD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的有机酸盐对ACP及T-SOD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AKP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T-SOD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AKP及ACP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或有机酸盐都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胰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脂肪酶及淀粉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有机酸盐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免疫酶、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3.
34.
本试验旨在研究铬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配制7种等氮等能饲料,其铬(吡啶甲酸铬形式)添加水平分别为0、0.4、0.8、1.2、1.6、2.0和5.0 mg/kg。选择初始体重为(0.310±0.001)g的凡纳滨对虾虾苗840尾,随机分配到21个0.38 m3的玻璃纤维钢桶中,每桶40尾虾,每3桶饲喂1种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以1.6 mg/kg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显著高于或低于0、0.4和5.0 mg/kg组(P<0.05),与1.2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以2.0 mg/kg组最高,但与1.6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分别在铬添加水平为5.0 mg/kg、1.2~1.6 mg/kg、0.4 mg/kg时显著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物酶活性均以1.6 mg/kg组为最高,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以1.2 mg/kg组为最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以2.0 mg/kg组为最高,并均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饲料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对于0.31~8.50 g的凡纳滨对虾,在饲料中以吡啶甲酸铬形式添加1.2~1.6 mg/kg的铬为宜。  相似文献   
35.
军曹鱼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俗称海鲡,又称海龙鱼、海竺鱼、竹五、海于草、锡腊白等,属鲈形目、鲈亚目、军曹鱼科、军曹鱼属.军曹鱼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近岸网箱养殖鱼类,广泛分布于除东太平洋以外的热带亚热带等水温较高的海域[1].我国沿海亦有分布,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与栽培密度对‘龙大麻3号’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方法]以‘龙大麻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3次重复,记录分析其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种植密度在300万株/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80、70、140 kg/hm2时的产量最高。[结论]为工业大麻栽培肥料使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实现良种良法一体化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三种对虾虾片养殖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对虾育苗是从对虾无节幼体至仔虾阶段投喂生物饵料(藻、轮虫、卤虫等)及豆浆、蛋黄、酵母等.但由于生物饵料在质和量上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38.
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中添加10、20、30mg/kg的硫酸锰和甘氨酸锰。饲养8周,于试验第4、8周末称重,并在第8周末测定对虾肝胰脏和肌肉中的锰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甘氨酸锰各水平组和20、30mg/kg硫酸锰组显著提高了对虾第4周末的体重,锰源和锰水平对第8周末的体重无显著影响。肌肉中的锰含量不受锰源和锰添加量的影响,但肝胰脏中的锰含量表现为随锰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升高的趋势。综合生长和锰含量指标,饲料中添加10mg/kg的甘氨酸锰或30mg/kg硫酸锰为好。  相似文献   
39.
40.
试验用 4 0日龄 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90只 ,设定两种体锌状况 (缺锌和足锌 ) ,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与氯化锌比较 ,研究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 (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 )的吸收和转运情况。结果表明 ,1缺锌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优于氯化锌。2缺锌大鼠对不同锌源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程序高于体内锌营养状况良好的大鼠。 3体内锌营养关况良好的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优于氯化锌。 4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