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黑鲷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开展真鲷♀×黑鲷♂及黑鲷♀×真鲷♂,结果真鲷♀×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 000尾。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是我市主要海水养殖鱼类,随着海水网箱养殖的快速发展,因对养殖品种缺乏有效选育,大黄鱼在养殖中存在生长缓慢、个体小型化、性早熟和养殖病害频发、抗逆性差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工程鱼如四倍体鱼作为鱼类选育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四倍体鱼对于三倍体鱼的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三倍体鱼具有不育或低育性可被应用于大规格商品鱼培育,同时,三倍体鱼具有良好的生存力、较好的肉质和食物转换系数等优势,而受到国内外水产科学工作者广泛重视。亲鱼培育及人工授精技术是工程鱼人工繁育的技术基础。为开展大黄…  相似文献   
13.
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人工诱导大黄鱼三倍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时采用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进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倍体诱导条件研究,同时比较适合条件下两种方法诱导效果差异以及大批量诱导组不同生长阶段三倍体榆出率的差别。结果表明:(1)冷休克法和静水压法都可成功诱导出大黄鱼二倍体。冷休克法适宜诱导条件为20℃培育水温下授精后3min,在3~4℃海水中处理8~10min;静水压法适宜诱导条件为同样培育水温下授精后3min,在静水压450kg/cm^2下处理3min。三倍体诱导率受处理时刻、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或压力)3因素的影响。(2)综合三倍体诱导率、处理后受精卵原肠期存活率和仔鱼孵化率,静水压法诱导效果要明显优于冷休克法。(3)采用冷休克法进行大黄鱼三倍体大批量诱导,早期胚胎、初孵仔鱼和4月龄幼鱼三倍体检出率分别为34.03%、29.54%和14.81%。表明随生长发育诱导组三倍体检出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真鲷与黑鲷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真鲷为母本,黑鲷为父本的人工杂交实验表明:在温度14.0~17.0℃的条件下,杂交卵50~72h孵出,受精率87.4%,孵化率80.2%,18.0~20℃,杂交卵胚胎畸形率7.3%~8%。  相似文献   
15.
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是濒临灭绝的珍稀水生生物物种之一,2002年3月被正式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桃花水母俗称桃花鱼,属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属。其伞径一般为8~25mm,身体透明,游动时体态婀娜多姿甚是美丽,出现时间又多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故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16.
在大黄鱼、黑鲷亲鱼培育阶段采用营养强化、控制雌雄比例和培育密度、改善培育环境等手段,可有效提高亲鱼培育存活率、尾产卵量及卵子受精率。其中大黄鱼平均培育成活率89.狲尾产卵量8.7万粒,受精率92.5%;黑鲷平均培育成活率92.4%,尾产卵量6.4万粒,受精率90.7%。  相似文献   
17.
锶元素对黑鲷幼鱼耳石的标记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不同锶浓度养殖水体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耳石浸泡标记实验,验证利用该方法开展黑鲷幼鱼耳石指纹标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经7 d的浸泡标记,4个处理组幼鱼在特定耳石区位的Sr/Ca值均显著增加,形成了明显的耳石元素指纹标记;各标记处理组的标记成功率均为1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和对照组黑鲷幼鱼在标记实验期间的生长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标记方法不会对受试黑鲷幼鱼产生显著负影响。浸泡标记处理可使受试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明显提升;标记结束17 d后,各处理组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大幅下降,18 mg·L~(-1)标记组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可降至对照个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富锶水体处理的大黄鱼(Larimichthy scrocea)耳石元素标记是小规格鱼体规模化标记的一种技术手段,而标记完成后鱼体中的锶残留量是否符合食品食用安全是增殖放流评估中重要一环。通过开展富锶水体对大黄鱼鱼苗的浸泡标记实验,探究受试鱼苗耳石Sr/Ca值对富锶水体标记过程的响应方式,研究耳石元素指纹标记稳定性,分析标记过程对受试鱼苗肌体和主要脏器中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为期7d、锶浓度含量3倍于天然海水的富锶水体的浸泡标记,受试鱼苗在特定耳石区段的Sr/Ca值显著增大,形成了与对照组个体在该耳石区段Sr/Ca值上的极显著差异(P<0.01);该差异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可视做上述处理过程所产生的耳石元素指纹标识。浸泡标记处理后,受试鱼苗肌肉、鳃、肝脏和肾中的锶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锶含量逐渐下降;在天然海水中暂养59d后受试鱼苗肌肉和上述脏器中的锶含量均可衰减至对照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蒋宏雷  吴雄飞 《河北渔业》2011,(3):12-14,19
通过真鲷♀×黑鲷♂杂交,获得杂交F1.研究发现,杂交鱼苗在培育期间有3个死亡高峰;培育密度以1万~1.8万尾/m<'3>为合适,在此密度下培育至稚仔鱼最高培育成活率可达36%;在水温22~23℃,从初孵仔鱼到1 cm需27 d,水温17~18℃,从初孵仔鱼到1 cm需36 d.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宁波市海水网箱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起始于1990年代,并在过去的20多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海水养殖网箱的数量众多,结构型式各有差别,但绝大多数传统网箱都是竹竿、木板或钢管结构的小型网箱,多为正方形,规格为3m×3m,部分为6m×6m;由于受环境污染、养殖方式的影响,病害频发,养殖产量、成活率、经济效率每况日下,面对困境,如何解决网箱养殖企业、养殖户养鱼的现状,从技术层面上讲,改造网箱,预防病害、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