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军曹鱼幼鱼日粮锌最适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卵白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Zn含量为5.65mg/kg)中添加10、20、30、40、50mg/kg以ZnSO4为Zn源的Zn,使饲料中总Zn含量为15.97、25.66、33.90、45.85、55.88mg/kg。投喂军曹鱼幼鱼8周。试验结果表明,基础饲料组鱼出现生长不良、厌食、皮肤糜烂和白内障等症状,其成活率、增重率、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AKP)显著低于添加Zn组(P〈0.05),骨骼、肌肉、血清和肝脏Zn含量也表现出相同趋势。10mg/kg和20mg/kgZn添加量组鱼仍出现缺Zn症状,各项测定指标随Zn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饲料中Zn添加量达到30mg/kg时,各项指标趋向稳定,与添加量40mg/kg和50mg/kg组无显著差异。以增重率和骨骼Zn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表明,以ZnSO4为Zn源时,军曹鱼幼鱼日粮Zn的最适添加量为42.86mg/kg。  相似文献   
42.
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吸收、转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美国饲料管理官员协会的描述 ,氨基酸螯合锌是指由某种可溶性锌盐中的锌离子同氨基酸按一定的摩尔比 ( 1∶1~ 3,最好是 2 )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络合物 (Terry ,1 998)。许多试验表明 ,氨基酸能促进锌的吸收。动物饲养试验结果证实 ,氨基酸螯合锌是一种优良的锌添加剂。但目前对氨基酸螯合锌吸收转运机制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 ,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与氨基酸和氯化锌混合物及氯化锌比较 ,研究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特点。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设计及…  相似文献   
43.
不同肠段中氨基酸螯合锌吸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肠段对氯化锌、氨基酸和氯化锌混合物及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情况及特点;三种锌源都表现在十二指肠的测值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空肠的测值;两个螯合物组在不同肠段锌的吸收都大于氯化锌组。  相似文献   
44.
综述了黑龙江省粳稻育种,特别是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了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国标1级优质粳稻品种匮乏,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不多,营养功能型粳稻品种紧缺,及品种抗高寒、抗逆性、抗倒伏性还需要提高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如大力培育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提高新品种的食味品质、抗高寒和抗逆性,培育高品质、营养、丰产的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甘氨酸锰(GMn)和羟基蛋氨酸锰(HMn)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生长、抗氧化功能和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4、8、16、32 mg/kg(以锰计)的甘氨酸锰或羟基蛋氨酸锰分别制成11种试验饲料,在水温为(28±2)℃条件下,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2.26 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8周。结果表明:(1)对照组(不添加锰)的增重率(WGR)显著低于锰添加组(P0.05),两个锰添加组的WGR均随锰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以WGR为判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表明,以GMn和HMn为锰源时,石斑鱼对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9.04、12.87 mg/kg,GMn的生物利用率相当于HMn的1.78倍。(2)石斑鱼肝脏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减少;以肝脏Mn-SOD活性为判据,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出,以GMn和HMn为锰源时,石斑鱼对饲料中锰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1.15、20.61 mg/kg。(3)石斑鱼脊椎骨和全鱼的锰含量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脊椎骨的铁含量显著高于锰添加组(P0.05),脊椎骨和全鱼的铁含量随饲料中锰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减少(P0.05)。研究表明,当饲料中锰含量满足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需要时,进一步补充有机锰源对其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甘氨酸锰的生物利用率高于羟基蛋氨酸锰,而两种锰源的抗氧化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凡纳对虾状幼体,糠虾和仔虾三个发育期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实验结果表明,糠虾期淀粉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状幼体和仔虾两期(P<0.05);脂肪酶比活力状幼体显著高于糠虾幼体(P<0.05)。在食性转化过程中,凡纳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与其食性相适应,不同发育阶段消化酶调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47.
水温28~31℃,盐度21~24,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投喂以乳酸钙为钙源、磷酸二氢钠为磷源,在钙添加水平为0%、0.5%、1.0%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0.8%、1.2%、1.6%的磷配制的15种饲料,探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钙、磷的适宜添加量。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钙、磷水平及钙、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和存活率(P<0.01)。饲料钙、磷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全虾粗蛋白的含量(P<0.01)。饲料钙、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全虾粗蛋白和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P<0.01)。饲料钙水平极显著影响全虾和虾壳的钙、磷含量及肌肉磷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肌肉钙含量(P<0.05)。饲料磷水平及钙、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全虾、肌肉、虾壳的钙、磷含量(P<0.01)。饲料钙、磷水平及钙、磷水平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影响血清钙离子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断依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饲料中添加0.5%的钙和0.88%的磷时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最高。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以720尾初始均重为(7.00±0.02)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设计1个正常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35%),1个低鱼粉对照组(鱼粉含量15%)。投喂不同添加比例0(正常鱼粉对照组)、0(低鱼粉对照组)、0.10%、0.25%、0.50%、0.75%、1.00%和1.2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养殖期8周。结果显示,低鱼粉条件下,添加不同比例枯草芽孢杆菌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随添加量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低鱼粉对照组,低于正常鱼粉对照组;当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时,饲料系数最低,其他各组显著低于低鱼粉组,高于正常鱼粉组,而蛋白质效率的变化规律则与饲料系数相反。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添加0.75%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组达到最大值。肝脏过氧化氢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添加量为0.50%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在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0.7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7 d,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率随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升高。以增重率为判断依据,根据折线模型得出,低鱼粉条件下(豆粕替代配方中20%鱼粉),饲料中添加0.63%枯草芽孢杆菌(1.0×108 cfu/mL)可显著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病力、消化酶、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9.
试验用妊娠17天Wistar纯系雌性大鼠12只和未妊娠雌性大鼠12只,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与氯化锌比较,研究了妊娠状态下,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的吸收和转运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三种锌源在妊娠大鼠胎儿,胎盘,子宫中的比放射性无显著差异,但两螯合锌比高于氯化锌组。妊娠大鼠组织器官中^65Zn的比放射性低于未妊娠大鼠。  相似文献   
50.
影响锌吸收、利用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免疫、神经发育及物质代谢等多方面起作用,由于其在体内广泛的生理生化功能而被称为“生命元素”。锌的吸收和利用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机体体平衡机制总是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对影响锌吸收代谢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1饲料方面首先是饲料中的锌含量,由于锌多和蛋白质连在一起,因此动物性饲料要比植物性饲料提供更多的锌。玉米—豆饼型日粮若不外加锌,很容易引起动物锌缺乏(Nielsen1966,Kienholz1961)。植物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