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6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3,17(4):330-332
锚头鱼蚤病是国内外流行的常见鱼病之一,该寄生虫对寄主专性寄生[尹文英,1963]。寄生在鲤、鲫上的为鲤猫头鱼蚤(Lernaea cyprinacea Linnaeus),但它对鲤、鲫鱼的寄生的差异性尚未见报道。 作者于1991—1992年研究鲤、鲫等鱼类的种质时,发现它们在种间和种内对锚头鱼蚤的自然感染具有明显差异。现将对白鲫、异育银鲫、彭泽鲫、方正鲫、荷包红鲤、散鳞镜鲤及鲤鲫杂交种(白鲫?×镜鲤?)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2.
中华鳖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垂死病鳖的肝脏分离到96-12-Ⅳ菌株,用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鳖,感染率100%,由感染发病鳖的肝脏到96-12-Ⅳ‘菌株,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与96-12-Ⅳ菌株的测定结果一致,鉴定为脑炎败血性黄杆菌。该菌通过血道传播,侵袭全身各脏器,使各脏器组织发生变质性病变,淤血,出血,呈败血症。选择14种药物以纸片扩散法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证实其中4种药物抑菌作用较强,用它们配制了鳖必康Ⅲ号,临床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53.
鳖穿孔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鳖穿孔病的防治蔡完其,彭康民,陆海燕(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水产办)(上海市佳马特种水产养殖场)鳖穿孔病(洞穴病)是温室养鳖最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温室养鳖的一大威胁。在上海地区,穿孔病主要流行于10月初至12月底。在此之前,由于刚孵化出来的稚鳖还...  相似文献   
54.
草鱼中华鱼蚤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鱼中华鱼蚤病是由大中华鱼蚤寄生所引起的鳃病。虫体以其第二对触肢插入鳃组织而牢固地附着于寄主的鳃丝上。病鱼的血浆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健康草鱼;红细胞沉降率和白细胞数则高于健康草鱼;白细胞的血式也有明显变化。病鱼鳃上的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鳃组织的病变,主要为炎性水肿和呼吸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间充质细胞增生,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炎性水肿的发生使鳃小片的呼吸机能受到障碍和破坏;由细胞增生引起的鳃小片融合大大缩小了鳃的气体交换面积,因此当大中华鱼蚤大量寄生时,导致病鱼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55.
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5-A和99-7-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 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 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5-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 99-7-28菌株对其耐药;99-7-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5-A菌株对其则无反应.  相似文献   
56.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鱼病。其组织病理变化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进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的鳃组织病理变化,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以炎性水肿和坏死为主。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的肝脏、肾脏也发生病理变化。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水样变性、醣元颗粒消失,以至坏死;其肾组织主要发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水样变性、坏死,在坏死的肾小管周围的造血组织中的一些细胞核固缩,个别肾小球萎缩。人工感染患细菌性烂鳃病的当年草鱼的白细胞数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7.
前已报道了一种新型杂交罗非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遗传差异的评估,继续报道它们在形态上的异同。基于4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可数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奥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相比没有显著差别;(2)在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相比,在21个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性状方面有显著差异;(3)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吉奥与其母本新吉富罗非鱼的形态接近,奥尼则与其母本尼罗罗非鱼的形态接近,表明在形态上存在较强的母本遗传效应;(4)吉奥与奥尼是仅仅亲本在品系水平上有异的、非常接近的杂交鱼,本研究方法也能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异,表明以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及框架性状为丰富内容基础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三者结合的综合分析具有高度灵敏的形态差异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58.
吉奥罗非鱼     
正育种单位: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经5代群体选育的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以经9代群体选育的以色列品系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吉奥罗非鱼。自然雄性率可达92.0%以上,出肉率高;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奥尼罗非鱼提高25.0%以上,抗逆性能明显优于吉富罗非鱼。  相似文献   
59.
材料与方法调查船为“中水 4号”(主机 1 0 2 9.7kW ) ,调查海域为39°~ 45°N、1 6 0°~ 1 70°E ,时间为 1 997年 6~ 7月。水下灯装置为日本株式会社拓洋理研SWSY -H&M ,主要包括集中控制盘 (CAP - 4HM )、MC盘 (MCN - 4HM )、卷扬机 (TR -2 0 5WB)、稳压器 (TS - 2 2 0MD)、水下电缆 (长 30 0m)、卤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 (各 2只 ,2 2 0V ,5kW/只 )等。钓机为MY - 2D电脑集控型 ,共 40台。中午 1 2 :0 0以后 ,柔钓船开始寻找渔场 ,找到后抛锚 ,待船稳定即放水下灯进行诱集 ,并使用探鱼仪测量水…  相似文献   
60.
中华鳖温和气高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