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鲫鱼在强直流电场中的行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3.
24.
不同培育方式对赤点石斑鱼成熟、产卵和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水网箱、传统小网箱和室内水泥池三种培育方式下,采用埋植外源激素的方法诱导赤点石斑鱼提前完成性转化,获得功能性雄鱼,并用所得雄鱼和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雌鱼进行了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雌鱼性腺成熟以深水网箱培育为最好,室内水泥池培育次之,传统小网箱培育最差;转性效果深水网箱与室内水泥池培育相差无几,转性率分别为97.0%和94.6%,传统小网箱较差,转性率仅65.9%;自然雄鱼以深水网箱为最多。其中,2004年共获得亲鱼246 ind,施行转性手术100 ind,转性率达87.9%,先后获受精卵230.5×104粒,平均受精率22.4%,孵出仔鱼80×104ind,平均孵化率34.7%。  相似文献   
25.
为揭示南麂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现状,于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8月分四次对南麂岛的潮间带7个断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调查,采用传统多样性分析、群落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ABC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对软体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软体动物种类63种,隶属于3纲13目34科52属,不同季节的优势种及其优势度都有较大的差别,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有4种、4种、5种和3种,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是四个季节共有且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2)软体动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组内相似性分别为30.77%、24.66%、19.58%、39.01%,春季-夏季、夏季-秋季、秋季-冬季、冬季-春季平均相异性分别为39.82%、39.00%、47.64%、48.02%;(3)软体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四个季度平均值为冬季(1.73)春季(1.69)夏季(1.58)秋季(1.40);(4)经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分析,该潮间带的软体动物群落可分为两组,主要是受生境不同的影响;(5)ABC曲线表明,春季、秋季、冬季软体动物群落未受到较大干扰,夏季受到中等强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26.
2005年3月19日-2005年5月22日在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南麂岛综合育苗场进行实地测量以及试验,通过用绿色、白色、红色、黄色、蓝色共5种颜色的光,并且以100lx、200lx、300lx、400lx、500lx共5档照度作为刺激源,同时还用7种颜色的网片(黑色、蓝色、绿色、橙色、白色、青绿色、红色)作为刺激源,把实验水池按照离光源的不同距离共分为4个区域,观测大黄鱼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结果表明:大黄鱼对于不同颜色网片的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黄鱼穿过蓝色网片、绿色网片的比例分别为64.97%、52.68%,比其它颜色网片的比例高。在对各颜色光及不同光源照度的反应实验中,5种颜色对大黄鱼的分布无显著性(P〉0.05)影响,4个区域对大黄鱼的分布有极显著性(P〈0.01)影响。大黄鱼趋于照度较高区域(0.5~500lx)比趋于照度较低区域(0~0.5lx)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现在照度较高的区域内,大黄鱼对光源照度为300lx的蓝光或200lx的绿光有一定的正趋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